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鎮(zhèn)一嬸
從青島到曼谷,抵達曼谷機場時,已近深夜。
經過漫長的通關檢查,一行人終于浩浩蕩蕩地上了沃爾沃大巴,開始往下榻的酒店趕了。跟國內不一樣,泰國的司機是不住酒店的,他們吃住都在車上,跟著我們一起在泰國跑了5天,拎包等服務沒得說,而且車內衛(wèi)生一直都很干凈。
在泰國,20銖的鈔票是最好用的,因為用它來付各式各樣的小費最合適。所以,每天清早離開酒店時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床頭放上20銖。
到泰國學的第一句話,就是“薩瓦迪卡”了,也就是你好、大家好的意思。如果還要學得更泰國味一些,那就雙手合十,身子微微前傾再“薩瓦迪卡”。在泰國的5天里,我們都是睡意朦朧地在這聲“薩瓦迪卡”中開始旅程。
導游一路上告訴了我們很多風土習俗。比如道路兩旁隨處可見的同一個男人和女人的畫像,就是現(xiàn)任的拉馬九世國王普密蓬和詩麗吉王后了。已經年過80的普密蓬是個非常杰出的君主,多才多藝聰明過人。泰國人對其相當尊重和崇拜,泰國現(xiàn)有的紙鈔上都有他的頭像。
大皇宮和玉佛寺,是此次曼谷之行的首站,它們在泰國的地位就相當于中國的故宮。泰國的旅游業(yè)發(fā)達全得益于皇室的大力支持,皇室早就搬離了大皇宮供游客參觀。但泰國的皇室權力巨大,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吃皇糧的人數(shù)也就不在少數(shù),在大皇宮負責為我們講解的,就是一位吃皇糧的老太太,手上戴著三四個碩大的寶石戒指,小花傘一撐還蠻有氣質的。
大太陽底下,我們的大皇宮之游開始了,因為這里是旅游地標和歷史文化中心,所以很多泰國的學生們也來此參觀。
金佛寺里的鎮(zhèn)寺之寶,是三件寶物中最輕的一身寶衣。玉佛膝部寬48,3公分,高66公分。據(jù)了解,玉佛一年里三季都會更換錦衣;而更換錦衣的儀式,會由國王親自主持。
導游說,玉佛由整塊翡翠雕琢而成,1464年,首先在清萊府的一座佛塔中被發(fā)現(xiàn),當時玉佛身上被涂了一層石灰,大家都以為是一尊泥塑的佛像,后來直到石灰剝落,才發(fā)現(xiàn)是一尊世間罕見的玉佛像。
人到了泰國皇宮眼睛是會花的,因為建筑上到處都是寶石和黃金的光輝。大家都知道,泰國盛產藍綠紅寶石,所以整座皇宮的外墻全部裝飾黃金和各種顏色的寶石,只可惜,皇宮開放后不斷有人把寶石撬下來帶走,久而久之,皇宮翻新后,原先的寶石位置就全部用彩色玻璃代替了。
但是據(jù)說,有一個外國人曾經挖走了一顆寶石,但不久又千里迢迢送了回來,原來自從把寶石帶回家后他就妻離子散,自己還出了車禍,生意也虧損一空??梢?,大皇宮里的寶石不是隨便能偷的。
大皇宮的建筑物,多數(shù)有佛塔式的尖頂,直插云霄,以綠色瓷磚屋脊、紫紅色與橙黃色魚鱗狀琉璃瓦間配的屋頂、鳳頭飛檐為特色,金碧輝煌。在陽光照射下,燦爛奪眼,是典型的泰國暹邏式“三頂式結構”屋頂。
耀眼的金光、璀燦的寶石,被濃烈地集結在一起,儼然是“滿城盡帶黃金甲”!
為了表示對佛祖的敬仰和尊重,凡是前來參觀的人,入宮穿著要整齊,男士和女士都要穿正式的長褲或長裙,不得穿短褲、無袖衫、迷你裙、拖鞋等,不得大聲喧嘩,不得攀爬任何建筑物,室內不得照相或攝影,進寺內必須先脫鞋放在走廊上。
皇宮里的壁畫很多,很長,光怪陸離。因為溫度濕度的關系,每天都要有專人負責壁畫的維護和整修。
基本上,泰國皇宮門口的士兵就是給游人們當拍照道具用的。
皇宮里的樹很可愛,不知道是修剪還是天生,圓滾滾的很像面包樹。一只鴿子領著一群麻雀在散步。
從大皇宮出來,就去了五世皇柚木行宮。行宮是必須脫鞋進入的,而且不許拍照。這座建筑搭建完全不用釘子鑲接而成,也是世界規(guī)模最大、質地最優(yōu)良的全柚木建造的宮殿。里面的展品如象牙、銀器、水晶等,讓人們了解百年泰王室的生活。電影《安娜與國王》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
從行宮出來,便直達桂河大橋。一路上經過不少田間人家,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百姓屋檐還是商店門前,都供奉著小小的佛龕——四面佛。很快,桂河大橋到了,正巧看見一輛火車從橋上開過。不上橋不知道這橋的危險,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一不注意就會踩空掉下去。據(jù)說當年日軍占領泰境期間,強迫盟軍戰(zhàn)俘建造鐵路連接緬甸及暹羅,所以鐵路是犧牲了無數(shù)寶貴性命后才得以完成,故有“死亡鐵路”之稱。桂河大橋就是其中的一段,被稱為“死亡鐵路”的咽喉,很多勞工都是在修建桂河大橋時變成孤魂野鬼的。桂河大橋原為木橋,幾經飛機轟炸,早已毀壞,只有在河水很淺時才能看到殘跡,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后來修建的鐵橋。重建后的桂河大橋,在原來橋的兩側圓弧鐵架多出了兩段不協(xié)調的方形鐵架,沒有原先圓弧鐵架的優(yōu)美。桂河大橋大約10分鐘就可以走完,過了橋就是一般的死亡鐵路,一直前行可以通到緬甸。站在桂河大橋的橋頭,看著夕陽下靜靜流淌的美麗桂河,使人難以想象這里發(fā)生過的悲慘故事,只有安放在橋頭的美軍投下的未爆炸的炸彈提示著我們當年那場慘烈的戰(zhàn)爭。1955年美國人拍攝了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七項大獎的二戰(zhàn)題材影片《桂河大橋》,講述的就是這段歷史。
與死亡鐵路相比,桂河就溫順得多。河邊??苛艘慌排诺拇瑝],這也是桂河獨有的竹筏漂流屋。由前面那條小船拖著。河岸邊星火點點,大家邊用餐邊看光景。把卡拉0K也引進了,每個船上都是蹦啊跳啊唱啊?;鼐频陼r已經晚上10點多了,但酒店旁邊的酒吧街還很熱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