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揚
就像世界上絕無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世界上也絕無完全相同的兩個班級。學校的每個班也都有屬于它們自己的特點,氣質,作風等,而這些往往通過班級文化可以體現出來。
一、班級文化的概念
對于“班級文化”的界定,目前還沒有固定的概念。我們所說的班級文化,是指一個班集體內教師和學生共同承認,并遵守的一種價值觀念和審美趨向,是依托并通過班級這個載體來反映和傳播的文化現象。
班級文化的形態(tài)包括以教室環(huán)境為主要內容的班級物質文化,以班級組織和規(guī)章制度為內容的班級制度文化和以班風、學風為主要內容的班級精神文化。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每個班級所特有的,既是學校精神力量和智力水平的綜合反映,又是班級精神力量和智能水準的有力表征;既是綜合校力的重要構成要素,又是綜合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與班級有關的各類人群,既包括我們比較關注的生生之間的關系、師生之間的關系,也包括我們容易忽略的教師之間以及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而教師與教師之間是合力的關系,教師與家長之間是互補的關系。
班級文化與建筑文化、飲食文化一樣有著自己的外延和內涵。首先,它是一種個性文化,代表著班級的形象,體現了班級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級全體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財富,是全體師生共同勞動的結晶。最后,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系統(tǒng)工程,它的主體是學生。
二、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認為:教育的本質是陶冶。學生處在一個班級中,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受到班級文化的影響,自覺或不自覺地去建設、豐富班級文化。如果我們把不同的班級加以比較時,就會發(fā)現不同班級的成員,在理想追求、行為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別。這就是不同班級文化的表現,這種差別可能不是教師有意造成的,但是它卻以潛在的、無意識的形式影響著班級中的每一個人。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币粋€良好的班級文化對班級建設和學生個性的社會化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曾說:“如果說教師對學生的直接影響是無能為力的話,那么通過社會環(huán)境對他間接地施加影響,老師則是萬能的了?!卑嗉壩幕秃帽纫粋€無形的磁場,彌散于學生心中,給學生指引前進的方向;它是“無聲的潤物”,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它是班級這個“小社會”里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并制約著每個學生及整個班集體的發(fā)展趨勢。
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環(huán)境,帶給學生的是清新、愉悅、自由、和諧,不僅讓學生在更為廣闊的空間上了解社會、理解人生,而且為學生提供情感寄托,時刻凈化著學生的心靈。
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積極健康的班級文化的形成是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形成的前提條件。因此,在現代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班級文化建設,有意識的去建立良好的班級文化。
三、構建班級文化的基本措施
1.美化班級物質文化
據教育方面專家調查知:整潔、明麗、溫馨的教室環(huán)境可以給學生增添生活與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后的疲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fā)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感情,促進學生奮發(fā)向上;還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給人以啟迪教育。
因此,我校要求各班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的時候,首先也是重中之重就是要抓好教室的環(huán)境布置,力求讓教室的墻壁“說話”,讓教室的墻壁充當班級文化的“代言人”。
我校各班級在德育處的安排下,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在教室的墻壁的空白處布置學習園地,進行優(yōu)秀日記專刊,優(yōu)秀美術以及優(yōu)秀書法作品和作業(yè)的展覽,從而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教室的后面的墻壁上設置獎狀區(qū)、健康角、助人為樂專區(qū),以增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健康意識以及助人為樂精神;用好“班務公開欄”。主要用于張貼學生守則、課程表,作息時間及班內各項工作安排表、班規(guī)等內容;按自己班級的特色布置教室的功能區(qū),如衛(wèi)生工具的整齊擺放、飲水機的擺放;定期出版黑板報,并保證期期做到圖文并茂,內容健康向上。
另外,在教室前方的角落還可以進行綠化等,放置一些綠色小植物,既給教室增加溫馨感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及觀察能力。
總的來說,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時間、事件的變化,各班級可以及時的改變環(huán)境布置,變換一些風格,以更好的呈現出班級文化建設的功能。班級物質文化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點,能使學生不知不覺地、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
