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傳世名畫《五牛圖》辨?zhèn)?br/>--------兼談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及其相關(guān)問題

      2014-09-01 07:31:03劉宏偉林鷹
      關(guān)鍵詞:藏本五牛摹本

      劉宏偉,林鷹

      (湖州市含弘閣中國古代書畫研究所, 浙江 湖州 313000)

      傳世名畫《五牛圖》辨?zhèn)?br/>--------兼談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及其相關(guān)問題

      劉宏偉,林鷹

      (湖州市含弘閣中國古代書畫研究所, 浙江 湖州 313000)

      韓滉的《五牛圖》體現(xiàn)了唐代繪畫的高超技巧,是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作品。我們發(fā)現(xiàn)的私人藏本《五牛圖》畫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如出一轍,但其畫面尺寸比故宮本長30多公分。故宮本畫心有乾隆皇帝題字,私人藏本畫心卻有宋徽宗的題字和畫押,鈐方形雙龍紋璽印,而引首卻有乾隆手書“真跡無疑”四個大字。經(jīng)過比照、考證、辨?zhèn)?,我們認為,私人藏本《五牛圖》卷為唐人韓滉所繪真跡。

      《五牛圖》; 韓滉; 私人藏本; 故宮本; 乾隆皇帝; 辨?zhèn)?/p>

      目前,對北京故宮博物院 “永久珍藏”的《五牛圖》的來歷,一些學(xué)者作了這樣一番說法:“《五牛圖》(20.8cm*139.8cm,參見圖1)是唐代著名畫家韓滉的代表作品。從后卷的題跋中可知,這幅作品曾被歷代收藏家、鑒賞家收藏過,諸如趙構(gòu)、趙伯昂、趙孟頫、孫弘、項元汴、金農(nóng)等諸家題記收藏。在明代,曾幾易其主。明末清初戰(zhàn)爭連連,《五牛圖》散落在民間,去向不明。直到乾隆年間,清宮開始在民間大量收集珍寶,偶從民間收集到宮中御府珍藏,乾隆鈐有御璽。此后,它又遭遇了類似《游春圖》的坎坷經(jīng)歷,曲曲折折。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占領(lǐng)北平,大肆洗劫了宮廷和圓明園,無數(shù)國寶遭到前所未有的洗劫?!苯又终f:“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時候洗劫了紫禁城,《五牛圖》即可能是隨著大量的國寶一同被洗劫的,從此近半個世紀杳無音訊。此圖極有可能是被八國聯(lián)軍的士兵賣掉了,因此當時搶奪國寶的士兵多數(shù)是不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盜賊,更不懂得中國的繪畫。所以這些士兵把搶來的國寶隨意就在街上換成錢或別的什么,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得太多。”因而《五牛圖》的失蹤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事實上有數(shù)不清的國寶至今還下落不明?!段迮D》后來能驚現(xiàn)于世就已經(jīng)是奇跡了。有兩種版本的說法:一說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應(yīng)該是初期,可能作者有筆誤,作者注),《五牛圖》幸被一位居住在香港的鑒賞家發(fā)現(xiàn),憑他的經(jīng)驗深知這是一件國寶。他不忍心國寶就這樣在外飄蕩,并極有可能會流出海外。但他又沒有經(jīng)濟實力購買此畫,于是他寫信給周恩來總理,表達了希望國寶能夠重新回到自己祖國的愿望。周恩來總理像對待其他國寶一樣,立即指示文化部,派專家鑒定真?zhèn)危羰钦孥E要不惜一切代價購回此圖。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組織國內(nèi)知名的書畫鑒定專家赴港進行鑒定。當確定《五牛圖》為真跡時,便與賣方數(shù)次交涉,1952年中國文化部最終從10萬港幣降到6萬港幣購回國寶。為了確保文物安全,周恩來總理還指示,派可靠人員和公安護送回國。畫面殘破不堪的《五牛圖》,在北京故宮修復(fù)專家的精心裝裱和修復(fù)下,耗時幾年,終于修復(fù)完好,呈現(xiàn)出今天所見的新面貌。此圖現(xiàn)永久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說是楊仁愷的說法。他說:“所幸的是此畫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為畫家張大千所得,新中國建立后連同諸名跡,經(jīng)周恩來總理批準由香港購回?!睏钊蕫鸬牧攘葦?shù)語,可能還隱藏了一些難以公開的隱情。(1)張大千是怎樣得到《五牛圖》的?(2)專家們依據(jù)什么斷定此圖是真跡的?這兩點仍然是迷。但是,這兩種說法,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五牛圖》失落在香港,后從香港購回?!盵1](P82-84)這是李倍雷先生在《國寶春秋·書畫篇》一書里,向世人介紹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五牛圖》的來歷。

