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意
摘要:普通高校的公共舞蹈教育發(fā)展已趨于穩(wěn)定,而新興的高職院校公共舞蹈教育才剛剛起步。因此,高職院校應針對高職學生培養(yǎng)特點及培養(yǎng)目標,區(qū)別于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特點,制定符合高職學生特色的公共舞蹈教育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舞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授課方式;師資配備
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在辦學時間、招生對象、基本學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如何做好高職院校的公共舞蹈教育的開展及推廣工作,如何將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的研究成果借鑒到其中來,這類的研究卻鮮有。本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針對高職院校公共舞蹈教育進行了研究。
一、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的差異研究1政策的差異
早在2006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的通知》中就明確指出,公共藝術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是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并明確規(guī)定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包括“舞蹈鑒賞”。在2008年,浙江省教育廳在《浙江省財政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意見》中,也明確指出“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開齊藝術類選公共舞蹈教育授課內容及授課方式調查表
填表人性別:舞種的選擇
(請在你希望開設的兩種舞蹈種類下打“√”)1民族民間舞1芭蕾舞1古典舞1肚皮舞1街舞1拉丁舞授課方式
(請在你希望的授課方式下打“√”)1教師“一貫式”教學1學生完全自主性學習1教師授課與學生
自主練習相結合修課程并計入學分”。
但以上文件內容都只是針對普通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而專門針對具有高職、高專院校特色的公共藝術教育文件卻并沒有頒布,這類院校只能套用普通高校的工作指導意見,這不免有些牽強和無奈。
2學生主體及學制的差異
相對于普通高校生源,高職院校學生不可否認地存在普遍文化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較差的現(xiàn)象。在學制上也存在較大差異,普通高校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為四年,高職院校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為三年,但最后一學期為頂崗實習,故高職學生實際在校學習時間僅為兩年半。
3教學方式的差異
綜上分析,我們不難得出兩類高校在公共舞蹈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易見的差異。一方面,由于政策中明確規(guī)定普通高校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中舞蹈為“舞蹈鑒賞”,相對于強調技能性、動手能力的高職學生來說,這種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顯然就不太合適,開設何種形式的舞蹈課程,是高職院校開展公共舞蹈教育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學生主體與學制的差異研究,兩類高校的學生在學習的持久性上也會產生較大差異。高職院校學生的公共舞蹈教育更適合采取快速見效的教學方式,讓學制僅為兩年半的高職院校學生能較快地喜愛上舞蹈這門藝術,并能在舞蹈的實踐領域有所提高。這就決定了我們高職院校公共舞蹈課程的授課內容及授課方式將主要以實踐訓練為主,區(qū)別于普通高校的舞蹈鑒賞、理論性質的學習。
二、探索高職院校公共舞蹈教育模式1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公共舞蹈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通過舞蹈的訓練,解放學生的肢體,訓練其身體的協(xié)調性,彌補體育鍛煉所不能達到的美感的提升,培養(yǎng)情操。
2教學內容
本項研究內容主要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對500名杭州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的在校生進行調查研究。本次調研共發(fā)出500份調查問卷,男生、女生各占一半比例。實際收回調查問卷488份,其中男生240份,女生248份。調研表格如下所示。
調查結果顯示,在高職院校中,男生更傾向于街舞與拉丁舞的學習;而女生則更傾向于肚皮舞與拉丁舞的學習。因此,我們在進行公共舞蹈教育的課程設置時,應充分考慮高職院校同學們的喜好,有針對性地開設舞蹈課程,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讓更多的同學來選擇舞蹈課程的學習,進行舞蹈訓練。這樣相對于傳統(tǒng)的理論性的舞蹈教學來說,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舞蹈的參與程度與喜愛程度。
3授課方式
本項研究內容主要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我校500名的在校生進行調查研究。而此項調查,無一例外的,同學們都選擇了“教師授課與學生自主練習相結合”的授課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同學們對舞蹈的學習還是抱著虛心學習的態(tài)度,希望通過教師的規(guī)范授課,以及一定量的自主練習來提高舞蹈的學習效率及學習效果。這對于公共舞蹈教育的開展是個良好的開端。
4師資配備
浙江省教育廳在《浙江省財政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各校擔任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的教師人數(shù),應占在校學生總數(shù)的015%~02%,其中專職教師人數(shù)應占藝術教師總數(shù)的50%?!庇纱丝梢?,良好的師資配備對于課程的建設非常重要。優(yōu)質的師資隊伍建設不僅僅是完成數(shù)字指標的任務,更是課程建設的重要保障。就我校的公共舞蹈教育師資配備情況來看,還不夠完善,專職舞蹈教師僅一人。教師數(shù)量的嚴重不足將會產生一系列的弊端:無法建立優(yōu)質的師資隊伍;無法開設形式多樣的舞蹈課程;無法真正建立公共舞蹈教育體系,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將最終導致公共舞蹈教育的發(fā)展面臨無持續(xù)性、無系統(tǒng)性、無科學性的尷尬局面。
師資問題在高職院校中屬于普遍現(xiàn)象,只有解決師資問題,才能有效提高高職院校公共舞蹈教育的發(fā)展進程。此尷尬局面可通過引進舞蹈教師和聘任其他院校優(yōu)質舞蹈教師來校兼職解決。只有這樣,才能使高職院校公共舞蹈教育步入可持續(xù)、系統(tǒng)性、科學性發(fā)展的新格局。
三、高職院校公共舞蹈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高職院校公共舞蹈教育基本以開設公共選修課的形式開展,每個學生至少要通過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的學習取得2個學分,修滿規(guī)定學分的學生方可畢業(yè)。這樣的做法雖然保障了公共舞蹈教育的推廣,但也勢必造成學生為了完成學分而選擇舞蹈課程的現(xiàn)象。這對于公共舞蹈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如何讓學生自覺、持續(xù)地學習舞蹈,這是高職院校公共舞蹈教育面臨的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為了彌補高職院校公共舞蹈教育存在的問題,公共舞蹈教育不僅要在公共選修課中開展,還應滲透到學生社團以及各類演出活動或比賽中,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帶動公共舞蹈教育的推廣,兩者相輔相成??梢哉f,公共舞蹈教育的推廣與發(fā)展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資華筠,劉青弋主編.舞蹈美育與原理教程.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薛芳.理工科大學公共藝術教育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