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迎
摘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學校教學工作的核心內(nèi)容。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和素質(zhì)教育的推進,老師們的注意力也從以前的上課轉(zhuǎn)移到了上好課。如何上好一堂課、如何上一堂好課是廣大老師樂于探究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是每一個教師的追求。一名好老師就好比一個大廚,上一堂好課就如同做一道可口的菜。本文將以一種特別的方式探討何為一堂好課。
關(guān)鍵詞:教師;大廚;好課;好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9-0082-02
前段時間央視節(jié)目“舌尖上的中國”很火,各種美味菜肴讓人垂涎欲滴,大家都想自己也能夠成為大廚,做出一道道好菜,實際上在教學中一名好老師就好比一個大廚,上一堂好課就如同做一道可口的菜。那這道菜也就是這一堂課到底怎么完成的呢?
一、“色、香、味”俱全才是好課
我們大家都知道做菜講究“色、香、味”俱全,這樣才能算一道好菜,這就對做菜的廚師就有很高要求。那說到教學,當然就跟我們老師有關(guān)了,那么對于老師來說這“色、香、味”意味著什么?
首先這“色”是說老師的儀表,好的一節(jié)課是從對老師好的印象開始的,所以老師要端莊得體、落落大方。這必然就要老師注意到自己的著裝、表情或姿態(tài)。應該著便裝、帶微笑面對學生。有的老師穿著很正式或總是板著張臉,這樣一下子就拉開了與學生的距離,這必然會影響到課堂中的互動和氣氛,就不可能上好一節(jié)課了。然后這個“香”,我們可以把它定義為老師的音色。這么說吧,一道菜端上來時除了看色相之外,當然就是聞了,有時一聞便知這菜燒得好不好。而教學也一樣,就比如說英語老師,有時可能一張口,學生就能預知到這課上得好不好。舒服的音色、清晰的發(fā)音、悅耳的語調(diào)會讓學生馬上進入到課堂教學的氣氛中,那相反的話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不想繼續(xù)上課的感覺,正常的教學都不一定能進行下去,怎能指望會是一堂好課。所以這一點也是一堂好課的必備??赡芩f的“色”、“香”都是外在的,一道菜端上來你就可以感覺到,那“味”就不一樣了,它需要你品嘗之后才知道,所以它才是決定是否是一道好菜的關(guān)鍵。比如說我們的“臭豆腐”,雖然樣子不怎樣,聞起來更是不怎樣,可是一口嘗下來味道還真不錯,那這就是“味”的重要性了。說到底還是味道的重要性,它才是決定是否是一道好菜的關(guān)鍵因素。在教學中這“味”就是我們的教學內(nèi)容。一個老師可能是很邋遢,也很嚴肅,但是他上課很有效率,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講解很獨到,學生立馬能接受,這也會是一個好老師。那要是能更整潔、更和藹就更好了。所以說到底這“味”是最重要的。
二、好課是如何“燒”成的
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菜里面最重要的“味”,也就是教學中最關(guān)鍵的“教學內(nèi)容”的展開。大家都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也就是說食材的重要性,所以首先有食材,其次是廚師要對食材好好琢磨,怎樣搭配才有最佳的口味。而這食材在教學中也就是所用的教材,那首先教師要對所教的教材,做一個很好的研究,思考如何上才達到最佳效果。所以這第一步是配備食材,也就是教學中安排教材內(nèi)容。一般吃飯第一道先上開胃菜,教學中我們叫“熱身活動”或者說“導入”。然后才是正餐或主食,有葷有素。而在教學中,這熱身完了緊接著就是正文或主題內(nèi)容。那吃完了主食,有時還來點飯后甜點什么的,這教學中也會有課后討論之類的活動。這基本的三大步驟不可缺少。而一些小的步驟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那廚師根據(jù)這三道環(huán)節(jié)就得在做菜前配好所用食材,那教師的話就能按照這三個流程,收集整理每個流程相關(guān)的信息。所有食材都準備好了,那具體怎么燒呢?于是第二步就出來了烹飪方法,也就是教學方法。