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輝
進入中專以后,課業(yè)內容驟然增加,學生感到壓力增大。就連最熟悉的語文,也增加了相當一部分文言文,一開始可能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興趣索然,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在幾次測驗失利之后徹底喪失信心,從而選擇放棄。這種現(xiàn)象是教師和家長都不愿意看到的。在文言文教學中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讓學生愛上文言文是當務之急。如何學好中專文言文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激發(fā)興趣
對學生而言,文言文屬于陌生語言,這就要求教師將枯燥的內容放置于生活之中,使學生身臨其境,在輕松、愉快又嚴密、系統(tǒng)的氛圍中學習,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具體方法如下。
1.頌讀法。古人云:“讀古人文字時,便設以此身代古人說話,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苯處煼蹲x時必須美讀,讀出神韻,讀得搖曳生姿、回腸蕩氣,讓學生不僅聽出語氣、情感,還激發(fā)學習興趣。
2.表演法。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改編課本劇,并進行即興表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繪畫法。許多優(yōu)美的文言文都可成畫,可以讓學生用手中的筆畫出精妙的圖畫,在揮灑自如中,讓陌生的語言真實地展現(xiàn)于面前,在想象的天空中盡情翱翔。
二、熟讀成誦
古人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想把文言文學好,首先要多讀,直到熟讀成誦。讀要做到如下幾點:一是嚴格按照普通話的標準讀,做到字正腔圓、發(fā)音準確,不用方言土語,以免誤讀或錯讀;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可采取讀一句文言再讀一句譯文的形式,也可以在領會重點字詞意思的基礎上通讀全文;三是讀的時候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全身心融入其情其景,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更快地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感受能力,大大增強文言文教學效果。
三、發(fā)掘美點
語文學習是在認知基礎上的體驗、感悟和熏陶的過程,閱讀仍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然而在教學中,我們常發(fā)現(xiàn)學生與文言文文本之間缺乏對話,學生“活生生的體驗”及“自我的精神體驗”得不到重視和尊重,屬于學生自己的、自由的體驗被簡單乏味的講解翻譯代替,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空間被極大地限制在課內有限的選文中。因此,文言文教學須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嘗試發(fā)掘文言文的美點,加強朗讀指導,促進學生從文字淺層到內涵理解的認識轉化。
1.聽讀探尋美。教材配套的朗讀磁帶效果較好,課堂上可采取配樂聽讀的方式,特別教學那些短小優(yōu)美的抒情小品時更適宜??梢哉{動自己的情感體驗與想象,與作者“心靈溝通”。
2.議讀體驗美。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讀并相互討論感受美,具體可用說、讀、論、評等方法。第一階段:要求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文字找出來并把閱讀的初步感受告訴同桌,然后同桌之間討論交流;第二階段:由每個討論小組推薦一兩名學生上臺陳述小組的審美體驗結果;第三階段:學生審美信息評述。由教師對學生的觀點、看法進行講評,或由學生進行評點。教師的評講尤為重要,它對學生的審美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也就是說,我們要讓課堂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自主鑒賞、自主審美的活動。
3.品讀再現(xiàn)美。“用心感受作者的心,通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人們欣賞文學作品,是從形象感受開始的,形象作用于讀者的感覺和感情,使讀者受到藝術感染,于潛移默化中逐步體會包含其中的思想。在對文言文精彩片斷的欣賞上,尤其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鼓勵,讓他們有品讀的意識和方法,具體可從文字語言、內容情感、表現(xiàn)手法、結構形式等方面進行。只有放手讓學生體驗文言文的美,融入知識與生活經驗,融入情感體驗,才是符合新課標精神并受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
四、點面結合
僅靠熟讀還不能抓住關鍵,要想抓住關鍵還需點面結合。所謂“點面結合”,就是針對文言文的不同特點,選取課文的關鍵處、精美處、深刻處、疑難處、知識內容豐富處、手法巧妙和意義隱含處等“有嚼頭”的地方,進行細膩深入的品讀教學,達到對課文特點、重點內容、主題等整體方面的深刻理解的目的。
五、知人論詩
比如,作者是誰,生活在哪個朝代、什么地方,他的才學達到什么程度,為人如何,生平事跡都有哪些,他所寫的作品是在什么時期形成的,當時社會背景如何,他個人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年紀、什么樣的人生境況,他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如果連這些最基本的東西都不了解,只能是教師自說自話。所以,只有了解這些,才有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個人都有求知欲、好奇心,教師可以在真實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語調表情把這些內容介紹得富有神秘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學習就變成一件簡單的事。
六、因材施教
文言文較枯燥,除了抓住關鍵處,教學還要因材施教、靈活多樣。
1.寓教于演。讓同學們上講臺模仿文中形象表演,這樣臺上的同學繪聲繪色地表演,臺下同學仿佛置身于當時情景之中。不僅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
2.寓教于樂。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通過歌曲傳出來,則音樂這個“心靈大使”將使同學們回腸蕩氣、辨別是非。
3.寓教于寫。使有限的篇幅擁有無限的思維空間,變學生事后的被動旁觀為事前的主動參與。
4.寓教于畫。烏申斯基說:“把圖畫帶進課堂,就是啞巴也會說話了。”可讓每位學生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按作者寫作的先后和景物出現(xiàn)的順序,師生共同在黑板上作畫,讓學生參與,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提高背誦效率。
學習語文,就是為了讓學生接觸語文、走進語文,學習文言文更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與之對話、與之交流,盡可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與空間,讓學生領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只有解除束縛、大膽創(chuàng)新,才能教得新、教得好、教出靈性,讓文言文“活”出價值、“活”出精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