      圖1 《五牛圖》故宮本

      60多年來,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這幅名唐韓滉《五牛圖》卷,似乎從來沒有人懷疑過它的真?zhèn)?,如楊仁愷在《國寶沉浮錄》一書第二章“清宮庋藏法書名畫散佚的前前后后”中說:“唐人韓滉《五牛圖》,乃傳世少有的瑰寶,為國內(nèi)外人士所公認之唐人巨制,想必也是在這兩次洗劫中被攜出的大批名畫書法之一”。[2](P29)徐邦達在《徐邦達集》第一冊“古書畫鑒定概論”中也作了充分肯定。[3](P182)唐代畫家韓滉所繪的《五牛圖》卷,原先是沒有名稱的。北宋末年,宋徽宗在這幅畫上用瘦金體題寫了“唐韓滉五牛圖真跡,宣和殿御題”,并畫“天下一人”字押,鈐方形雙龍紋璽印。從此,韓滉的這幅畫作便有這個《五牛圖》名稱(參見圖2)。在這幅畫的畫面上,畫了五頭黃牛,牛色多樣,神態(tài)各異,筆墨簡潔,質(zhì)感強烈。五頭農(nóng)家常見的牛表現(xiàn)得如此生動而富于變化,體現(xiàn)了唐代繪畫的高超技巧,是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作品??上v代畫家未能傳承這一畫路,寫生寫實以表達情感的《五牛圖》卷竟成千古絕唱。

      圖2 《五牛圖》私人藏本

      最近,我們在民間調(diào)查中國古代書畫遺跡的過程中,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一幅由私人收藏的唐人韓滉《五牛圖》卷(以下簡稱“私人藏本”)。該作品畫于麻紙,縱20公分,橫170公分。畫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五牛圖》(以下簡稱“故宮本”)如出一轍。但兩者的區(qū)別也是非常明顯的:(1)私人藏本與故宮本畫面尺寸不一,私人藏本要比故宮本長30多公分;(2)故宮本畫心有乾隆皇帝的題字,而私人藏本則沒有,其畫心卻有宋徽宗題字,“唐韓滉五牛圖真跡,宣和殿御題”,并有宋徽宗畫押,鈐有方形雙龍紋璽印。

      私人藏本引首有乾隆手書“真跡無疑”四個大字(參見圖3),鈐有“乾隆御筆”璽印,引首左邊有宋代書法家米芾真跡題字“五牛圖”三個大字(參見圖4)。后跋分別有南宋書法家趙孟堅、元代學(xué)者張雨、明初書法家宋克三人觀題。經(jīng)比照故宮本圖片,我們認為,私人藏本《五牛圖》卷為唐人韓滉所繪之真跡。由于歷史上所造成的原因,我國古代書畫存有大量的真?zhèn)螁栴},一直以來未能做一番科學(xué)的論證。在過去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因極少數(shù)人把持著書畫鑒定的話語權(quán),甚至把這些國家所有中華民族的瑰寶臆想成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把一些古代書畫臨摹品、贗品、乃至偽作說成是真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個方面都取得巨大的成就,尤其在信息化方面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貫徹落實科學(xué)發(fā)展觀,有鑒于唐韓滉繪畫《五牛圖》卷、唐張旭法書《古詩四帖》卷、五代顧閎中繪畫《夜宴圖》卷、北宋李公麟繪畫《五馬圖》卷、元代趙孟頫法書《歸去來辭》卷等真跡重現(xiàn)于世。這標志著我們應(yīng)該對北京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上海市博物館等院(館)所藏的中國古代書畫真?zhèn)斡兄匦逻M行科學(xué)鑒定之必要了。

