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清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性的教學,而教師的教學藝術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性的教學,說明這位老師本身就具有藝術性,所要做的就是在課前、課中和課后不斷地挖掘和塑造這種藝術,把小學語文教育的效果發(fā)揮到極致。反觀那些低效性、甚至是無效性的教學,課前不精心準備,以為自己熟悉于每一冊教材,課中又教的索然無味,課后又不加以反思,造成本身所教的整個語文教學就像一個沒有顏色的世界,平淡而又無奇,麻木而又痛苦。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的有效性教學呢?本人就這一點淺談幾點個人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探究
一、語文教師所應有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有效教學的前提基礎
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呼喚高素質的教師前去指導。同樣,沒有豐富的語文知識是沉淀不了深厚的語文修養(yǎng)的,對于我們中華博大而又精深的語文文化,是我們一生都所要追求的目標。語文素養(yǎng)也有高低之分,語文素養(yǎng)高的教師教起語文來可以是春意盎然,使人如沐春風,備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素養(yǎng)低的教起語文來就會曲折不斷,沒有出眾的精彩,有的只是一片沉寂。只有當語文教師具備了高素質的修養(yǎng),才可以以身作則,才能教育出一批高素質的學生。高素質的語文修養(yǎng)從何而來?從我們的生活中得來,從書本中得來。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焙饬恳粋€教師的勤快與否,不是看他或者她的行動有多么迅速,而是要看有沒有思想上的高度和體驗上的深度。這一切都可以從書本中獲取。同時要讓學生得到豐富的知識,教師本身就要擁有一座知識的寶藏,才可能源源不斷地把知識輸送給學生。高素質的語文修養(yǎng)為語文的有效教學提供了寶貴的財富,教師可以在教學思路上信手拈來,也可以在師生互動中幽默風趣,更可以在情至深處,讀著文本而潸然淚下。
第一,教師角色:由“傳授型”向“研究型”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教師強調“齊步走”、“一刀切”。這種教學對教師的角色定位很明確,只需要“傳授”,教師的基本職能就是“照本宣科”,而事實上,學生的個性是有差異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實施,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師如果不能實行由“傳授型”向“研究型”的角色轉變,那么他就無法承擔新課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無從做到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第二,教學方式:由“傳授型”向“師生互動型”轉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我講你聽,耳口相傳,是我國語文教育沿襲已久的主要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無視學習是主體的活動過程,它也與當代的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現實相去甚遠。今后的語文教學方式必然需要發(fā)生相應的變革,即把教學過程變成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必然的趨勢。
二、合理的布局是語文有效教學的根本
畫一幅畫我們需要一個整體性的布局,而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我們也要先謀而后做。如何為語文合理布局,就要做到這兩點:一是課前準備工作,包括本節(jié)課的目標的確定和過程的實施手段。以及本節(jié)課中所需的語文素材和多媒體的輔助教學等等,都要囊括其中,只有如此地充分準備才能在課堂上臨危不懼,揮灑自如。也許我們心中會有這樣的疑問,如果是準備一節(jié)課,我可以不遺余力地去做,可如果是讓我每一天都這樣去做,我是做不到的。在此,我想說,沒有做不到的事情,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在上語文課的前一天晚上他會把第二天所上的課的重難點都標注在課文上,使自己一目了然,最可貴的他會把所教的新課讀上千百遍,讓自己讀通,讀順,讀得情感的最深處甚至淚如雨下。二是在過程中對所要教授的知識點進行一個科學的安排,讓它們環(huán)環(huán)相扣,節(jié)節(jié)精彩。如果不科學安排,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就不會連貫起來,更是突出不了課文的重難點,教師教的不知所云,學生也學的亦步亦趨。
三、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策略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用實驗證明,通過激發(fā)興趣,人的積極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這樣一個描繪性公式: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力×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奔ぐl(fā)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
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開端引趣的方式“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jié)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zhàn)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zhàn)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币虼?,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钴S的,連后進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會得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發(fā)言有創(chuàng)意。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們的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語文課每次是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點等等。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
聯系生活實際,激趣的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就能喜歡學習,上課能積極參與,精力集中,在學習過程中能自覺學習,能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勤于請教;能積極參加學習小組的討論研究,設法解決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并且主動地尋找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他們的學習目標已不是為了分數,而是切切實實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四、總結反思是有效教學的提煉
我們現在很多教師所缺少的是對自己的課進行反思,除了特殊的場合外,比如某一節(jié)公開課,才會進行反思。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反思的過程是一個痛苦而又繁瑣的過程,許多教師所不愿面對的是真實的自己,不敢直視自己已經發(fā)生過的事情,因為沒有那份勇氣和決心。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在每一個教室的后置黑板上都裝上一個攝影機,隨時記錄下當節(jié)課自己所有的教學流程,結束后,把影音資料拷貝一份回家慢慢“欣賞”,在“欣賞”中你又會找到自己優(yōu)秀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從中予以改正和提高。如此每天都這樣地加以循環(huán),你會發(fā)現你的教學有了明顯的進步了,課堂的有效教學自然就體現了出來。
有效的語文教學離不開以上的四個因素,語文素養(yǎng)是前提,合理布局是根本,調動學生積極性是關鍵,總結反思是提煉。當以上的四個因素都能夠很好地整合成型,相互作用,繼而形成自己的一種教學風格,那么,也就是語文課堂發(fā)揮出最好效率的時候。
參考文獻:
[1]林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之我見.吉林教育.2011.19
[2]張莎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9
[3]冀冬玲.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陜西教育.2013.0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