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要: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呈現(xiàn)多樣性和多層次性,因此,本文提出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并提出了相應的做法和注意事項,使分層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地理學科;分層教學;優(yōu)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1-268-01
俗話說:“龍生九子,各不相同”,而通常一個教學班有四、五十個學生,每個人的地理基礎參差不齊,對地理的接受能力千差萬別,呈現(xiàn)出多樣性和多層次性。因此,在教學上不可能把全體學生拉到同一條“起跑線”上“齊步走”。如果以優(yōu)生為標準確定學習目標就會導致中后生因跟不上而最終失去學習地理的信心;如果以中后生為標準確定學習目標,就會抑制優(yōu)生的發(fā)展。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因材施教,設立分層教學,實行分類推進。
分層教學法就是針對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學習成績等差異分層次,并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法。這種教學法的特點是:教學內(nèi)容的梯度性;教學對象的層次性;教學程度的針對性;教學效果的同步性。分層教學法能較好地突破班級授課制難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的局限性,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來的基礎上學有所得,思有所進,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共同發(fā)展。
一、全面了解學生,進行合理分層
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之前應全面了解學生,結(jié)合各種測試手段,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學習態(tài)度等做好分層教學的準備工作,例如:把地理基礎知識好,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分為A層;把基礎知識一般,接受能力一般的學生分為B層;把各方面都相對較薄弱的學生分為C層。進行合理的分層,有利于日后分層教學的開展,教師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準備。但是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過程中,應該把這種層次觀念淡化,避免出現(xiàn)“優(yōu)生驕傲后進生自卑”的心理差異。
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把握好要求
在備課和制訂教學目標過程中,我們既要重視教學中的統(tǒng)一標準,突出教學要求的一致性,以保證學生打好堅實的素質(zhì)基礎,又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突出目標的層次性,做到“劃一性”和“層次性”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分層教學下教師不能再拿一個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shù)姆椒ê褪侄?,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關心他們的進步,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形成成功的激勵機制,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對A層學生,允許他們超進度學習,多鼓勵他們接觸課外知識,拓寬知識面;對覆蓋面較大的B層學生則循序漸進,穩(wěn)步提高;而對C層學生則要求他們“一步一個腳印”,打好基礎知識,不斷積累,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例如講述氣候這一節(jié)知識,我知道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很抽象的概念,尤其是讀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等,對于C層的學生而言,他們更傾向于感性思維,很難將這些抽象的圖與實際的地理實物相結(jié)合。所以,在教授這些內(nèi)容的時候,我注重分層要求,如A層學生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甚至“運用”,C層學生則需“知道”、“學會”,待訓練一段時間后逐步向大綱所要求的目標靠攏。
此外,在讀圖訓練中,我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也有不同的要求:
C層的學生以“找”為主,就是要求他們讀懂地理圖中最基本的要素和內(nèi)容,比如在“我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中找出0℃等溫線穿過的山脈和河流,找出“我國400mm年等降水量線”經(jīng)過的省級行政區(qū)及主要山脈等等。
B層的學生以“析”為主,在讀圖的過程中去分析、解釋各種地理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為什么我國的降水呈現(xiàn)東南多西北少的特點?” “讀圖分析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等這些問題我一般都會提問B層的學生,因為B層的同學分布面較廣,所以問題也與教學大綱的要求相近。
A層的學生以“研”為主,從讀圖中延伸、拓寬知識,探索、研究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地理現(xiàn)象,并加以分析、總結(jié)。例如“根據(jù)沙塵暴的形成原因及特性,預測未來24小時我省的天氣狀況,并預測可能遭受沙城暴侵襲的地區(qū)”,“談談你對災害性天氣的認識”等一些知識相對比較綜合的題目,刺激他們積極探索、勇于求知的精神。
在地理新教材的“課后活動”中,其實已經(jīng)提供很多這樣富有針對性的題目,教師在備課、授課過程中應該從課本出發(fā),幫學生打好最基礎的知識。
三、亦“分”亦“合”,培養(yǎng)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合作性
分層教學不是分開教學,分層教學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既要有兼顧不同層次學生“分”的環(huán)節(jié),又要有面向全體學生的“合”的環(huán)節(jié)。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培養(yǎng)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學習合作性,力求在這種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們相互扶持,相互促進,達到共同進步。
培養(yǎng)不同層次學生的合作性不僅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而且也增強了他們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四、善于發(fā)現(xiàn)不同層次學生的優(yōu)點
分層教學的“層”并不是固定的,BC層的學生進步了,我們可以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不同層次學生的優(yōu)點,多表揚多鼓勵。不論誰在學習上有優(yōu)點,哪怕只是很細微的一點點,都要不吝惜表揚。比如學生多舉手了,或解決問題的想法比較新穎,我都會及時進行表揚,幫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這樣才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才能,讓學生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學習的挑戰(zhàn)。
以上是我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嘗試分層教學法的做法和一點體會,實施分層教學法能夠彌補班級授課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認真研究分層教學,解決分層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的對策,就能使分層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澄.主編《新編地理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2] 袁書琪.《地理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常華鋒.《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 《中學教學參考》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