2.開發(fā)班級制度文化,培養(yǎng)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集體是教育的工具?!卑嗉壪蛐牧Φ男纬删褪且还删薮蟮臒o形力量,會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起到巨大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激勵和制約的作用。而其形成的前提就是班級制度文化的構建。
班級制度文化即班級規(guī)章制度、公約、紀律等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形態(tài)。班主任應該引導班上學生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訂一系列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公約和紀律等,在經過全體成員集體表決的基礎上,認真組織實施,堅持“依法治班”。在班級制度的各項條文中,我們要突出精神風貌、價值觀念、作風態(tài)度等具有文化氣息的條款,給制度以靈魂,充分發(fā)揮規(guī)章制度的強制作用和激勵作用,使班級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的良好局面。
比如在我所帶的班級中的規(guī)定中,第一條就是視班級榮譽為生命,絕不做損害班級榮譽的事情;第三條就是以小組為整體,一人犯錯處罰全組;最后一條就是以上規(guī)定均為班級成員集體通過,必須實施到位,若有成員不履行,則交付一篇800字以上的說明文與班級管理委員會,討論審查該成員的意見。以上幾條在制定的過程都是經過數十次的激烈討論制定而成的,在后面的班級管理中也確實起到的很好的作用,尤其是第三條,讓學生在做事情的時候要三思,形成了一定的責任感,從而增強了班上的同學之間的凝聚力。
同時,我認為班級文化首先要有文明的品行。因此,我找來了班上的幾位班級管理委員制定了一張“學生品德行為習慣自查表”,包括上操習慣,作息習慣,生活衛(wèi)生習慣,上課習慣,自習習慣等。每一指標又分程若干個子項,作為約定的文明習慣,印發(fā)給每一名學生,讓學生日日思考,周周自查。另外,班級管理委員會還專門抽調了幾位表現良好的同學組成了“不良習慣診治委員會”,負責管理、教育、提醒習慣不好、品行不規(guī)范的學生。
總的而言,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為學生提供了評定品格行為的內在尺度,從而使他們時時刻刻都在一定的準則規(guī)范下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著符合班級群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方向發(fā)展。班級制度文化的內涵是“實施、監(jiān)督和制衡”,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法制意識和法治精神,從而養(yǎng)成他們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3.強化班級精神文化,培養(yǎng)學生如何做人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全體成員的群體意識、輿論風氣、價值取向、審美觀念等精神風貌的反映,是班級文化的核心。
(1)班旗、班歌、班徽的設計。我校德育處方面認為班旗、班歌、班徽對學生的影響是積極和深遠的,因此,在對于剛升入的高一年級和初一年級的各個班都要求第一時間完成該項任務。在設計班旗、班歌、班徽的時候,班主任應該調動全體師生人人參與,并通過適當途徑征求學校主管部分和校長的意見,引起他們的關注,給他們一個美好而鮮明的印象。我校在各班完成設計后,專門設置了一個展示班旗、班歌、班徽的比賽,使得全校師生注意到每個新入年級班級的形象標志;同時,在每次課間操時間跑步要求每個班的同學都把班旗舉起。班旗、班歌、班徽作為班級和班級特色的標志有助于學生對班級產生認同感和自豪感。更為重要的是,讓全班同學參加設計活動有助于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合作力,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增進學生之間的了解和信任。
(2)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和誠信教育的開展。我校在學生責任感方面的培養(yǎng)不遺余力,組織學生參加感恩教育講座、培訓;同時還舉辦一些法治教育展,并且在班會上要求全班學生就某一社會問題進行討論或者看錄像等方式教育學生具有民主和法制的觀念、有責任感、懂文明禮貌,教育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關心班級,關心學校,關心集體,關心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興旺等,力求把學生培養(yǎng)成真正擁有廣闊的視野、平衡的心態(tài),高遠的志向、富有責任感的新一代。另外,我校團委還專門成立了志愿者部,在全校開展“小紅帽遍校園”活動,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
誠信是人之為人的基本特征,人人都需要誠信。我校通過開展“誠信教育月”活動,要求各班集合自己班級的特點開展一系列誠信教育活動。如讓學生結合自身了解的違背“誠信”經營行為的事例進行討論,并由此延伸到對校園、班級有違“誠信”的行為進行批判,引導學生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強化學生“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道德觀念。
四、小結
總的來說,班級文化的建設對班主任工作有著重要意義,因為一旦有了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將使班主任在學風建設、典型樹立、違紀處理等很多工作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前,班級文化建設已經收到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作為現代教育實施者的教師,我們應充當班級文化建設的設計師,把握班級發(fā)展的方向,有意識地在建立班級文化上進行大膽探索、追求特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集體觀念,從而提升班級文化。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