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志
〔關鍵詞〕 體育教學;后進生;轉化工作;心理特點;
轉化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4—0047—01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后進生”是指體育品德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水平與體育教學不相適應,完成不了體育教學任務的學生。本文結合自己在體育教學中的經驗,對怎樣轉化“體育后進生”工作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討。
一、“體育后進生”的“個性”心理特點
中學階段是青少年學生長身體、長知識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是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定型到定型的關鍵階段。他們思想活躍,情緒偏激,要求進步,但組織紀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較差;有創(chuàng)新意識,接受新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艱苦奮斗精神;他們希望學有所成,有所作為,但往往知難而退,缺乏實干吃苦耐勞精神?!绑w育后進生”除了具有同年齡青少年一般的以上這些心理特征外,還具有以下“個性”心理特點。
1. 體育學習動力不足。他們對體育學習和鍛煉的目的認識不清,對體育的興趣僅停留在對結果的需求上。
2. 缺乏積極的情感體驗。有些學生由于體型較胖、耐力較差等原因,導致體育成績較低;再加上由于體驗不到肌肉活動帶來的積極感受,從而導致主動進行鍛煉的努力不夠,體育成績提高緩慢。
3. 意志品質薄弱。這類學生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對持續(xù)時間較長、單調的項目,如,長跑等體育活動難以堅持,缺乏勇氣;再加上由于擔心練習中出現傷害事故,練習時還會束手束腳。
4. 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心?!绑w育后進生”大都有性格內向的特點。在集體活動中適應性較差,有時舉止失措,不能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生怕同學嘲笑,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難而退。
二、“體育后進生”的轉化方法
1.尊重信任,正面引導。教師要充分考慮每個“體育后進生”特殊的心理狀態(tài),在教學中應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以消除其畏懼心理和對立情緒。因此,教師應針對他們不同的興趣、能力、性格、體型素質等特點,進行因材施教;還應宣傳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引導他們端正學習體育的態(tài)度,提高其自覺練習的積極性;對有自卑心理的體育后進生,要多鼓勵表揚,從肯定入手,引導其克服困難。
2.關心愛護,表揚激勵。“體育后進生”在學習掌握動作技能時,往往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但卻收益甚微,他們本身的失敗就使得運動技能差的學生存在一種失落感。此時,教師應以寬厚、博愛、敏銳之心去理解、關心“體育后進生”,不要隨意批評、指責他們,要對他們倍加關心和愛護;要與他們交朋友,經常鼓勵引導他們,使他們感到教師的關懷、集體的溫暖,從而對今后的學習充滿信心。還要注意表揚和批評藝術,對他們寬容但不能放縱,嚴格但不苛刻,切忌損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要善于發(fā)現他們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應及時給以鼓勵,使其增強信心,喚起他們獲得成功的欲望,促進他們更好、更快地掌握體育運動技巧。
3.激發(fā)個性,團結協(xié)作。用民主的作風進行管理,相信和尊重“體育后進生”;用民主的意識、平等的身份真正關心每一個學生,這樣才能使他們真正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才能使他們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最終促進“個性”發(fā)展。競爭能引起焦慮,使學生產生對立的情緒,同時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人格,激發(fā)創(chuàng)新興趣,鍛煉其意志和毅力,而合作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因此,教師應當鼓勵“體育后進生”競爭、協(xié)作,放手讓他們在各種體育活動中鍛煉成長。
4.“對癥下藥”,耐心指導。學生在學習動作技術時往往會出現很多錯誤,有的是由于技巧未掌握或方法不當造成的,有的是由于身體素質差或者是心理因素的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等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學生在練習中的不同表現,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癥結之所在及產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
5.個別指導,優(yōu)生幫促。教師針對“體育后進生”在體型素質上的差異,進行個別指導、課后輔導或布置課外任務,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提高,這是使他們樹立信心、掌握技巧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指導他們練習時,態(tài)度要親切,指導要耐心,手段要多樣,課上課下結合,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的苦心,從而放下包袱,提高練習效果。
另外,還可以指定體育骨干或技術較好的學生幫助“體育后進生”,在學生之間形成教與學、幫與帶的和諧學習氛圍,這樣有助于消除“體育后進生”在教師面前的羞澀與自卑,更快地投入練習。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