•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法治的關鍵時刻

    2014-09-10 07:22:44葉竹盛
    南風窗 2014年21期
    關鍵詞:薩克關鍵時刻大法官

    葉竹盛

    9月18日,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臺灣唐獎舉行頒獎典禮,將四大獎項之一的“法治獎”頒給了一位獨臂傳奇人物—南非的大法官奧比·薩克思。這項獎金高達千萬人民幣的獎項足以媲美諾貝爾和平獎,是首次用高額獎金表彰在法治領域做出過偉大貢獻的人物。

    類似的高端獎項,不僅是對榮譽的獎勵,更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科學發(fā)現(xiàn)的辛勞、維護和平的艱巨、建設法治的曲折……的確如此,發(fā)端于2000多年前古希臘的法治思想,直到今日還未在許多國家生根發(fā)芽;而那些法治相對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也無不是經歷了漫長、波折、彷徨乃至苦澀的發(fā)展過程。

    薩克思的榮譽在于,他幫助南非邁向法治的關鍵時刻,闖過了跌宕洶涌的歷史三峽。類似的關鍵時刻不僅發(fā)生在南非,也發(fā)生在歷史上和當代的其他一些國家。這些關鍵時刻能夠鼓舞和啟發(fā)其他正在邁向法治征程的國家和人民。

    “表彰他提升吾人對法治之理解,對普世人權及正義所做出卓越之貢獻”,這是唐獎給薩克思的頒獎詞。他對法治的貢獻首先是從觀念上改變了南非人民對法治的理解,而這種新的理解也正在影響世界上的其他地方。

    早在南非曼德拉政府上臺之前,薩克思在流亡革命組織ANC工作,便協(xié)助該組織制定了有關法律規(guī)則,融入了人權保障的思想,包括當時很多人不甚理解的“在任何情況下皆禁止酷刑逼供”的原則。奉行這條原則對一個隨時處于危險境地的海外反抗組織來說,困難程度可想而知。但在薩克思的努力之下,這條原則被ANC組織的人員廣為接受。

    他有一句名言是,“成功得到自由,比向加害于我們的人施以同樣的惡害,更有力量”。法治用于保障每個人的自由,而不是用于報復。薩克思本人就是這種觀念的身體力行者,他的一只手臂在暗殺行動中被炸斷,但是他堅持用法治理念來保障行兇者的權利。這種主張寬容和和解的法治精神,為南非民主化之后促成各方的和解打下了觀念基礎,使南非轉型平穩(wěn)進行,為法治的進一步鞏固營造出了穩(wěn)定的政治環(huán)境。

    在薩克思之前的2000多年間,法治的觀念已經經歷了多次關鍵的進化,每一次進化都使法治的內涵更為豐富,使之成為一種更值得追求的價值。

    第一次關鍵的觀念轉變發(fā)生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城邦。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以敗壞年輕人思想的罪名被眾人投票判處死刑,他的思想后繼者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從中看到了大眾民主的危險性,提出唯有法治才能避免權力的濫用。在他們眼中,法律是一種永恒不變秩序的體現(xiàn),不受人的意志擺布。

    但是這種法律超越人的意志的觀念并沒有經受住強大王權和宗教權力的侵蝕。“國王的命令就是法律”,這樣的觀念很快開始流行了。直到1215年,英國宗教、王室和貴族之間錯綜復雜的權力出現(xiàn)紛爭,為了限制國王過于絕對的權力,訂了大憲章,要求王室放棄部分權力,接受法律限制。

    大憲章雖然開創(chuàng)了以具體規(guī)定限制王權的先例,但由于缺少具體的制度安排,且作為權力斗爭的結果,未能引起民眾共鳴支持,因此相關條款長期停留在紙面上,王權依然縱橫肆虐。

    500多年后的17世紀,洛克才從理論上論證了通過法律限制國家權力和保障民眾自由的內在理路和必要性,并提出以權力分立作為實現(xiàn)這種安排的制度保障。洛克的法治和分權思想引起了大洋彼岸美國建國者們的重視,他們經過127天的激烈辯論之后,鑄就了一部沿用至今的美國憲法,并在這部憲法的庇護下,建成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法治國。

    18世紀后的200多年時間里,歐美世界一方面取得了工業(yè)革命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以法治為基石的國家建設也熱火朝天,民族國家一個個涌現(xiàn)?;蛟S是被經濟和政治上的雙重成就沖昏了頭腦,兩次世界大戰(zhàn)相繼爆發(fā),尤其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更為慘烈。

