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島剛
馬英九夫人周美青7月31日到訪日本。此前曾因“國立”之稱鬧得沸沸揚揚,臺灣方面臨時取消了周美青出席臺北故宮日本展開幕式的行程以表達不滿。但這次她以臺灣兒童合唱團名譽團長的身份到訪日本,8月4日還出席了正在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行的展品更換活動。此前因為展覽海報等宣傳品上沒有出現“國立”二字,馬英九非常憤怒,憤怒程度甚至連他身邊人都頗感吃驚。聽說后來日方在海報上追加了“國立”字樣,他認為日方拿出了“有誠意的對策”,所以平息了怒火。 從這次周夫人訪日之行似乎可以看出臺灣對外關系方面的“平衡感”。
我聽說關于這次“國立”風波,臺灣政權內部大多數人都覺得向日方抗議理所應當。同時也有不少意見認為,取消周夫人訪日這一步似乎“反應過度了吧”。當時臺灣方面群情激奮,臨近故宮博物展開幕時甚至向日方提出調整期限等嚴苛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很難為周夫人順利訪日營造合適的氛圍。但是,考慮到日臺關系整體上比較好,后來臺灣又再次尋求訪日機會,所以巧妙地抓住了合唱團訪日和展品更換的契機。
馬英九無法正式訪問,取而代之由夫人代勞,為臺北故宮展而出訪國外——這種方法已不是第一次了。2003年民進黨政權時期,陳水扁夫人吳淑珍出席了在德國舉行的故宮展開幕式,還參加了剪彩活動。曾因事故導致下身癱瘓的吳夫人,當時乘坐輪椅出訪德國后被媒體稱為“輪椅外交”。另外,1961年臺北故宮文物赴美國展出時,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在展品送出臺灣前還親自檢查??梢哉f在歷史上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夫人與故宮文物的關系匪淺。
跟人氣低迷、支持率僅10%左右的馬英九比起來,周夫人在臺灣民眾心里更受歡迎。她跟馬英九在留學美國時結識,育有2個孩子。周夫人在銀行工作時還升至干部,發(fā)型和服裝都非常簡單質樸,完全不施華麗。性格明朗干練的她被民眾愛稱為“酷酷嫂”。
從“外交”的意義上來看,對臺灣來說最重要的安全保障后盾,無疑是全世界目前唯一賣武器給臺灣的美國。同時,與日本和中國大陸分別保持平衡、和平相處之,也是馬英九“政權”的姿態(tài)。馬英九“政權”負責“外交”和兩岸關系的最重要智囊、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過去在接受筆者采訪時曾將臺灣的“外交”戰(zhàn)略定義為“親美、友日、和中”。
也就是說,將“親美”作為不可動搖的基石,與日本保持友好關系的同時也和大陸維持和平關系。馬英九“政權”2008年成立后,率先致力于改善兩岸關系,取得了相應的成果。但這也是因為之前民進黨陳水扁政權時期兩岸關系跌入谷底,比較容易“改善”。在此背景下臺灣所堅持的行動原則是,在東亞的力量平衡中避免與各國對立,強烈意識在各國間的巧妙回旋。
確實,馬英九“政權”誕生6年來,臺灣與美國、中國大陸和日本打交道時經常注意保持各方平衡,謹慎開展行動。特別注意不讓自己的行為被過度解讀為“親中”或“親日”。原因之一在于臺灣的內部情況:在臺灣有的勢力一聽到“親中”就會激烈反彈,還有的人對于“親日”也強烈批評。令人意外的是,“親美”行為誰都不抱怨。這與臺灣戰(zhàn)前、戰(zhàn)后一路走來的復雜歷史道路密切相關——從日本統治、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到國民黨撤退臺灣、冷戰(zhàn)時期接受美國援助等等。
從陳水扁“政權”到馬英九“政權”轉變的過程中,舉世公認的最大變化就是兩岸關系的迅速改善。毫無疑問,如果沒有大陸的經濟實力,臺灣就很難發(fā)展。臺灣輿論一方面支持改善對大陸的關系,另一方面要求“維持現狀”的意見達到80%。從“外交”上來說,維持現狀就是(改善與大陸關系的同時)也不要破壞與美國和日本的關系。所以在中國大陸看來,馬英九“政權”有時給人以搖擺不定的印象。這或許應該理解為臺灣所特有的平衡“外交”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