      圖3 《五牛圖》私人藏本

      圖4 《五牛圖》私人藏本

      一、私人藏本卷傳承脈絡(luò)清晰有序

      私人藏本《五牛圖》卷畫心上鈐有宋、元、明、清各時期官私收藏璽?。寒嬓挠蚁率租j有南宋賈似道九疊文篆“長”字朱文大印;明黔寧王沐英家族“黔寧王子子孫孫永保之”印、明項子京 “得密” 葫蘆印、“墨林”印;清安岐“安儀周家珍藏”印、清畢沅“秋帆書畫圖章”?。滑F(xiàn)代大收藏家錢鏡塘“海昌錢鏡塘藏”??;“乾清宮寶”、“乾隆御覽之寶”璽印、“石渠寶笈”印(參見圖5)。畫心中間鈐有橢圓形“乾隆御覽之寶”、方形“嘉慶御覽之寶”、方形“宣統(tǒng)鑒賞”、橢圓形“御書房鑒藏寶”、“煙云無盡藏”等宮廷璽印。在第四頭牛與第五頭牛之間鈐有圓形“乾隆鑒賞”、長方形“三希堂精鑒璽”、方形“宜子孫”璽印(參見圖6)。畫心左尾有宋徽宗題字和鈐有方形“雙龍紋”璽印及畫押,南宋賈似道“密致”葫蘆印;元末明初宋濂“玉堂學(xué)士之印”、明宣德至弘治“廣運之寶”璽印、明項子京“天籟閣”、“項子京家珍藏”收藏??;清初索額圖“心園索氏收藏書畫”印、清安歧“儀周鑒賞”印、清吳榮光“荷屋鑒賞”印、嘉慶橢圓形“嘉慶御覽之寶”璽印、清沈樹鏞“韻初審定” 等印(參見圖2)。該作品除宋、元、明、清俱曾入宮廷內(nèi)府收藏外,私家收藏者或鑒賞者也都是名重一時的大收藏家。其中經(jīng)宋濂、索氏收藏的古代書畫流傳極少,且此二人所收藏古代書畫均為真跡精品。私人藏本上有宋代徽宗皇帝題簽,符合該畫曾入宣和殿的歷史記載。以上私人藏本的收藏印記,基本反映了《五牛圖》卷的流傳經(jīng)過。

      圖5 《五牛圖》私人藏本

      圖6 《五牛圖》私人藏本

      與此相比,故宮本畫心缺乏明以前歷代收藏者的傳承印記,特別是畫兩邊基本頂格,避開宋徽宗題簽畫面,造成曾被裁去的假象。故有人編寫了這樣一段說辭:“《五牛圖》卷一經(jīng)問世,便成為收藏的熱點。按明朝時的著錄,《五牛圖》卷在北宋時曾收入內(nèi)府,宋徽宗還曾題詞簽字,但這些痕跡都因后人的挖割而不復(fù)存在了。只有‘睿思東閣’、‘紹興’這些南宋宮廷的印記,表明它南渡的身世。元滅宋后,大書畫家趙孟頫得到了這幅名畫,如獲巨寶,留下了‘神氣磊落,希世明筆’的題跋。到了明代,《五牛圖》卷又陸續(xù)到了大收藏家和鑒賞家項元汴與宋犖的手中。清代乾隆皇帝廣召天下珍寶,《五牛圖》卷被征召入宮。乾隆皇帝非常喜愛,并多次命大臣在卷后題跋(參見圖7)?!盵4](第3版)由此可知,該文作者從來都沒有見過唐代韓滉所繪之《五牛圖》卷真跡。其所謂“按明朝時的著錄,《五牛圖》卷在北宋時曾收入內(nèi)府,宋徽宗還曾題詞簽字,但這些痕跡都因后人的挖割而不復(fù)存在了,”純系猜測之辭。有了宋徽宗的題詞簽字,才能確切證明此畫的真實性和重要性,才能體現(xiàn)其身價。如因后人的割挖,把最關(guān)鍵的部位挖掉,那不是大大降低了此畫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嗎?試問又有哪一個“后人”敢挖掉宋徽宗的題字簽押,來自愿降低此畫的身價(假冒題簽,抬高身價才是有可能的)。又有哪個“后人”敢冒如此之天下大不韙而這么做呢?再說,連宋徽宗的題詞簽字都敢挖,為什么這兩枚璽印“睿思東閣”、“紹興”倒又不挖了呢?由此可見,這個不合邏輯的猜測之辭,是那些想把故宮本《五牛圖》說成是真跡的大家們憑空杜撰出來的。大凡經(jīng)歷1 000多年的古代法書名畫,歷史上都曾被皇家或大收藏家們收藏過或鑒賞過,則必有收藏或鑒賞痕跡。

      圖7 《五牛圖》故宮本

      把故宮本認定為唐代韓滉真跡,明以前傳承無依據(jù),僅有脫離畫心之外的趙孟頫題跋(參見圖8)。其實在乾隆前,畫史上并無記載此畫有趙孟頫后跋,而是有南宋書法家趙孟堅的題跋(參見圖9)。經(jīng)仔細分析,筆者認為趙孟頫題跋也是偽作,理由有四:

