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本殷
自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倡導“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表達”后,廣大語文教師進一步解放思想,鼓勵學生寫“放膽文”,還學生以“習作自由”。學生在這種寬松的氛圍中,習作的畏難情緒減少了,習作題材多樣了,表現(xiàn)形式豐富了,有創(chuàng)意的習作也比以前多了。然而,不少教師也發(fā)現(xiàn)學生習作中,語言疙疙瘩瘩、語句條理不清等毛病有所增多。筆者以為這是因為沒有處理好習作“自由表達”與“語言的規(guī)范化訓練”之間的關系,弱化了習作指導與必要的語言規(guī)范化訓練。那么在鼓勵“自由表達”的前提下,教師應當如何強化“語言的規(guī)范化訓練”呢?筆者擬就這個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與做法。
一、自由表達,必須加強語言的規(guī)范訓練
新課標倡導“自由表達”的同時,強調要“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對此筆者的理解是:一方面要“大膽開放”,鼓勵學生寫“放膽文”;一方面要“加強指導”,即在放開習作內容、體裁、形式的同時,也要重視文句通順、語段順暢的“導練”。因為,“自由表達”不等于“隨便表達”,正如人們有“開車自由”,但必須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道理一樣?!白杂杀磉_”與“語言的規(guī)范訓練”之間本來就沒有矛盾。如何讓學生開放思維時空,“自由表達”,又注意顧及語言的規(guī)范性?筆者認為至少必須抓準如下兩點。
1. 用詞的準確性。
要求學生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內容,應該是自由表達的基本底線。所謂“準確”,一是用詞要準確,不能褒貶不分、錯用誤用詞語。如有位學生在一則日記中寫:“我英語考壞了,媽媽齜牙咧嘴地罵道:‘你怎么讀書的?供你吃,供你穿,居然考不及格,真不應該!不讓你玩游戲啦,還不快去訂正!”這句話中,學生把“責備”錯寫成“罵”,把媽媽生氣的樣子形容成“齜牙咧嘴”。教師批閱時,應當對學生曉之以理,引導其及時糾正。二是用詞要規(guī)范。目前,受網(wǎng)絡語言和廣告詞的影響,常見學生在習作中使用所謂“時髦”詞語:“杯具(悲?。?、有木有(有沒有)、馬克(記號)、果醬(過獎)、默默無蚊(聞)”等等,學生出于好奇,鑒別能力不強,使用、誤用這類不規(guī)范詞語,情有可原,但語文教師對習作中“臟話”“粗話”及不規(guī)范的語言,絕不能視而不見,要及時清除、糾正,引導學生不用網(wǎng)絡中不規(guī)范的“新潮”詞語。
2. 語段的暢通性。
語段的暢通性也是學生“自由表達”中必須予以強調的基本功之一。比如,進行句式基本功訓練和教材中出現(xiàn)的“總分式、并列式、漸進式、因果式、遞進式、轉折式、說明式”等常見的組段表達能力訓練。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自然地滲透指導學生學習、積累、掌握構段基本形式與規(guī)律。日常扎實訓練,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把每句話說清楚明白。到了自由習作時,學生就能更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表達形式,使語句更能表情達意,思路更加暢通,表達也就更加自如。如果句不順,意不達,文不暢,自由習作成了“自流習作”,自由表達成了“自由泛濫”,這樣的自由習作反而對學生發(fā)展思維、發(fā)展語言有害無益。
二、自由表達,必須講究語言訓練的方法與實效
學生“自由表達”時,能否“表達自如”“文從字順”,與教師指導方法是否得當、要求是否有度、訓練是否到位,關系非常密切。
1. 注重訓練的趣味性。
小學生的習作興趣存在“高原”現(xiàn)象,因此,教師要不斷變換方法,采用多樣化方式,進行規(guī)范語言訓練,才能讓興趣持續(xù)。比如,筆者看到學生習作中頻繁使用“高興”,出現(xiàn)重復用詞的毛病,就自編一個《吃醉排骨》的小故事。
師:有一個孩子特喜歡吃醉排骨。有天在外用餐時,媽媽悄悄告知服務員今天只吃醉排骨,分三小盤端上來。一會兒,服務員端來一小盤醉排骨,孩子吃得有滋有味,連聲說:“好吃,好吃!”不一會兒,服務員又端上一小盤醉排骨。小孩邊吃邊嘀咕:“怎么還是醉排骨,沒有別的菜?”媽媽說:“你愛吃,今天就多吃點?!边€沒吃完呢,服務員又端來一小盤醉排骨。小孩瞪大眼睛,皺起眉頭,撅起小嘴來……
師:你們猜,小孩會怎么說,怎么做?
