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濤,王永勝,劉志斌
(1.陜西省志丹縣人民醫(yī)院,陜西 延安717500;2.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陜西 延安717500)
近年來, 股骨骨折發(fā)病率在老年人群中有增長趨勢,常因骨質疏松癥等疾病引起,同時易并發(fā)心、肺、腎等器官性功能減退等癥狀,增加了對骨折治療的難度[1]。由于迄今為止骨質疏松癥的詳細發(fā)病機制尚未全部闡明,在臨床上對于骨質疏松性股骨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OFTF)的診斷指標基礎仍有豐富空間。國外有報道認為[2],白細胞介素(IL-6)、轉化生長因子(TGF-β1)等指標對OFTF疾病具有一定診斷價值,但國內鮮少報道。為進一步明確OFTF患者的診斷情況,我們選擇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OFTF患者43例(OFTF組)、骨質疏松患者43例(骨質疏松組)以及正常體檢者(對照組)分別檢測其IL-6、TGF-β1及BMD水平,探討 IL-6、TGF-β1在 OFTF患者中的診斷意義,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OFTF患者(OFTF組)、骨質疏松患者(骨質疏松組)以及正常體檢者(對照組)作為研究對象,每組各43例。其中OFTF組男29例,女14例,年齡51-76歲,平均年齡(68.4±2.7)歲;骨質疏松組男28例,女15例,年齡58-69歲,平均年齡(67.6±3.9)歲;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50-68歲,平均年齡(67.8±2.5)歲。疾病診斷標準[3]均滿足WHO關于OFTF及骨質疏松等癥狀的定義。排除標準[4]:①服用過對骨代謝有影響的藥物;②肝、腎等器質性疾??;③有內分泌性病癥者;④有惡性腫瘤等病癥者。3組受試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獲得受試者家屬知情簽字同意,并由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分別對3組受試者的IL-6、TGF-β1及BMD水平進行測定。①IL-6、TGF-β1測定:采集受試者晨間空腹靜脈血,在離心后取其血清,放入-20℃冰箱內保存。其中TGF-β1采用酶聯免疫法(ELISA)進行測定,有關試劑盒產于晶美公司;IL-6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試劑盒產于北方生物研究所。②BMD測定:使用法國DMS公司的UBIS5000型骨密度儀進行測定。所測的BMD值>參考標準中同性別、同部位的健康人體峰值骨量1個標準差(s)記為骨量正常;<1 s且>2 s記為骨量減少;<2 s記為骨質疏松。
OFTF組受試者的IL-6水平顯著高于骨質疏松組和對照組,TGF-β1、BMD水平均顯著低于骨質疏松組和對照組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60歲組患者的IL-6水平顯著高于<60歲組,TGF-β1水平顯著高于<60歲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根據Spearman法進行相關性分析后發(fā)現,BMD與IL-6水平呈負相關,與TGF-β1水平呈正相關,見表3。
在臨床上,骨折是人體骨質疏松癥中最為常見的、嚴重的一種并發(fā)癥,不僅會對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較大影響,亦是導致患者殘疾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5]。李鋒等[6]報道,OFTF主要特征是輕微創(chuàng)傷也可發(fā)生脆性骨折,同時易反復發(fā)生在機體其它部位,例如:脊柱、橈骨遠端以及髖部等。但以髖部骨折的發(fā)生率為最高,特別是易表現在股骨頸骨折。臨床治療時的棘手問題則主要是骨折不愈合、股骨頭缺血和壞死,對患者預后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對于OFTF的準確診斷和治療顯得十分必要。本研究旨在進一步研究IL-6、TGF-β1在OFTF患者中的診斷意義,以期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相應參考治療。
表1 3組受試者IL-6、TGF-β1水平比較
注:與(2)比較,*P<0.05;與(3)比較,△P<0.05。
表2 不同年齡患者IL-6、TGF-β1水平比較
注:與<60歲組比較,*P<0.05。
表3 患者BMD水平與IL-6、TGF-β1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TGF-β1作為在骨基質內含量最高的細胞因子,對于骨重建發(fā)揮重要作用,TGF-β能夠促進骨細胞的增值分化及細胞外基質的合成作用,并對破骨細胞的成熟進行抑制,導致成熟的破骨細胞發(fā)生凋亡。IL-6是一類多功能因子,主要源自骨髓干細胞,但單核巨噬細胞和成骨細胞以及破骨細胞亦可分泌IL-6。有報道稱[7],IL-6能夠刺激機體骨吸收,可作為骨吸收的重要調節(jié)者,意義較大。本研究將TGF-β1、IL-6進行綜合分析,更利于探討其對OFTF患者的診斷意義。