      圖8 《五牛圖》故宮本

      圖9 《五牛圖》私人藏本

      1.趙孟頫的第一篇題跋到第三篇題跋,前后相距21年,而且三篇題跋都寫在同一張紙上。期間《五牛圖》卷從趙氏之手到入太子書房,其過程已不可知。趙孟頫寫第一篇跋文后留下的空白,經(jīng)過21年后再由趙孟頫來填寫,從情理上推理可能性極小。

      2.趙孟頫第三篇跋文記“此圖業(yè)舊藏,不知何時歸太子房”句,是大不敬的話。作為時年已61歲(按:趙孟堅寫《五牛圖》卷后跋時也是61歲)在官場上混跡了大半輩子的趙孟頫,豈有不知此話輕重?更何況,元蒙統(tǒng)治者起用漢人儒生,不過是為如何維護其本民族在漢族土地上的既得利益而采取的一種綏靖政策,他們對漢人的器重僅僅停留在文化上,而不是政治上的。難道趙孟頫不了解其中真味,還是對官場用語不熟悉,而題上如此愚昧的題鑒?這種話只有后朝人因著解釋才會這么說的。

      3.趙書三跋雖貌似趙體,但仍顯得刻劃、呆板,缺趙書體的勁健、靈動和整體氣勢。全篇結(jié)構(gòu)松散、氣息不貫通,并參有較多歐體味。同時跋文看不到趙體的書寫習(xí)氣,用筆也相當拘謹,不如趙書那樣放得開,那樣瀟灑自如,那樣一氣呵成。如趙體的長豎,真跡隱隱有波折之勢,而跋文中的長豎無任何節(jié)奏變化,缺乏一種韻律感。二、三跋文中的“子”、“孟”等字第一筆,過于夸張地逆鋒起筆,虛筆重于實筆,反倒露出破綻。再者,字與字之間不管是豎向還是橫向,都缺乏趙書應(yīng)有的呼應(yīng),亦能說明非趙氏所親為。

      4.“趙氏子昂”印不對。此銅印系后期印,上沿因磕碰而內(nèi)陷。故宮本印雖也有內(nèi)陷,但顯得不自然,明顯是在模仿真印。在現(xiàn)代復(fù)制技術(shù)出現(xiàn)前,靠人工復(fù)制印章,不管仿得如何逼真,總無法達到一模一樣。通過與趙氏真印細細比對分析,就不難發(fā)現(xiàn),故宮本中“趙氏子昂”印為仿品。

      二、私人藏本墨色蒼舊、自然,深透入紙,符合經(jīng)歷1000多年的自然老化跡象

      圖10 《五牛圖》故宮本

      觀私人藏本《五牛圖》卷,所有用墨均深透紙背,在勾勒或渲染的墨色表面,呈現(xiàn)非常自然的包漿(表面上的氧化層),墨色看起來相當柔和與和諧。用彩為礦物質(zhì)原料,表面明顯有氧化層覆蓋。如圖10紅色牛韁繩,是用精純朱砂色廓填(參見圖10)。雖已不再鮮艷,但恰好說明這種柔和色調(diào)非經(jīng)千年的自然氧化,是絕不能達到如此效果的。更為明顯的是,私藏本上所用的白色,是由天然珍珠或貝殼經(jīng)過精細研磨成微粉,再配以一定的水與膠調(diào)合而成。由于年代久遠,大部分已經(jīng)脫落,只留有少量在上面,但原先涂白的痕跡仍清晰可辨,這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而故宮本的白色,既沒有脫落的表象,色澤又十分清新亮麗。由此也可斷定,此畫根本到不了1 000多年。與私人藏本比較,故宮本明顯感覺畫色較新,缺乏自然陳舊感,墨與色浮于紙面。整體觀之,故宮本用色的比重蓋過線條勾勒,更接近清代郎世寧等西洋畫家畫中國畫的感覺:表面上是用中國傳統(tǒng)的線條表達畫面,而骨子里則還是透著色彩表達法則。私人藏本是地地道道的線條勾勒造型,按廓平涂設(shè)色。為追求色彩的層次感和明暗效果,設(shè)色分幾次來進行:等第一遍將干時,在需要的地方馬上進行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并且達到墨不礙色,色不礙墨,色不礙色的極佳效果。這符合唐代繪畫技法的時代特征和整體風(fēng)貌。