生1:小孩會說,討厭!怎么老吃醉排骨呀?換一種菜吧!
生2:這小孩一邊嚷“吃膩了”,一邊用筷子敲桌子,抱怨媽媽不會點菜。
師:是呀,老師看到同學同一篇習作多次重復使用一個詞語,也會皺眉頭。請大家翻開自己的作文本,找找看,發(fā)現(xiàn)有這類毛病的,就自覺改過來。
這樣融語言訓練于故事之中,巧妙引導學生訂正遣詞造句的毛病,學生修改的積極性很高,訓練的實效也很好。
2. 注重訓練的經?;?/p>
語言功夫是練出來的,訓練不能時緊時松,要經?;?,如細水長流,“潤物細無聲”,方才有實效。
(1)自由練說一句話比賽,訓練語言規(guī)范化。
比如,每周安排兩三次小型語言規(guī)范訓練比賽,讓三五個學生自由地練說一句生活中看到、聽到、想到的話。一人說話,全班受益,互相學習,互動點評,發(fā)現(xiàn)毛病,當場解決;學生聽不出毛病的,教師順勢點撥糾正。然后,評選當日“說話小明星”,并把“當日最佳一句話”“發(fā)表”在黑板報上。堅持經?;柧殻兄谔岣邔W生語言表達的規(guī)范性。
(2)習作指導中,隨機訓練語言規(guī)范化。
新課標指出,要“加強平時練筆指導”,這里的“指導”,當然也包括遣詞造句的指導。所以必須把語言訓練滲透于習作指導的全過程,不能只顧課堂熱鬧,滿足于學生有話可說,而忘記語言訓練的重要任務。請看筆者《隔空吸水》小魔術現(xiàn)場素描指導片段教學的語言訓練。
片段1:(教師展示道具,讓學生“配音”)
生1:錢老師拿出三個一次性紙杯,用礦泉水瓶,朝第一個紙杯倒水,接著拿出一根塑料吸管,準備表演小魔術——
師:“拿”用了兩次,可以改為——
生1:取。
師:礦泉水怎么倒出來?倒多少水?一根怎樣的吸管?準備做什么?再連起來,把話說明白、簡潔。
生2:錢老師拿出三個一次性紙杯,擰開礦泉水瓶蓋,朝第一個紙杯倒了少許水,接著,取出一根約20厘米的淺紅色塑料吸管,準備表演隔空吸水小魔術。
片段2:(展示學生習作,進行互動點評)
(第一個學生展示習作后)
師:好!表演過程基本寫清楚了。誰看出片段的優(yōu)點,并對不足之處提點修改建議?
生:她不寫拿出道具,而用“亮”出道具,“亮”字用得活,還把老師吸水時的嘴巴形容成“O”型,很形象。建議最后要加上“我和同學們都露出驚訝的表情”表達此時的感受,就更好。
師:這位同學觀察很仔細,注意到用詞的準確性。
(第二個同學展示習作后)
師:上文用過“裝模作樣”,第二個“裝模作樣”,要改用它的近義詞。
生:用“故意”,就不重復了。片段中,“咦”字用得妙,如果在“咦”字之前,加上“大家都睜大眼睛望著杯子”,就更能表現(xiàn)我們的好奇心啦。
師:好!寫話要準確、簡潔、明了,不能讓人云里霧里。老師發(fā)現(xiàn),“亮”字,是你改過的,能說說原因嗎?
