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現(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疾速加快,生存空間的激烈爭奪,資源使用的過分擁擠,都極容易使人的浮躁上升,脾氣變壞,是非混淆,行為偏頗。比如,當你帶著孩子到醫(yī)院看病,遇到汗流浹背、永遠打不完針、換不完藥的護士,慢慢騰騰地將藥劑吸入針管,在孩子屁股上毫無表情地一戳,但于你而言就如同戳在心尖上的時候,你在心里一定會咒罵:這些白衣天使簡直是冷血動物。
稍后,如果你能沉下心來冷靜換位思考,事情或許就完全是另一個模樣。從上班到下班,一天反反復復重復著幾個機械動作,關注的是人命關天,注重的是精準到位;至于孩子們不免受到皮肉之苦,她們并沒有太多精力去顧及,雖然她們也想照顧到每位患者的感受……當你想到這些,原來耿耿之心即可坦然釋懷,會即刻想到不忙中出錯就上上大吉了。心火不澆自滅,換位思考也自然生發(fā)出不少理解與諒解。
還有到銀行取款。先等著開門,然后再到自動機前取號牌,坐在椅子上等電腦叫號,眼瞅著就挨上了,不料你的窗口柜員,一大筆業(yè)務就是辦不完,而且還不時離柜似是而非地尋找什么、請示什么。讓你原本就幾近崩潰的心點火即燃,恨不得將他或她揪回座位,立馬給你取錢。此時,需要的仍然是換位思考,因為只有換位思考你才能心情逐漸平靜,產(chǎn)生諒解。在“不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的前提下,隔行不再隔山,理解了柜員的工作艱難。試想,銀行商業(yè)化之后,互聯(lián)網(wǎng)迅速地發(fā)展擴張,銀行的業(yè)務已經(jīng)寬泛的幾乎沒有邊際,作用于柜員身上,恐怕也是永遠辦不完的業(yè)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超負荷運轉(zhuǎn)??!
在同事之問,在上下級之間,在群體圈子里面,這種換位思考就顯得更為重要,更值得提倡了。因為它常常是一種黏合劑,黏合了感情、增進了友誼。比如同一辦公室的同志,每天早早上班,先雷打不動地打水掃地、收拾衛(wèi)生,然后再坐下來忙自己的工作。不換位思考,你或許會認為這是一種招搖過市的做派,不就是為了早提拔而引人注意獲取好感嗎?這種上個世紀的小把戲,今天還老黃歷照用,太拙劣了吧。但是先別忙著下結(jié)論,換位想想就會顛覆一切,他或她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本來完全可以為自己或家人忙活,但卻無私地為大家忙活,這難道也應遭非議嗎?為了進步也罷,為了提拔也罷,將這些都亮在光天化日之下,也是堂堂正正的善行義舉吧。
朋友圈里社交的形式比較簡單,大家常常會隔三差五、互通有無地聚聚。有的朋友并非資源雄厚,囊中鼓飽,但是熱情、感情驅(qū)使,常常成為招呼做東最頻繁的一位。每次聚會結(jié)束之前他都會真摯有加地宣布:今天的句號、明天的逗號、長遠的刪節(jié)號,希望這種朋友間的聚會越來越頻繁……人心宅厚,這次的聚會還沒有結(jié)束,下一次的聚會已經(jīng)呼吁安排。
換位思考在朋友們之間,那是舒暢、愜意、精神愉悅的思辨。仔細想想,結(jié)果只有一個,就是提醒自己,多主動招呼,再主動承擔起東道主的責任。生活中,這種可以換位思考的空間是很廣闊的,甚至是無邊無際的,只要有對應簡直可以說俯拾皆是。令人欣慰,這種換位思考有益無害,你可以在為別人著想的同時,陶冶性情增添品位,增添些正能量和豪放之氣。這樣的換位思考,應該成為一種思考常態(tài),只有這樣才會時時處處先為別人著想,快樂在善行義舉之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