      三、私人藏本用筆沉著有力,徐疾頓挫,用墨設(shè)色都表達出了畫家原創(chuàng)的表現(xiàn)技巧

      圖11 《五牛圖》故宮本和私人藏本對比

      而故宮本畫牛線條雙勾描摹明顯,如五牛外輪廓線,許多地方可明顯看出雙勾填描(特別是第三頭正面牛的肚子更為突出),或多次涂抹而成的痕跡(參見圖10、圖11)。細節(jié)交代含混不清,如左邊第一牛首(參見圖10),而私藏本在細節(jié)上處理得非常清楚:牛耳中的一橫線,體現(xiàn)一種凹陷感;牛眼有瞳仁,上下眼皮有眼睫毛,牛鼻繩和連接牛角的韁繩絞絲清晰可辨。而故宮本的牛耳中缺少一橫線,凹陷感頓失;牛眼無瞳仁,上下眼皮無眼睫毛;連接牛角的韁繩絞絲不如私人藏本交代得清楚明白;牛眼珠畫法也與唐代畫法不符,至于其它方面也還有很多的例證,不再一一贅述。更有牛眼上眼皮等處可看出使用了明暗關(guān)系的西洋畫表現(xiàn)手法。這些足以說明故宮本在制作期限上不會超過明末清初。

      四、關(guān)于故宮本為明末項圣謨摹本問題探討

      故宮本的引首、畫心、后跋,乾隆皇帝先后親自書題4次,足以證明乾隆對此畫的重視和喜愛。這在清宮所有的書畫作品中也是不多見的。但對于是否確認此畫為韓滉真跡,乾隆卻表達得含糊其詞,不置可否。

      先看引首,乾隆題的“興讬春黎”(私人藏本引首也是乾隆題寫的,四個字為“真跡無疑”)四個字(參見圖12),細細品味,像文字游戲:“興讬”就是寄托的意思?!白櫋奔础巴小?,有托付,肩負的含意。“興讬春犁”也就是國家興旺托付于春耕。對此畫乾隆并無表達是韓滉真跡的意思。

      圖12 《五牛圖》故宮本

      再看故宮本乾隆跋文:“是卷舊藏天籟閣項氏,項圣謨嘗有摹本,故大學(xué)士蔣廷錫未見滉真跡,因仿項摹,志虎賁中郎之慕。今得見此,當益嘆古人不可及也。今項本不知所在,而蔣畫與此卷并入石渠寶笈,遇合信有定數(shù)耶?!睆那“衔目煽闯觯‘敃r看到過《五牛圖》卷三個版本,即真跡、項圣謨摹本、蔣廷錫摹本。乾隆也十分清楚哪是真跡,哪是摹本。否則,乾隆不會作出:“益嘆古人不可及也”的比較。其后又說“今項本不知所在”,意思即為現(xiàn)今項本不知在何處。此卷項摹本與蔣摹本俱入石渠寶笈。好在項摹本與真跡相比,確實摹得相當逼真和精彩,所以就拿項摹本當真跡玩了。從私人藏本可看出,乾隆非常珍惜真跡,畫心上沒有題字,只是按宮廷規(guī)矩鈐印,并珍藏內(nèi)府秘不示人。項摹本因有乾隆題字,眾臣也不知就里跟著題跋,造成真跡不現(xiàn),摹本亂真局面。乾隆皇帝喜歡在仿跡上題記,這有較多例證,如在清宮庋藏的所謂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上反復(fù)題記,即是一例。

      由此可以認定,故宮本《五牛圖》卷是項圣謨摹本。我們曾經(jīng)提及蔣廷錫摹本如完整的話,應(yīng)有張照后跋。今蔣廷錫《五牛圖》摹本已發(fā)現(xiàn)(參見圖13),確有張照后跋。并且,蔣廷錫與乾隆是差不多時期的人。蔣摹本在當時是新畫,必是一目了然,應(yīng)排除乾隆皇帝將蔣摹本作為唐代韓滉真跡觀賞題記的可能性。清朝后期至新中國解放前,社稷動蕩,外患內(nèi)亂,導(dǎo)致《五牛圖》卷及大批古代文化遺產(chǎn)精品流失?!段迮D》卷真跡收藏者能如此完好保存于國內(nèi),此乃我華夏民族之幸也。