生:聽了講評,我覺得××同學那個“亮”字的確用得好,我就把“拿”改為“亮”了。
師:真好!前后才一分鐘,你就進步了。你聽得專心,也很虛心向同伴學習。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既進行了有效的遣詞造句、發(fā)展思維的語言訓練,也隨機啟發(fā)了學生要養(yǎng)成認真觀察,注意傾聽,虛心向同伴學習的好習慣。
3. 注重訓練的系列化。
語言訓練必須系列化,效果才更好。筆者在指導學生寫人物作文前,為了讓學生明白不同人物,不同年齡,在不同場合,說話的語氣輕重、語調高低、語速快慢是不同的,設計了如下呈梯度的對話能力系列語言訓練:①訓練對話基本格式,避免對話形式單一性;②訓練運用“說”的同義詞或近義詞,區(qū)別“說”的不同情狀;③訓練使用對話修飾語,讓對話生動活潑,使對話更有“生活味”;④訓練三人以上的交叉、穿插對話描寫;學習多層次對話描寫方法。⑤訓練對話描寫目的,克服對話描寫盲目性;⑥訓練只用神態(tài)、動作等體態(tài)語言做提示語,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地描寫對話。
進行這種“套餐式”的“磨礪”語言、發(fā)展思維訓練,學生對話描寫的語言規(guī)范了,到寫人需要寫對話時,表達就會自如多了。
再如,圍繞所提供的中心詞或中心句寫段,可以這樣設計系列訓練:①先刪去與“誠實”無關的話,再按順序重組成一段話;②圍繞“安靜”寫一段話;③寫一段表現(xiàn)心情“高興”的話;④寫幾句表現(xiàn)“熱鬧”,但不出現(xiàn)“熱鬧”字眼而通順的話;⑤以“他(她)真專心”為總起句,寫三五句連貫的話;⑥寫幾句話,表示某某很細心的特點……
語段雖短,五臟俱全,目標明確,難度不大,容易寫好。上述系列訓練就像孔雀開屏那樣一層緊接一層展開,有序推進,可以有效訓練學生圍繞一個意思寫一兩段話的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習作進展情況,選擇運用拆解法、比較法等方式進行系列化訓練,規(guī)范語言表達。
4. 注重訓練的針對性。
教師還必須及時了解本班學生習作語言表達存在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才能取得實質性的效果。指導學生自能修改習作,是訓練語言規(guī)范化很重要的一項措施。除了常見的指導學生運用符號修改、師生共改這些常見方法外,還可以采用以下方式:①師批生改。初始階段教師要幫扶,即先瀏覽習作,用符號批閱、標注出需要動手修改的詞語、語病、增刪的地方,后放手讓學生自己修改,再引導學生寫修改理由,引導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②即寫即改。引導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一旦發(fā)現(xiàn)誤用詞語、文句拗口等毛病,立即修改。③反復修改。教師對習作不要急著評價,讓學生隔一段時間再改,反復多次,修改能力提高了,語言文句規(guī)范了,習作基本“文從字順”了。④舊作新改。還可以改舊習作,即用當下的認識水平,審視過去的習作,再做修改。⑤結對互改。這個階段,學生有一定修改能力了,教師可以引導他們修改同伴的習作。
5. 注重訓練的自主性。
要把語言規(guī)范化變成學生自己的需求,演變?yōu)閷W生自覺的行為,提高訓練的自主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1)利用黑板報讓學生自主修改明顯病句。
在班級黑板報上,開辟“病句門診”有獎專欄,從本班習作中,選擇典型病句,讓學生隔天抄寫兩個病句在專欄里,由學生自由修改。只要答對的,就蓋紅星章獎勵。此舉不知不覺提高了學生語言訓練的自主性。
(2)和學生比毅力——寫日記競賽。
這是筆者“逗”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毅力長跑的好方法。每個學期,筆者都會擇機和學生進行為期一個月同寫日記比賽,在該月每晚減少半小時的語文作業(yè)量,騰出時間讓學生寫日記。經常讓學生互相檢查、交流,還給寫得最好的學生特別獎勵——可以批閱筆者的日記,也可為筆者日記寫評語。
此措施,讓學生滿懷好奇心,以“能親睹老師日記”為快樂,以“能寫老師日記評語”為榮耀,不僅激發(fā)了學習自主性,特別認真寫日記,自主修改日記,而且進一步密切了師生關系。雖然當月每天筆者會多花了約15分鐘時間寫日記,但看到學生的進步,就覺得這時間值得花。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