    二戰(zhàn)之后,國際和國內都對戰(zhàn)犯進行了多輪審判,諸多殘忍的真相浮出水面。戰(zhàn)爭中一些國家以法律的名義踐踏人民自由、剝奪民眾權利,甚至施行種族屠殺的殘酷真相震撼了法學界。人們開始反思原有的法治理念,于是自然法理念再一次回歸—制定法之上還有更高的正義準則,違反正義的法律是非法的。這種觀念直接促成了二戰(zhàn)之后人權觀念成為國際公認的法治要素。

    著名政治學者福山斷言,當代國家的所有組件中,高效的法律機構也許是最難構建的,甚至比民主選舉制度的建立還更為困難。他舉例說,拉丁美洲絕大部分國家都已經民主化了,但法治卻普遍軟弱,尤其是司法腐敗相當流行。在歷史上,伴隨著法治觀念的變遷,是法律制度的創(chuàng)設與變革,這個過程或漫長或緊湊,或順暢或曲折。

    英國是最先從制度上確立法治的現(xiàn)代國家。英國長期施行的是封建制,除了中央君主,地方各領主在自己的領地上享有極高的權力,其中就包括設立領主法庭,裁決本地發(fā)生的糾紛。直到13世紀早期,國王也設立了國王法庭,接受不服領主法庭判決的地方民眾的上訴。有趣的是,國王設立國王法庭的最初目的并不那么高尚,并非主持正義、宣揚王道、威服四海,而是通過收取訴訟費盈利。

    為了吸引司法生意,國王法庭四處巡回審判,想方設法從各方面提高判決的公正性,例如采用陪審團制度、編撰慣例規(guī)則等等。漸漸地,民眾便直接選擇到國王法庭起訴,領主法庭一步步敗落,最終國王乘勢收回了領主的司法權。這種“搶生意”念頭的生發(fā),竟成了英國法治的關鍵時刻,從此開創(chuàng)了穩(wěn)固的普通法傳統(tǒng),成就了后來遍布全球的英國模式法治。

    注重公正性的英國法庭成了英國法治的搖籃,而大洋彼岸的美國最高法院則以憲法的捍衛(wèi)者形象而樹立權威。美國獨立30多年后,一個出乎尋常的任命改變了美國未來200多年的政局。

    1801年,連任失敗的美國總統(tǒng)亞當斯任命他的國務卿馬歇爾為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按照今天的標準來看,這一項任命顯得有點荒謬,因為馬歇爾并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法律教育,也沒有司法工作的經驗,只是一個充滿政治抱負的政客。亞當斯將自己人安插在最高法院,最明顯不過的動機是制衡即將接任他的政治對手—杰斐遜總統(tǒng)。就這樣,陰差陽錯,一個帶有極高政治抱負的政客成為了世人眼中本應專業(yè)、嚴謹、審慎、睿智的首席大法官,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政客,反而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首席大法官。

    成就他偉大歷史地位的是“馬伯里訴麥迪遜案”。通過該案,馬歇爾確立了美國最高法院對立法機關所制定法案和行政機關執(zhí)法行為的審查權,也就是說,最高法院有權根據(jù)憲法裁決和審查其他兩個國家分歧的行為,這項權力被稱為司法審查權。這一項創(chuàng)設,目前已經普及到了世界上主要法治國家,成為確保法治體制不受詭譎的政治波濤沖擊的重要制度屏障。

    美國最高法院也通過這項權力確立在國家政治結構中的地位,在此后200多年的歷史中,多次出手,力挽狂瀾,確保美國政局的穩(wěn)定。最近的一次便是2000年戈爾與布什的總統(tǒng)選舉爭議,類似爭議在一些國家制造了政治動蕩,多年無法緩和,但美國最高法院一錘定音,平息爭議,使權力交接平穩(wěn)完成。

    南非便是這一制度的受益者。曼德拉當選南非總統(tǒng)后,任命薩克思為憲法法院大法官,但薩克思在日后的大法官生涯中對曼德拉“毫不留情”,多次做出曼德拉的法令或行政行為有違憲法的判決。不偏不倚的判決使南非憲法法院獲得了公信力,漸漸修復了公眾因為常年種族隔離而對法律的不信任感,成為支撐南非法治大廈的頂梁柱。

    雖然一些關鍵時刻清晰可辨,但歐美法治比較成熟的國家還是經過了漫長的制度變遷才形成目前穩(wěn)定的法治秩序。類似南非這樣的法治后發(fā)國家,在當代完成法治大業(yè)面臨諸多挑戰(zhàn)。

    如果說歷史上法治的關鍵時刻在于觀念的轉變,在于制度的創(chuàng)設與緩慢的成熟,那么在法治理念已經成形并且深入人心的當代,一個國家法治進程的突破,主要取決于政治智慧與勇氣,取決于是否敢于大刀闊斧地改革阻礙法治進步的制度。

