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光明
【摘要】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科學課如何進行有效性反思,來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談幾點認識。文中從教學過程中課前、課中、課后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什么時候進行反思,反思什么內(nèi)容進行闡述,以求達到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反思;教學;效率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yōu)化的教學狀態(tài),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教學反思和備課、上課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樣都是重要的教學實踐活動。因此具有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是教師職業(yè)成熟的重要標準之一。那么什么時候進行反思,又反思什么內(nèi)容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認識。
一、課前反思,具有前瞻性
反思不僅包括“回頭看”,也含有“向前看”之意。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中,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教學后的反思,容易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nèi)化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關注學生,踐行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學前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并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yōu)槭裁催@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fā);如果我以后教這一課時,會如何處理等等。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fā)和提高。每一個教師在課前要三思而行,不斷地向自己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xiàn)哪些情況”,“出現(xiàn)這些情況后如何處理”,“我的教學適合我的學生嗎?有效嗎?”“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等等問題。
二、課中反思,具有監(jiān)控性
教學中的反思是要善于捕捉來自學生、自己或與學生互動中迸發(fā)出的靈感,是一種教學機智,是一種創(chuàng)新。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在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chǎn)生瞬間靈感,教師要及時地捕捉這些突然而至的思維火花,進行有效的反思。及時調(diào)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例如我在上《水沸騰》這一課時,我先提出了教材上提出的問題:你認真觀察過水的沸騰嗎?水在沸騰時有什么樣的特征?而后讓學生充分的猜想:“請你依據(jù)日常生活中對水的沸騰的了解,來猜想一下,水沸騰時的現(xiàn)象及溫度情況各有什么特點?”下面是學生對沸騰時溫度情況的猜想:
學生1:“水加熱時溫度總是升高的?!?/p>
學生2:“不對,要是那樣的話,一直加熱,水的溫度不是要到幾百度,我認為水加熱時溫度先是升高,沸騰后溫度不變。”
學生3:“水加熱時,溫度開始上升的很快,而后上升的較慢,沸騰后溫度不變”。
學生4:“水的溫度先上升,后不變,然后再上升”。
學生5:“水的溫度先上升,后不變,然后下降。”
還有許多學生躍躍欲試,課堂上爭論不休,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我一改以往的教學方法先不作回答(留下懸念,激發(fā)探究欲),而是繼續(xù)問“水的沸騰現(xiàn)象又是怎樣的呢?”
學生1:“水在沸騰時上下翻滾?!?/p>
學生2:“水在沸騰時會發(fā)出響聲?!?/p>
學生3:“水在沸騰時會鼓泡泡?!?/p>
學生4:“水在沸騰時體積先膨脹,而后水量減少”。
學生5:“水在沸騰時會冒出大量的氣體”。
學生6:“水在沸騰時溫度很高”。
有這么多同學發(fā)言,又有這些多現(xiàn)象及想法,都是我課前所未想象到的。在設計實驗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就“怎樣可使水盡快的沸騰”的問題進一步讓學生討論;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自我設計實驗,但因課堂時間已很緊,請你想辦法盡快的使水沸騰?!?/p>
學生1:“少放些水”。
學生2:“放溫度較高的熱水”
學生3:“把酒精的火弄大些”。
學生4:“在燒杯上加蓋子”。
學生5:“把燒杯放得離火進些”。
學生6:“用棉網(wǎng)的邊緣或者不墊石棉網(wǎng)等。”
……
以上是我上本節(jié)課的主要片段,以前是我講的多,學生思考的少。這次是學生說得多,做得多,觀察得多,爭論得多。老師只是主持人,節(jié)目全是學生在表演。表演的效果還真是意想不到。關于“水的沸騰現(xiàn)象”,我課前還真沒想到學生會有這么多的想法與回答;關于“水沸騰時的溫度”猜想也是我所未想象到的;關于“怎樣盡快的使水沸騰”我課前也只想到了兩點。由此可見,學生的智慧是無窮的,學生的潛力是很大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動態(tài)的過程,尤其是進入新課程后,教學中所出現(xiàn)的情況越來越有挑戰(zhàn)性,常常出人意外。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能及時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使課堂教學在動態(tài)中生成,在動態(tài)中發(fā)展的。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xiàn)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diào)整教學計劃,采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就像水的沸騰這個實驗我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有效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緒,從而輕松地達到了教學目的,也使這個實驗增添了一份額外的教學收獲。
三、課后反思,具有批判性。
課堂教學永遠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精彩的課堂,都有不足之處,也難掩瑕疵。所以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反思是一瓶“清醒劑”,可以使自己清楚的看見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進行課后反思,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思所得,發(fā)揚長處,發(fā)揮優(yōu)勢
這是針對課堂教學效果而進行的思考,一節(jié)課上完后學生學到了什么?教師受到了什么啟發(fā)?每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對自己設計的課堂教學結構,對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想目的,對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做法,總會發(fā)現(xiàn)有成功之處,及時記錄下來,能有效促進水平的提高。如講“遺傳”第一節(jié)時,我以一個問題結尾:一對夫婦,男的是單眼皮、小眼睛,女的是雙眼皮、大眼睛,假如他們生了一個孩子,孩子應是什么樣的眼睛?每當此時,學生的思維就異?;钴S,七嘴八舌的開始爭論,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
2.思所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
有了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問題后你不知道如何解決。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甚至出現(xiàn)知識性錯誤等。課后要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找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使教學日臻完善,變這次的失敗之處為下次的成功之筆。如上“大氣壓強”這一內(nèi)容,演示“馬德堡半球”實驗時由于密封性不好,實驗經(jīng)常會失敗。一天,學生跟我說,他也做了個馬得堡半球,我一看原來是兩個塑料吸盤吸在一起,這不正是一個典型的馬得堡半球的模型?學生的意外之舉,也給我?guī)頍o窮驚喜。
3.思所難,化難為易,水到渠成
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難點的突破事關整個教學的成敗。所謂教材的難點,是指教師難講、學生難懂的知識點。如果我們每一輪都把教材難點的處理方法、教學的信息反饋或效果,今后改進的教學設想等寫下來,并且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比較、研究,長期堅持,必將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有效地進行反思可以使我們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