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華銀
在一個課堂教學研討會的現(xiàn)場,一位初中語文老師上完課后,認乎其真地對我說,這節(jié)課用了我獨創(chuàng)的教學模式,主體是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套路設計的,你看出來了嗎?我很是吃驚,一節(jié)課就可以體現(xiàn)幾種主要的學習方式?!當下的課堂中,如這位老師一般探求教學創(chuàng)新者大有人在。比如有人以“三維目標”為主線,設計出所謂的“目標控制”課堂模式;有人無限夸大學生“學”的功用,以為所有的教學都可以“兵教兵”,于是教師在課堂中無所措其手足;有人則將學生應該在學校和課堂中的“學習”無限度地“前置”,孩子在家中“上窮碧落下黃泉”,苦讀、苦學、苦找、苦抄;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真理稍稍走偏半步,極有可能變成謬誤。我以為,教育教學需要模式,但需要好的模式。鑒別模式的好壞,我覺得有幾個要件。
一是是否合乎規(guī)律。規(guī)律是事物之間的內(nèi)部聯(lián)系,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就課堂教學而言,重視“知識”和“技能”,重視“方法”和“習慣”,重視“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應該是規(guī)律。而把原本屬于“課程設計”的三維目標降格為課堂目標,指望通過一節(jié)課就來改變?nèi)说摹扒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那顯然是反規(guī)律的。
二是是否合乎人性。以人為本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性”,學生盡管以學習為主業(yè),但仍然應該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愛好、自己的享受,應該有他此一階段完整豐富的生命形態(tài),比如悠然遐想的快樂、玩耍交往的快樂和天倫之樂。但當我們把學習中大量的任務和負擔轉移轉嫁到家庭,家庭也成了學校,以為學生生活的一切就是學習,為之可以夜以繼日昏天黑地死去活來,這種知識教育的過度化不獨反教育,而且反人性,結果必然是毀了孩子。當前,“慕課”和“翻轉課堂”正逐漸進入學校和課堂,其優(yōu)勢正在被廣大教師發(fā)現(xiàn)和認同,但假如這樣的“開放”和“翻轉”被有些學校和個人“念歪了經(jīng)”,將其理解并操作為學校教學的“家庭化”,我個人以為,終有一天也會走到這種理想設計的反面。
三是是否合乎常識。某些區(qū)域的教育,在某種獵奇逐艷的所謂“改革”中,早已脫離了根基和原點,甚至南轅北轍了,我曾經(jīng)說,拯救現(xiàn)實教育需要理性和思辨,需要回到本真和常識。反思我們自身對于專業(yè)學科的學習,直到今天,幾乎沒有例外地都是獨立自主地閱讀、思考、練習而獲得進步和成功的。既然如此,我們?yōu)槭裁磿谡n堂中一味地無限夸大“小組”和“合作”的神奇作用呢?甚至還有人慷慨喊出“孤獨可恥”的口號,為這樣的學習模式“張本”。買櫝還珠,舍本逐末,不能推己及人,置常識常理于不顧。這要么是不懂,要么是故意,于教育于學生害莫大焉。
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最要關注的是“育人”,此人乃立體完整全面發(fā)展的人,關注學業(yè)和智育的進步很重要,但絕不要忘掉還有身體素質和審美素養(yǎng)等的培育。有人說,這后兩方面對于今天的中國學生可能比什么都重要,言辭雖然極端,但不能說全無道理。而這,對于我們現(xiàn)實中一刻也不會停息的教學和模式創(chuàng)新,都將有著莫大的啟發(fā)和教益。
(作者系江蘇教育行政干部培訓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