    一個引人注目且取得成功的例子是前蘇聯(lián)成員國格魯吉亞對警察制度的改革。在一些法治排行榜上,格魯吉亞位居東歐國家的前列,尤其是它的警察執(zhí)法體制,但是這個國家曾一度遭受警察腐敗的嚴重困擾。

    在“透明國際”排名中,格魯吉亞2004年位居124名,但短短4年后便升至第67位。它的警察2003年在民意調查中信任率只有5%,7年后卻成功逆襲,躍升至87%。

    這個轉變的關鍵時刻便是2004年由格魯吉亞時任新總統(tǒng)薩卡什維利啟動的警察改革。他在兩年時間內幾乎將全國警察全部裁撤后大換血,對新警察加強培訓和監(jiān)管,在提高警察待遇的同時,也加重了對貪贓枉法警察的懲罰力度。最具象征性的是,格魯吉亞全國的警察局都用上透明的裝飾,顯示警察執(zhí)法的廉潔與透明理念。

    墨西哥在2010年也采取了嚴厲的措施,一氣解雇了3000多名腐敗警察,占全國警察人數(shù)的1/10。這并非是墨西哥首次采取釜底抽薪術。1995年,墨西哥新任總統(tǒng)塞迪略說服最高法院26位大法官全部提前退休,以便他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這個臃腫、低效且深受政治困擾的最高法院,將它改革成為一個真正的憲法法院,以帶領墨西哥建立一個能干、專業(yè)和誠實的司法體制。如今,雖然墨西哥在法治的一些方面存在嚴重問題,例如腐敗依然橫行,但墨西哥憲法法院的表現(xiàn)在拉丁美洲各國中位居前列。

    還有一類國家和地區(qū)的法治突破性進展發(fā)生在威權統(tǒng)治者向民選領導人過渡的時刻。例如韓國在1987年盧泰愚當選總統(tǒng)后,結束了全斗煥的獨裁統(tǒng)治,韓國司法才真正實現(xiàn)了獨立,設立多年的憲法法院才可能開足馬力,大量清理違憲的法律法規(guī)。

    類似韓國的情況也發(fā)生在皮諾切特下臺之后的智利。這兩個國家共同的特點是,在政治轉型之前,包括憲法法院在內的法治框架都已經成形,只是由于受到權力壓制,無法全效運作,待政治壓力一旦解除,便迅速生長,很快發(fā)展成成熟的法治體制。這表明法治制度并不需要等到特定的條件成熟才能創(chuàng)立,它的先行創(chuàng)設有利于政治和社會的平穩(wěn)轉型。

    南非是幸運的,這樣一個多種族、有著深刻歷史積怨和復雜性的國家,在曼德拉、薩克思等睿智深遠的政治家的帶領下,成功躲避了轉型陷阱,建立了穩(wěn)固的法治秩序,邁向了長治久安。不論在歷史上還是當代,法治進程的關鍵時刻都是馴服權力的時刻,是使法律成為個人尊嚴與自由守護者的時刻,這些時刻的來臨需要我們用極大的勇氣與耐心去召喚。

    猜你喜歡
    薩克關鍵時刻大法官
    伯格曼《野草莓》中的夢境與現(xiàn)實分析
    名作欣賞(2023年18期)2023-09-28 11:13:03
    清前期內札薩克蒙古貴族封號及其演變
    關鍵時刻,人大代表送來救命藥
    人大建設(2020年3期)2020-11-17 07:16:01
    一鼓作氣,不勝不休!——寫在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關鍵時刻
    河北畫報(2020年3期)2020-06-24 06:03:40
    一鼓作氣,不勝不休!——寫在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關鍵時刻
    河北畫報(2020年5期)2020-06-10 01:50:10
    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去世,享年87歲
    英語文摘(2020年12期)2020-02-06 08:55:44
    視力大法官——視力表
    品鑒一款法國波爾多弗龍薩克的酒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20
    約翰大法官的外號
    發(fā)展中的札薩克中心衛(wèi)生院
    那坡县| 牟定县| 通许县| 永济市| 阿瓦提县| 枝江市| 文成县| 耒阳市| 桐庐县| 开鲁县| 诏安县| 唐海县| 抚远县| 上思县| 龙井市| 五大连池市| 缙云县| 河西区| 凤台县| 乐昌市| 枣庄市| 图片| 鹿邑县| 平舆县| 资兴市| 上蔡县| 沅陵县| 伊金霍洛旗| 濮阳市| 合江县| 南雄市| 兰溪市| 屏山县| 延寿县| 阜康市| 梨树县| 青冈县| 辉县市| 乡宁县| 报价| 麦盖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