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128例骶管麻醉應用于肛腸科手術的臨床研究
王 波
目的 分析骶管麻醉在肛腸科手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128例行肛腸手術患者作為治療組, 實施骶管麻醉;選取同期實施局麻行肛腸手術患者128例作為對照組, 分析其應用效果。結果 治療組優(yōu)良率為100%, 對照組優(yōu)良率為92.2%, 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麻醉起效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 切口愈合時間及麻醉劑量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肛腸科手術中采用骶管麻醉, 取得顯著的麻醉效果, 操作簡單, 安全有效, 值得臨床推廣。
骶管麻醉;肛腸科手術;局部麻醉
骶管麻醉是通過骶管裂孔穿刺, 于骶管腔注射局部麻醉藥物, 以此阻滯骶神經[1]。在肛腸科手術中, 骶管麻醉得到廣泛應用, 取得讓人滿意效果。為了進一步探究骶管麻醉在肛腸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 作者針對本院收治的128例行肛腸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給予骶管麻醉, 分析其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行肛腸手術患者作為治療組, 男85例, 女43例;年齡20~76歲, 平均年齡(35.6±2.4)歲;混合痔55例, 肛裂34例,肛瘺25例, 直腸肛周圍膿腫14例;選取同期實施局部麻醉行肛腸手術患者128例作為對照組,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排出標準 排除哺乳期及妊娠期婦女;認知功能良好;排除精神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患者;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此次研究。
1.3 方法 對照組采取局部麻醉方法, 采取1.5%利多卡因15~20 ml進行麻醉。治療組采取骶管麻醉, 患者取側向胸膝臥位, 取骶角連線中點即骶裂孔作為穿刺點, 明確穿刺部位,取5 ml注射器針頭垂直刺入皮膚, 針頭與皮膚成30~45°, 若穿過骶尾韌帶出現落空感后, 可調節(jié)針頭與皮膚構成15°角,并向前推進1~2 cm。抽吸若無回血及腦脊液, 測試氣泡壓縮試驗。若局部無皮膚隆起, 確定針尖在骶管腔內, 固定針頭,注入3~5 ml的1.5%利多卡因, 5 min內觀察不良反應, 若無不良反應, 可全部注入局部麻醉藥物。在推藥期間需適當向前后左右調節(jié)針頭, 避免出現偏麻現象。藥物注入完成后,讓患者仰臥位, 維持5~15 min, 詢問患者是否有耳鳴、視物模糊、頭暈等癥狀, 若發(fā)現上述癥狀, 則行相應處理, 在患者表述肛門會陰部有發(fā)熱麻木感, 肛門收縮無力時, 表明麻醉奏效。
1.4 療效判定標準[2]優(yōu):患者手術期間無不適感, 肛門松弛良好, 可配合手術;良:手術期間有輕微疼痛, 可耐受,肛門松弛一般;差:手術期間明顯疼痛, 無法配合手術, 肛門松弛差。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中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采用(s)表示, 以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對比 治療組優(yōu)良率為100%, 對照組優(yōu)良率為90.7%, 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詳細數據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對比(n, %)
2.2 兩組患者麻醉情況對比 治療組麻醉起效時間(9.31± 2.14)min, 麻醉劑量(11.2±2.5)ml, 切口愈合時間(6.2±2.1)d;對照組麻醉起效時間(6.24±1.56)min, 麻醉劑量(21.8±3.4) ml, 切口愈合時間(8.25±2.89)d;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肛腸科手術過程中, 其麻醉效果直接關系到術者手術的實施情況。肛門局部神經末梢較為復雜, 神經感覺較為敏銳[3]。為了保證肛腸手術的順利實施, 必須要采取有效的麻醉方式。在肛腸科手術中采用骶管麻醉, 損傷小, 操作簡單方便, 并且肛腸手術時間較短, 可適合使用在肛腸科手術。在實施骶管麻醉時, 麻醉師需掌握穿刺針的方向, 角度不可過大或過小。注藥時, 速度不可過快, 否則會出現眼花、頭暈等癥狀[4]。而穿刺者要明確穿刺點, 要具備豐富的穿刺經驗, 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 提高穿刺效果。在采用骶管麻醉時,操作簡單, 易于掌握;麻醉藥物使用量小, 安全有效;并且麻醉后并發(fā)癥少, 效果確切, 對機體影響?。?]。而在使用利多卡因時, 要嚴格控制麻醉藥物劑量, 避免因為麻醉藥物過多出現不良反應。因此, 在此次研究中, 治療組實施骶管麻醉,對照組實施局部麻醉, 治療組優(yōu)良率為100%, 對照組優(yōu)良率為92.2%, 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麻醉起效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切口愈合時間及麻醉劑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骶管麻醉在肛腸科手術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并發(fā)癥少, 安全有效, 值得臨床推廣。
[1] 黃立新.骶管麻醉改良法在240例肛腸疾病手術中的運用.中國中醫(yī)藥, 2012, 10(14):13.
[2] 史愛龍, 湯亞維.316例骶管麻醉法在肛腸疾病手術中的應用.常州實用醫(yī)學, 2012, 28(02):92-93.
[3] 張立平.骶管麻醉在肛腸科手術的臨床應用研究.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10, 06(09):113-114.
[4] 杜華玉.肛腸手術應用骶管麻醉中影響麻醉平面的因素分析.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3, 11(14):129-130.
[5] 尚文, 李素榮.羅哌卡因與利多卡因配伍在骶管麻醉中的應用.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3, 23(10):91.
2014-03-25]
223001 江蘇省淮安市中醫(y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