      圖13 《五牛圖》私人藏本

      五、關(guān)于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的幾點看法

      目前,我國古代藝術(shù)品鑒定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尤其是古代藝術(shù)精品鑒別,如:對高古瓷器(指宋、元時期)、清三代(指康雍乾三代)琺瑯彩精品瓷器、高古玉器(指漢代以上)的鑒定經(jīng)常是極其不嚴肅的;鑒定人員把從來都不曾見過的真品,一概斥之為贗品或仿品;甚至死守早被證明錯誤而又過時的諸如“民間沒有真品”的信條,隨意判定器物“死刑”。這些事例在古代書畫鑒定上顯得尤為突出。原因是,古代書畫鑒定目前主要還是沿用“目鑒”與“考證”這兩種方法,考古出土對比參照資料的方法使用得極其有限。如果鑒定人員手中沒有可靠而又過硬的資料,加上其生平從來都不曾見過幾幅古代書畫真跡,并一直與贗品、偽作接觸,于是把平時看慣的贗品、偽作,牽強掛鉤于文獻考證,并穿插一些并不嚴謹?shù)乃^“傳承有序”的故事,在他們的理念里構(gòu)建一個顛倒是非的真?zhèn)闻袆e標準。就算是真跡到了他們手中,也會把真跡看成是贗品、偽作之類,這對人類文化遺產(chǎn)已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損害。根據(jù)多年中國古代書畫鑒定與研究的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了以下幾方面具有規(guī)律性的高古書畫鑒別要點,呈獻給所有的中國古代書畫愛好者及收藏者參考。

      1.中國古代書畫的真?zhèn)舞b定史上,乾隆皇帝所鑒定的結(jié)論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我們在此要強調(diào)的是,乾隆皇帝對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的結(jié)論,并不是他個人行為,而是整個大清帝國所有這方面精英們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加之,乾隆時期歷代書畫作品上留存的前代鑒定信息比現(xiàn)代更多,看到的流傳有緒的痕跡必定比后人更多、更清晰。如今就憑幾個因資料缺失,生平又鮮見中國古代書畫真跡的所謂“國家級書畫鑒定大師”們,閉門“研究”,就能否定得了乾隆皇帝對古代書畫的鑒賞能力嗎?因此,我們認為,被乾隆皇帝鑒賞過的中國古代書畫真跡或贗品,無論現(xiàn)在健在的或已作古的所謂“國家級書畫鑒定大師”們,都是不可能輕易否定得了的,同時,也是不可能就此推翻的。問題是,這些所謂“國家級書畫鑒定大師”們在他們有生之年鮮見五代以上中國古代書畫真跡。根據(jù)我們的考查,謝稚柳、徐邦達、楊仁愷三位先生偶爾見過南朝吳均書法真跡這么一件以及宋代十幾件書畫真跡(這些書畫真跡,當時健在的陳半丁、張伯駒、史樹青也曾掌過眼。更有意思的是,這幾位鑒賞人員幾乎都看過湖州人氏的古代書畫家作品,并留下鈐印。上至南朝吳均法書,下止元代趙孟頫等人的書畫作品),而且,在他們的著述里沒有一人提到這些曾看到過的古代書畫真跡的只言半語。他們在各自的著述里,被確認著錄的所謂古代書畫“真跡”不是臨摹本,就是贗品,乃至偽作。就憑他們這點閱歷欲推翻歷代至乾隆皇帝對古代書畫鑒定的結(jié)論,并建立一套偽科學(xué)的古代書畫鑒定標準,必定會成為歷史笑話。盡管這個鑒定標準一度被人們視為金科玉律,但隨著貫徹落實科學(xué)發(fā)展觀,這一偽科學(xué)的古代書畫鑒定標準將被后人唾棄,歷史終究將還其本來面貌。

      2.中國高古書畫被乾隆皇帝在畫面上題詞的,一般情況下,不是臨摹本,就是贗品 我們應(yīng)該清楚認識,乾隆是一位非常喜愛和珍惜古代書畫的皇帝,他對高古書畫真跡的態(tài)度與宋徽宗是不一樣的。他從來不在古代書畫真跡上題字畫押(除“神”、“妙”字外),只是按宮廷規(guī)矩鈐印,事后藏于宮廷內(nèi)府秘不示人。例如元黃公望《九峰雪霽圖》軸和元、明間人的摹本均在今北京故宮。“真跡是清怡親王允祥所藏,摹本為乾隆庚辰御筆題詩一則?!盵5](P71)明代以后我們姑且不論,明代以前(含明代)的名家書畫真跡精品,即使貴為皇帝的乾隆也不會在名家書畫真跡的畫面上題字,只是按宮廷規(guī)矩鈐印之后,偶爾命他的臣工們在一些古代繪畫畫心上題字。這些臣工們在題完詞(字)后,在署名前加“臣”某某某“恭題(書)”或“臣”某某某“奉勅恭題”,如梁詩正、陳邦彥、董邦達、汪由敦等人即其例。又據(jù)我們的考查,所謂某某某“奉勅恭題”,在清代以前則無此先例,包括元代趙孟頫、柯九思、虞集、吳鎮(zhèn);明代的文征明、項子京、董其昌等人均沒有在古代書畫真跡畫心上題過這樣的字樣。從我們所掌握的資料來看,在古代書畫真跡畫心上題字畫押的第一人,便是北宋的宋徽宗,其時還有蘇軾、王詵、米芾等;至后乃有南宋賈似道。有人或許要反駁說,東晉王義之《快雪時睛帖》上不是有“趙孟頫奉勅恭跋”嗎?是的,在偽東晉王義之《快雪時睛帖》跋尾確實有“趙孟頫奉勅恭跋”的字樣,但它決不是出自趙氏之手,而是一件抄襲仿品模式制作的臨摹品,也是一件走了樣的所謂王義之書法摹品。乾隆皇帝拿出這么一件書法“作品”,只是忽悠別人而已;王義之書法真跡卻始終深藏于內(nèi)府秘不示人。關(guān)于這個問題,日后視資料齊全后我們再論。