本研究發(fā)現,OFTF組患者的IL-6水平顯著高于骨質疏松組和對照組,TGF-β1和BMD水平均顯著低于骨質疏松組和對照組;根據Spearman法進行相關性分析后發(fā)現,BMD與IL-6水平呈負相關,與TGF-β1水平呈正相關,表明IL-6及TGF-β1水平在OFTF患者機體中有顯著變化,而二者均與BMD水平聯系緊密,此結果與Thormann U等[8]報道一致。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可能是因為IL-6影響到破骨細胞的活性及數量,隨著IL-6水平的增加,破骨細胞的數量逐漸增多,骨活性亦增大,BMD水平下降,因此表現出較強的負相關聯系。而TGF-β1是骨代謝相關細胞因子內最為重要和最為基本的一種調節(jié)因子,雌激素能夠上調機體間充質干細胞的成骨基因含堿性磷酸酶、Ⅰ型膠原以及TGF-β1等的mRNA表達,機體雌激素促使成骨細胞TGF-β產生,間接地影響了BMD水平,有較好的相關性[9]。此外,≥60歲組患者的IL-6水平顯著高于<60歲組,TGF-β1水平顯著高于<60歲組,表明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大,IL-6水平升高,TGF-β1水平下降,與Curate F等[10]報道結果一致。這可能是因為老年人骨丟失和雄激素及雌激素水平下降有一定聯系,其中雌激素對于骨量影響主要是經調節(jié)機體骨代謝相關的因子加以實現,最終影響到IL-6、TGF-β1水平[11]。一項針對不同骨含量的研究表明[12-15],IL-6水平、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水平變化與OFTF患者聯系緊密。這亦在一定程度上為本文的研究結果提出了佐證。
作者簡介:王濤(1972-),男,本科學歷,副主任醫(yī)師,從事骨科創(chuàng)傷方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趙 月. 男性骨質疏松癥研究進展[J].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4, 94(3): 232.
[2]Chen F. Absence of femoral cortical thickening in long-term bisphosphonate users: Implications for atypical femur fractures [J]. Bone, 2014, 62(1): 64.
[3]劉 強. 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治療[J]. 中華骨科雜志, 2014, 34(1):92.
[4]柴益民. 軟骨下骨立體支撐型肱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骨質疏松型肱骨近端骨折[J]. 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 2014, 16(1):43.
[5]李小民, 馬亞寧, 周和平, 等. 64排螺旋CT重建技術對下頜骨骨折的診斷價值[J]. 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3, 35(8):913.
[6]李 鋒. 絕經后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患者生活質量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3, 35(8): 634.
[7]毛 丹.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經皮椎體成形術后再發(fā)骨折的治療[J].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2013, 30(10): 2213.
[8]Thormann U. Differences of bone healing in metaphyseal defect fractures between osteoporotic and physiological bone in rats[J]. Injury, 2014, 45(3):487.
[9]黃新翔.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合并骨質疏松的臨床研究[J]. 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tài)反應雜志, 2013, 7(1):41.
[10]Curate F. A glimpse from the past:osteoporosis and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a portuguese identified skeletal sample[J]. Acta Reumatol Port,2013,38(1):20.
[11]Lips KS. Podoplanin immunopositive lymphatic vessels at the implant interface in a rat model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J]. PLoS One,2013,8(10):259.
[12]王袖和.雌激素干預骨質疏松大鼠牙槽骨改建過程中白細胞介素1的表達[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46(1):8012.
[13]W?hnert D. A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cement augmentation of screw and plate fixation in a simulation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 of osteoporotic and non-osteoporotic bone[J]. Bone Joint J, 2013, 95(10): 1406.
[14]何維棟. 老年男性骨質疏松癥患者血清細胞因子和性激素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J].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3, 21(1): 1299.
[15]高照華.內分泌代謝疾病相關性骨質疏松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3, 17(3): 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