我們有蒸、煮、炸、煎、炒等等方法,具體該選哪種烹飪方法,這個當然要看每種食材的特性了,也就是廚師得事先掌握好每種食材常用的烹飪方法或是哪種方法做出的菜最易使人吸收、最受歡迎,這樣燒時就簡單了。那具體哪種最受歡迎這當然要考慮到我們吃菜的人了。于是對教師而言,把所有相關(guān)的內(nèi)容都準備好了,就得思考這些內(nèi)容通過何種方式傳授給學生最佳。除了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外,如聽、說、讀、寫,當然還得考慮到接受群體學生的特性了。這就需要具體事件具體對待了。怎么燒這方法都決定了,接下來肯定就是燒了。于是教師在準備充分后就開始上課了,那這過程當中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細心。燒每一道菜時廚師要記得準確的順序,如先放油,然后醬,然后是鹽,然后是味精等。而課堂中對于每個環(huán)節(jié),老師也得有個明確的順序。比如說英語中的閱讀課,我們就有明確的步驟:先是讀前準備,然后快速閱讀,其后是精確閱讀,最后可能是讀后思考等。這個順序一定不能亂,否則菜燒出來就變味了,我們的課堂也不對勁了。其次,耐心。要知道我們燒菜時可能會碰到一些很難燒爛的菜,如排骨等,那么這時廚師一定要有耐心用小火慢慢燉,切忌提前為了趕時間就早早關(guān)火不燒了,這樣的話肯定不入味,吃的人也難消化。而教學的課堂中更是如此,如是碰到重難點知識,一定要有耐心,慢慢地講給學生聽,這樣學生才能理解透徹。最后,盡心。有時在做菜時廚師考慮到吃的人有不同需求,把同樣的菜也稍微區(qū)分一下,就像在課堂中,考慮到學生也有理解能力高低之分,對同一個知識點可采取多種講解方法,務必使各個層次的人都能聽懂。
三、細節(jié)決定“好菜”
在燒菜過程中能兼顧以上三點的話就很有可能燒出很可口很受歡迎的菜了。說很有可能這又是什么意思呢?那是因為還有一些因素會影響菜的品質(zhì),同樣的還有一些細節(jié)會決定一堂課的好壞。首先,調(diào)料必不可少。大家有時可能碰到這種情況:通常一樣的食材,自己家里做的跟外面餐館里做的味道就是不一樣,沒有餐館里燒的好吃,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個是調(diào)料的原因,一般我們燒菜時都會加油、鹽、醬、醋。但是餐館里面可能還會再加一個特別配制的調(diào)料,這個調(diào)料會改善菜的口感,嘗起來更好吃。那這調(diào)料在課堂教學中又是什么呢?答案是幽默。一個老師要是有幽默感,還知道怎樣運用自己的幽默感,會使課堂增趣很多。教師要善于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親和力吸引學生的注意,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用巧妙詼諧的幽默刺激學生的思維,用具體形象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其次,營養(yǎng)很關(guān)鍵。有的時候某道菜被稱贊好,不光是因為它好吃,還因為它很營養(yǎng),吃了對身體有好處,那當然會受歡迎了。就像課堂一樣,可能一節(jié)課教師圓滿地完成了,它可以算得上一節(jié)很不錯的課了。但是如果在課堂上所教授的內(nèi)容,使學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也提高了學生的素質(zhì),在身心兩方面都促進學生發(fā)展,那樣的話就更好了。這樣說來,一節(jié)課中老師對所教內(nèi)容要進行適當?shù)厣A,也教授學生一些課本以外的有助于他成長的東西。要是再加上這兩樣,可以說得上是一道好菜和一堂好課了。一道菜的成功離不開大廚們對細節(jié)的把握,同樣一堂好課的呈現(xiàn)也離不開老師們對教學細節(jié)的關(guān)注。
這樣看來,大家對課堂教學的認識是不是又加深了一點或者說更容易理解整個教學過程呢?總而言之,一堂好課的呈現(xiàn)離不開教師的努力和汗水。教學是教育的中心,而教學的關(guān)鍵就是上課,教學是一種藝術(shù),上課就如同廚藝,教師要成為一個出色的教學藝術(shù)家只有不斷提高認識、充實和發(fā)展自我,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創(chuàng)新教法,靈活運用各種教學資源,不斷提升“廚藝”才能為學生做出一道好“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