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平
內容摘要: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不僅使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突破時空限制,而且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有著事半功倍之效。本文作者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多媒體 優(yōu)化 效率 語文教學
21世紀足以網(wǎng)絡為基本特征的知識經(jīng)濟時代,以計算機為代表的多媒體技術已逐漸滲透小學語文教學中。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的優(yōu)化試作闡述。
一、利用多媒體可以更高地激發(fā)學生興趣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作為人文化極強的一門學科,更是如此,而要維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直觀形象、生動活潑、富有趣味的學習情境。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的單純的語言講述,多媒體所展現(xiàn)的色彩鮮艷、音色悅耳、畫面活潑的視頻、音頻、圖畫、動畫等,無疑更能調動、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它所創(chuàng)設情境的真實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體與手段無法媲美的。
小學語文人教實驗教材第九冊《圓明園的毀滅》這節(jié)課,我制作了多幅內容各異的多媒體畫面。老師引出課文導語:一座圓滿無缺的皇家園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園林,它的名字就叫圓明園。接著配合優(yōu)美舒緩的輕音樂,用不同畫面方向飛出的字體介紹有關圓明園的資料。然后,在講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時,為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它的布局結構,用多媒體播放圓明園的空中俯瞰圖和平面展示圖,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示它的建筑美景: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風景名勝“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詩人筆下的“蓬萊瑤臺”,使學生在視覺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圓明園被稱之為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真是名不虛傳,多媒體課件上展示圓明園歷代珍藏的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奇珍異寶等代表,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我在圓明園教學設計的構想中,運用這些多媒體資料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學中理解,在拓展中提高,在交流中升華。
二、多媒體可以增加課堂容量
語文教學要提高質量,就是要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發(fā)展智力、形成能力。眾所周知,單位時間內多媒體給我們展示的知識容量是傳統(tǒng)教育教學無法相比的。通過多媒體技術,增多了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增加了課堂的密度,充分表現(xiàn)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為利用多媒體借助于直觀的形象,有些內容無需長篇大論,學生已了然在胸,如此我們教師就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東西盡可能多地教給學生,讓學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知識倉庫。
實踐證明,多媒體語文課的時間和精力的付出自然大于普通備課,但是教學效果也明顯好于其他講授方法。多媒體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對教師來講是業(yè)務的提高也是素質的提高,對學生來說更是享受一種高層次的教學,學生在聽教師講解的同時,也看得清楚明白。這樣一堂語文課,最直接地體現(xiàn)了多媒體技術帶來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
三、多媒體更能調動學習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老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所以,他要求老師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情緒區(qū),并且要求學生在學習、運用知識時有所發(fā)現(xiàn),使他們在這種發(fā)現(xiàn)時感到自己的進步,如果利用計算機的多媒體特性,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xiàn)生動的形象,則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文章所描繪的意境,體現(xiàn)文章的主旨,獲得深刻的印象,讓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能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容易觸發(fā)學生的想象,因此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學習。因為畫面的不斷切換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學生的情緒一般說來始終處于一種亢奮狀態(tài),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四、多媒體可以減輕學生負擔
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計算機可隨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填空題、判斷題,老師可制作成課件,學生回答正確,計算機馬上會表揚你“真聰明”!學生聽了自然很高興;如果回答錯了,計算機馬上會說“沒關系,再想想”。即時的反饋,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作業(yè)負擔,讓學生有更多的課外時間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開展研究性學習,增長更多的社會知識,為以后步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語文教師要善于讓語文多媒體教學放射出多彩光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