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茂華
現(xiàn)在,許多教師在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積極尋求課堂教學的最大產(chǎn)出。到底什么樣的課堂才算高效?或者說,課堂高效以什么為標準?是教師講得快且完成教學目標的時間短叫高效,還是學生學得輕松且實現(xiàn)了三維目標的全面發(fā)展叫高效?是單純的從一節(jié)課看學生眼下掌握知識點的多少,還是看課堂對學生思維的訓練、素養(yǎng)的形成這些隱性因素的開發(fā)來評價是否高效?
高效課堂的“高效”體現(xiàn)三個維度,即效果、效率、效益的結合,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說,只有以育人為目標的課堂才有高效。換言之,我們的教學只有始終以育人為終極目標,才能走上追求高效的正途。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因此,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教書育人?!薄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也將“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作為實施教育的主導思想。黨的十八大更是明確提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些無不提醒我們,學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的育人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育工作者應自覺承擔育人的責任。教師要為國家、為民族、為未來教書育人。
有人說,“知識分子”的界定不應該以寫了多少本書、發(fā)表了多少篇論文來評判,而應該看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如果一個人讀了很多書,仍然是一個順從和妥協(xié)的書呆子,這樣的人斷不會成為引領社會變革進步的先鋒。一個充斥著書呆子的民族,它的前途可以想象。有人抱怨,現(xiàn)在有些大學生在思想素質方面還不如農(nóng)民工,一個個都像是書呆子,腦子里缺少謀略,精神上缺少骨骼,對于社會上的人情世故一竅不通,還沒有農(nóng)民工見多識廣。作為教育者,耳聞這樣的議論,我們不能不警醒,不能不反思,不能不痛悔我們潛心于知識的系統(tǒng)、欣喜于學生高分的淺薄行為。
記得在一次中考質量分析會上,有位校長說“沒有成績,過不了今天,只有成績,過不了明天?!边@位校長所說的“成績”大概是指升學成績。我想,如果只求升學成績,“過不了明天”的不只是我們的校長、學校,更有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一個教育者應有自己的職業(yè)良知和社會責任,不能僅以自己的一時得失考慮教學行為,要均衡教學的三個維度目標,要重視知識教育與道德教育,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習慣,要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長遠發(fā)展著想,要從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考慮今天的教學行為。
據(jù)說,孔子聽《韶》樂如醉如癡,三月不知肉味,覺得《韶》樂盡善盡美——有一種和平的思想;聽《舞》樂覺得盡美不盡善——有鼓動戰(zhàn)爭的思想。我們不能要求學生在音樂課上都有這樣深刻的理解、獨到的感悟,但我們老師上音樂課要有這樣教化的思想、滲透的意識。長期堅持,以期促進學生成長為陽光的人、開朗的人、樂觀的人、追求精神愉悅的人。
有位諾貝爾獎得主說,幼兒園學到的東西對他后來的成就最重要。從中我們能深刻地認識到,興趣、方法與習慣比知識更重要。濃厚的學習興趣、合理的學習方法、良好的生活習慣,關乎學生的一生,意義大于知識的獲取。在以育人為目標的課堂中,教師必須關注學生一生需要掌握和受用的東西。比如,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組織合作,爭辯探究;比如,交流時的尊重他人,展示時的自信大方……
老師,請以育人為目標設計課堂,實施教學!
責任編輯 姜楚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