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彤
摘要: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資本總是通過國際市場的中介作用,從收益低的金融產品向收益高的金融產品流動;從收益低的地方向收益高的地方;進而促使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置。自改革開放后,在我國經濟發(fā)展勢頭良好,再加上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吸引了大量的國際資本流入,因而探討國際資本流入的結構,分析國際資本流入的新趨勢對合理引導資本的流入、對國際資本的充分利用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國際資本;FDI;證券投資
一、 引言
關于國際資本的流動,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沃爾特·巴奇哈特( WalterBagehot, 1880)在《經濟研究》中首次提到利率是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原因。費雪( Irving Fisher, 1907)認為兩國在生產現實產品和未來產品資本比例不相同,為了實現福利最大化,兩國必須進行交換,低利率的國家輸出資本給高利率的國家,高利率的國家在未來向低利率的國家提供商品。勒納(Abba Ptachya Lerner, 1936)認為當金本位的國家由于黃金儲存全部耗竭,被迫放棄金本位制時,國家的聲譽將會受到損害,而且黃金外流的原因主要是貿易逆差。
國內大多數學者認為是同時受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從內部看,最常見的兩種政策可能產生資本流入:其一是國內經濟政策的變化;其二是國內緊縮的信貸政策或利率的提高。就外部因素而言,工業(yè)化國家投資收益率的下降和發(fā)展緩慢會使資本輸出到別國,以獲得更高的受益和更廣闊的市場。
本文在以往學者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近期國際資本流入的結構性變化,并且結合最新數據,分析影響資本結構變化的原因以及國際資本流入的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國際資本流入對我國資本市場的影響以及提出促進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發(fā)展的一些政策建議。
二、 國際資本流入結構的變化
隨著我國加入WTO后,良好的經濟發(fā)展勢頭使得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大大加強,因而,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外逃的國際資本又開始大批涌入中國,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結束,大量外來資本開始回流我國。
(一) 國際資本數量結構的改變
1.外商間接投資比重上升、直接投資比重降低。我國資本流入的主要途徑不再是外商直接投資,相對的間接投資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在間接投資中,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的比重逐漸上升,而且在其他投資領域,以貿易信貸和借款方式流入的資本總量和所占比重顯著上升。
2.在證券投資中,國際股權投資比重上升。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以及加入WTO的承諾,我國資本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度逐年上升,國際資本通過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方式流入我國的數量逐步增大,并且股權投資所占的比重顯著上升,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逐步完善的股票市場和我國發(fā)展迅速的企業(yè),實行股權投資能夠控制成長較好的企業(yè)以及給投資者帶來巨額的回報。
(二)國際資本期限結構的變化。大量短期投機性資本流入我國,這說明國際投資者對我國的經濟走勢較為看好,但是熱錢的流入也有著諸多風險,對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金融領域的安全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1.短期投機性資金的流入迫使我國貨幣當局擴大貨幣投放規(guī)模,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通脹的上升。2.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的逐步增強加大了“熱錢”的流入量,有可能推動資產價格的飆漲,并且導致人民幣升值壓力進一步加重,進一步惡化我國對外貿易環(huán)境。3.在大量的短期投機性資金中,不乏“套利”活動,一旦達到預期目的,投機性資金將出現大規(guī)模的外逃,這對于我國經濟和金融安全是無法估量的風險,加大了我國金融管理的難度。
三、國際資本流入結構變化原因分析
(一)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達到10.5%。國內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不僅縮小了我國與世界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而且促進了國內資本市場的發(fā)展與完善,法律法規(guī)制度日趨健全,國內企業(yè)發(fā)展前景廣闊,并且我國具有巨大的國內市場以及較為平穩(wěn)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促使了我國成為了國際投資的“投資綠島”。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與良好的發(fā)展前景必然導致國際資本的大量流入。
(二) 人幣升值的預期以及中美兩國利差的波動。從短期上來看,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吸引了大量的短期資本流入我國,我國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的雙順差使得國內外匯市場供給持續(xù)大于需求,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短期資本逐利性決定仍將持續(xù)不斷的流入我國。與此同時,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必然導致我國外匯儲備的不斷增長,央行為了維持現行的匯率制度,必然采取對沖措施:增加貨幣的供給量,但這會導致信貸規(guī)模的擴張以及帶來通貨膨脹壓力,為了防止經濟的過熱與控制通貨膨脹,中央銀行將會采取提高利率策略,這都將加劇“熱錢”流入。
(三) 資本市場的日益開放。中國資本市場自建立之初就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對外開放,并已經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點:外商直接投資一直被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國有企業(yè)改造依靠外資引進;證券市場通過漸進迂回方式實現了高度開放;香港等地區(qū)是資本雙向流動的橋梁與屏障等。
四、 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國際資本的大量流入以及流入結構的變化在給我國資本市場發(fā)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資本市場發(fā)展和金融穩(wěn)定帶來了挑戰(zhàn),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宏觀經濟的不穩(wěn)定的問題,因此,我國政府在此問題上必須從本國經濟發(fā)展的特點出發(fā),協(xié)調好內部政策與外部政策的實施,才能促使國際資本在我國實現最大效益。
(一) 完善資本市場市場
1. 不斷完善上市公司的結構質量,積極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與發(fā)展。資本市場的健康發(fā)展需要我們要逐步放寬上市公司的條件與門檻,擴大企業(yè)直接融資規(guī)模,同時加強信息披露制度,消除信息不對稱,擴大中小企業(yè)上市比重,完善資本市場結構,提高金融市場的證券化和流動性,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投資,從而活躍整個資本市場。
2. 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強化市場監(jiān)管。在資本市場穩(wěn)定運行的眾多保障條件中,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無疑使其中最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因此監(jiān)管部門要不斷的完善法律法規(guī)的建設,逐步健全市場化監(jiān)管機制并按機制建設市場協(xié)作,推動監(jiān)管重點從以審批為主向以信息披露為主轉變,監(jiān)管模式逐步實現從機構監(jiān)管向功能監(jiān)管轉變,逐步晚上由監(jiān)管機構、自律組織、交易所共同組成的多層次監(jiān)管體系。
(二) 加強對“熱錢”的監(jiān)管力度,維護資本市場的穩(wěn)定。針對國際短期資本對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的負面效應,我國應該在經濟加速發(fā)展的同時,實施必要的政府干預。近幾年來,流入我國的“熱錢”主要“投資”在4大領域,一次為:股市、房地產、能源、糧食,其投資占比隨著行情的變化經常轉換??梢钥闯觯盁徨X”投資的領域都是事關經濟發(fā)展穩(wěn)定和安全的領域,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其監(jiān)控,推動人民幣市場化機制的形成,從根本上緩解“熱錢”涌入的沖動。
(三) 對美國出口依賴度進行減少。我國的對外開放程度用我國進出口規(guī)模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表示,根據最新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對外依存度為50.28%,從我國近幾年來對外出口目的國的排名看,近年來我國最主要的出口國是美國,進而影響到了我國的國際資本的流動規(guī)模。(作者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Walter Bagehot.Economics Research[D].1880: 58-82
[2]Tim Büthe and Helen V. Milner. The Politic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o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reasing FDI throughInternational Trade Agreem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52, No. 4 (Oct., 2008), pp. 741-762
[3]Gordon L Clark. Money flows like mercury: The geography of global finance. Ceogr. Aim.,2005. 87 B (2): 99-112.
[4]王世華 何帆.中國的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現狀、流動途徑和影響因素.世界經濟(J),2007,(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