      3.中國古代書畫只要是絹本的,它就存有重大的仿品嫌疑 眾所皆知,絹本畫在特殊環(huán)境下可以保持上千年。一般情況下,五百年左右的絹本畫就失去它的韌性,變得非常松脆,此時的蠶絲筋脈已很容易斷裂。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在《魏晉勝流畫贊》一文中早就說過,用絹素作畫存在的缺點。他說:“凡吾所造諸畫素,幅皆廣二尺三寸,其素絲邪者不習(xí)用,久而還正,則儀容失?!币虼耍瑐魇赖臅x、唐、宋書畫真跡幾乎都是畫于紙上或書寫于紙上。如晉代王氏家族成員的書法均書寫于紙上。據(jù)《舊唐書.王方慶傳》記載:“武則天以方慶家多書籍,嘗訪求右軍(王義之)遺跡。方慶奏曰:‘臣十代從伯祖義之書,先有四十余紙,貞觀十二年,太宗購求,先臣并巳進之。唯有一卷見今在。又進臣十二代祖導(dǎo)、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曇首、七代祖僧綽、六代祖仲寶、五代祖騫、高祖規(guī)、曾祖褒,并九代三從伯祖晉中書令獻之己下二十八人書,共十卷。’由則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書舍人崔融為《寶章集》,以敘其事,復(fù)賜方慶,當時甚以為榮?!逼鋵崳缭谌龂鴷r期,東吳湖州人曹不興的傳世畫作就均已畫于紙上。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四載曹不興“紙畫《青溪龍》《赤盤龍》《南海監(jiān)牧十種馬》《夷子蠻》,并《獸》《龍頭》四,并傳于前代?!庇纱耍刮覀冸y以想象的是,今人卻把絹本畫視為判斷高古書畫的鑒定標準。這只能說明,這些所謂的古代書畫鑒賞人,不僅對中國古代書畫真跡不曾有緣分掌過眼,而且對中國古代書畫歷史知之甚淺。因而,這些人何以能承擔得起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真?zhèn)蔚闹厝??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一些所謂傳世的高古絹本繪畫畫心上,幾乎都有乾隆皇帝的題(字)詞,有的一幅繪畫畫面上甚至題上三四次。這充分說明,這些繪畫“作品”傳世時間不長,一般均系后人臨摹本或是贗品。前面已經(jīng)說了,乾隆皇帝從來不在古代書畫真跡(畫心、書心)上題字畫押,只是按宮廷規(guī)矩鈐印,事后藏于內(nèi)府秘不示人。

