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慶麗,肖慶烈
摘要: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是大學能力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是大學生立足社會的基礎,也是充分展示大學生其他能力的前提。如何有效利用課堂鍛煉大學生的溝通能力,學校、教師、學生等都必須積極行動起來。
關鍵詞:大學生;溝通能力;課堂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5-0111-02
一、提高大學生的溝通能力刻不容緩
溝通能力對當今時代青年學生提高本領、駕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業(yè)高峰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大學生作為時代的先鋒,國家的棟梁,社會重任的承擔者,更應該注重溝通能力的鍛煉與提高,很大程度上,溝通能力的強弱、溝通效果的優(yōu)劣決定了外來壓力的影響程度。幫助學生提升溝通能力,是當前高校教育最迫切的任務,高校是學生走向社會的最后一站,高校對于培養(yǎng)學生溝通能力的重任無可推卸。高校應根據(jù)社會的人才需求,制定自己的培養(yǎng)總目標,通過多種環(huán)節(jié)幫助、培養(yǎng)大學生逐步掌握溝通技巧,實現(xiàn)健康、合理、有效溝通,從而增強畢業(yè)生的社會競爭力。
二、課堂教育是學生溝通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
(一)課堂為學生溝通營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
大學課堂的師生之間是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思想交流是一種平等的面對面的雙向互動。這種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會給每個同學同等的展示機會,讓學生在熱烈討論中盡情陳述自己的觀點,張揚自己的個性,從而挖掘學生的溝通潛能。
(二)課堂為溝通提供了豐富的內容
一個人有了豐富的知識背景才可以暢所欲言,人的溝通能力與文化業(yè)務素養(yǎng)緊密關聯(lián)。高校課堂涵蓋了自然、社會、經濟、哲學各科內容,具備比較完善的知識體系,為學生建立了立體多維的知識構架。隨著學習的逐步深入,知識面的橫向覆蓋和專業(yè)知識的縱向加深,提高了學生認知的復雜度,增強了綜合理解力,拓展了溝通能力的程度和范圍,為學生人際溝通完成了基本的知識儲備:這些都有助于他們在未來職業(yè)生涯中應對各種場合,站在較高的層面,以較寬的視角處理問題。
(三)教師建立了課堂溝通的橋梁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也是學生能力鍛煉提高的引導者。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安排課堂提問、討論和演講,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練習機會,并引導他們糾正溝通中的不當行為。筆者堅持以下做法:課程的第一節(jié)課,就提出溝通要求,告知學生溝通表現(xiàn)將計入平時成績,鼓勵學生主動發(fā)言。開始時,許多學生羞于發(fā)言,經過鼓勵和反復磨煉,學生漸漸由被動講話到主動發(fā)言。
二、提高學生課堂溝通能力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一)學校
1.專門開設提高溝通能力的課程。目前,全國高校溝通能力培訓的課程并未普遍開設,即使有,也僅是選修課而已。而理工科類的學生,由于學習任務重,沒有時間上此類選修課程。其實他們更需要補上這一課。從提高表達能力來說,辯論賽或演講比賽是一種很好的課外活動方式,可作為輔助手段加以推廣。
2.鼓勵和獎勵教師開設新型課堂。學校應鼓勵教師課堂改革,發(fā)掘創(chuàng)意教師,建立教學與科研工作量的相互替代機制,讓教師有熱情和精力投入到教學改革工作中去。
3.加強心理教育,使大學生克服溝通中的心理障礙。高校應該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態(tài),克服大學生之間的溝通障礙,實現(xiàn)良好溝通。通過心理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自信、寬容、理解、合作、助人的品格,成為受社會廣泛歡迎的人。
4.加大實踐教學力度,為大學生進行外部溝通提供條件和機會。教學人員選擇一定的背景和場景,設計具體的溝通問題,給出特定的溝通對象,讓大學生深入第一現(xiàn)場,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提高實際溝通能力。
(二)教師
1.做好課堂設計,備好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上課前,教師應準備以下內容:本節(jié)課內容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溝通的情境,為學生選擇溝通的話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溝通的形式。另外,準備好豐富的內容是一堂精彩課程的必備要素。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純理論課堂,教師可以結合現(xiàn)代熱點新聞元素到課堂中或者展開活躍的課堂討論,把課堂變得充滿活力。
2.營造寬松活潑的課堂環(huán)境,引導學生學習。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由意識;努力改變“教師權威”的觀念,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變老師“教”為學生“問”。教師應在課堂上先和同學做好溝通,告訴他們大學課堂的開放、輕松、平等,希望學生能放下包袱,暢所欲言,參與課堂互動與交流,既可以與老師交流,也可以與同學進行討論,這種課堂交流無疑對學生的溝通能力培養(yǎng)產生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3.重視課堂評價,開展學習過程考核。課堂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但在現(xiàn)實中,高校教師不同于中小學教師,往往很少給予學生及時的課堂評價。評價可以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方向,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對每堂課積極發(fā)言,主動回答問題,對參與談論的同學進行總結和評價,課堂結束之前的口頭評價及課程結束時的書面記錄應同時并存。
(三)學生
1.課堂準備。學生應課前對本堂課所授內容進行預習,并查閱相關資料。有了充足的知識準備,課上無論是老師所提問題還是布置的課堂討論,都能夠沉著應對,就無不會回答的尷尬和自己在同學面前出丑后顧之憂,從而為勇于表現(xiàn)自己打下基礎。
2.心理準備。有些學生完全能回答老師的提問,但是基于自卑心理,往往缺少足夠的勇氣,錯失很多當眾發(fā)言的機會。其實,每個人的素質都相差無幾,我們一定要勇敢地對自己說,沒有什么不可以,做好表現(xiàn)自己的心理準備,是成功溝通的前提。
3.積極行動。有了充分的課前準備和心理準備,下一步就是行動起來。萬事開頭難。要想自己在眾人面前能充分有序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應多加鍛煉。誰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個成功的人。課堂上勇于發(fā)言,這對于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筆者的印象中,大一的時候班上有個同學一站起來發(fā)言就面紅耳赤,而且吐詞不清,說話很沒有條理。但是他在課堂上堅持讓自己發(fā)言,到大三的時候他就已經能夠很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了,最后被順利地報送本校研究生。
溝通能力將成為未來世界競爭的最重要武器之一。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建設的棟梁,所肩負的責任促使他們應該拓展交往的空間,與世界對話。因此,大學生應利用各種機會去提高和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才能駕馭人際關系,才能贏在起跑線上,取得事業(yè)成功。
參考文獻:
[1]慈恩.大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9,(12).
[2]翟明坤,楊靜.高校課堂培養(yǎng)學生溝通能力探析[J].揚州大學學報,2011,(10).
[3]沈雪芹.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的大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11,(23).
[4]周金聲,王麗坤.加強大學生溝通能力培養(yǎng)刻不容緩——大學生溝通能力現(xiàn)狀調查研究與分析[J].湖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3,(6).
[5]紀薇,蘇本江.關于創(chuàng)新大學生人際溝通教學模式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13).
作者簡介:閆慶麗(1980-),女,山東鄆城人,法學碩士,講師、經濟師,研究方向:法學理論;肖慶烈(1977-),男,湖北潛江人,工商管理碩士,廣東工業(yè)大學華立學院經濟學部常務副部長,講師、經濟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