      4.在傳世的一些中國古代書畫上蓋有騎縫章的,這些書畫作品,我們可以認定它不是臨摹本,就是贗品 根據(jù)我們對乾隆皇帝鈐印規(guī)矩的研究,常規(guī)的古代書畫真跡,沒有一幅鈐有所謂的“騎縫章”;在古代書畫上鈐印“騎縫章”方式的年代,最早不會早于乾隆朝。據(jù)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所有的中國古代書畫真跡一般均藏于宮廷內(nèi)府,鮮有在民間流傳的。但至1860年之后,確實有少量的古代書畫真跡流入民間。自北宋宋徽宗“朱文雙龍紋方印”始,歷南宋“緝熙殿寶”、元代“天歷之寶”、明代“廣運之寶”、清代“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或至于“道光之寶”,只要是古代書畫真跡精品的,無論如何改朝換代,封建統(tǒng)治者均視這些古代書畫真跡為傳世之國寶,都會在這些古代書畫真跡上留下印跡;只要是中國古代書畫真跡就不存在所謂的宋徽宗“朱文雙龍紋圓印”,或“墨色雙龍紋圓印”和墨色“御書”葫蘆印,以及墨色“政和”“宣和中秘”印。因為北宋宋徽宗原本就沒有上述“朱文雙龍紋圓印”及其他朱文之??;宋徽宗在鑒賞古代書畫時,無論是古代繪畫,還是古代書法,常用一枚“朱文雙龍紋”方印,外加他的題簽及畫押,且均題在畫心或書心上。我們沒有看到過宋徽宗在任何一幅古代書畫真跡隔水處題簽的。由此,我們可以斷定,現(xiàn)在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所謂的東晉王義之《上虞帖》、隋展子虔《游春圖》、唐杜牧《張好好詩帖》等,這些被視為“國寶”的古代書畫,都是一些仿冒宋徽宗題簽的假書畫,而在這些假書畫上均蓋有所謂的“騎縫章”。因此,這些在所謂的古代書畫上鈐印“騎縫章”的人,其實他們心里非常清楚,無非是由于當時諸多因素。同時,這也意味著他們用另一種方式在告訴世人:凡蓋上“騎縫章“的書畫“作品”,不是臨摹本就是贗品(也可能是在乾隆皇帝授意下所為,待考),以區(qū)別于內(nèi)府庋藏的古代書畫真跡,如北京故宮所藏的名唐代韓滉《五牛圖》卷、名唐代杜牧《張好好詩帖》卷,遼博所藏的名唐代張旭《古詩四帖》卷就是最好的例證。

      [1] 李倍雷.國寶春秋·書畫篇[M].南昌:江西美術(shù)出版社,2008.

      [2] 楊仁愷.國寶沉浮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 徐邦達.徐邦達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4] 王國偉.牛年話牛畫----唐代畫家韓滉的《五牛圖》欣賞[N].美術(shù)報,2009-01-07(3).

      [5] 王丹霞.中國書畫真?zhèn)巫R別[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4.

      LIU Hong-wei , LIN Ying

      (Huzhou “Hanhong Pavili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Research Institute, Huzhou 313000, China)

      Han Huang’s Five Oxen has represented the superb painting technique of Tang Dynasty, and is also the milestone artwork i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 Recently we found an edition of Five Oxen from private collection, which has the exactly same image with the Palace Museum have, however is 30 centimeters longer than the Palace Museum edition. The Palace Edition has the inscription of Emperor Qianlong, while the private edition has the inscription of Emperor Huizong of Song, also his signature and seal, which is square and has double-dragon design. On the top of the painting is the calligraphy of Emperor Qianlong, which said “Definitely authentic work”. Through the working of comparison, research, and discrimination, we attribute the private edition of Five Oxen to Hang Huang’s artwork.

      Five Oxen; Han Huang; private edition; Palace Museum edition; Emperor Qianlong; Discrimination

      2014-02-27

      劉宏偉(1959-),男,浙江湖州人,湖州市含弘閣中國古代書畫研究所研究員,湖州市地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學(xué)客座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書畫研究;林 鷹(1955-),男,浙江湖州人,湖州市含弘閣中國古代書畫研究所學(xué)術(shù)部主任,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書畫研究。

      J205

      A

      1672-2388(2014)02-0063-08

      猜你喜歡
      藏本五牛摹本
      摹本即真本——北宋宮廷藏畫“真?zhèn)蜗嚯s”論
      國畫家(2022年6期)2022-11-25 03:34:58
      五牛圖(中國畫)
      海燕(2021年5期)2021-04-30 04:40:00
      楊兵談藝(三) 興托春犁——韓滉《五牛圖》品鑒
      莎士比亞的全球異常:《麥克白》之“人類”摹本、影視化以及滅絕時代
      英藏西夏文《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卷六殘片考論——兼與俄藏、國圖藏本之比較
      西夏學(xué)(2019年1期)2019-02-10 06:22:46
      郭店楚簡《老子》匯釋今譯選載
      忠厚的耕?!段迮D》
      《韭花帖》兩個藏本之筆法比較
      3《五牛圖》:唐代畫牛大成之作
      從唐畫宋摹本中說聶隱娘
      上蔡县| 临沧市| 奉节县| 鲁山县| 昌乐县| 久治县| 河北区| 民和| 特克斯县| 盐城市| 嘉鱼县| 营山县| 永宁县| 沐川县| 阿鲁科尔沁旗| 松溪县| 宁晋县| 南阳市| 元谋县| 辉县市| 环江| 抚松县| 芜湖市| 永寿县| 高尔夫| 阜平县| 海门市| 延津县| 临湘市| 平果县| 巧家县| 元谋县| 鹰潭市| 樟树市| 荆州市| 平遥县| 南和县| 石门县| 九江市| 昆山市|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