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青
摘 要: “如何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已然成為困惑語文教師的一個難題。為扭轉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態(tài)度,讓學生愛上語文課,作者對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動機進行調查,總結問題癥結,并對癥下藥,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語文課堂教學卓有成效,學生漸漸愛上語文課。
關鍵詞: 語文課 癥結 對癥下藥
學生不喜歡語文,這在中學教學中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學生花在語文學習上的時間普遍較少,對語文課極不重視。為了把握學生學習語文的問題癥結,有針對性地改進語文教學,讓學生愛上語文課,我對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動機進行調查,總結問題癥結,并在語文教學中對癥下藥,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語文課堂教學卓有成效,現總結幾點,與同仁共勉。
癥結一:調查發(fā)現,不少學生認為除了獲得考試成績外,語文學習可有可無。有同學說:“不像學數學、英語,我掌握了一道題型,會背了一個單詞,我能夠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而在近十年的語文學習中,我沒感覺我的語文有多大的進步,也沒感受不到語文學習對我們的生活有怎樣大的幫助?!?/p>
對癥下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的重要性并制訂周密的計劃,利用多媒體加強學生語文基本功的訓練。
(一)語文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學好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可讓名人、大家談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從生活事例出發(fā)說服同學們。
臺灣作家張大春說,語文教育不是一種單純的溝通技術教育,也不只是一種孤立的審美教育,它是整體生活文化的一個總反映,決定了我們有多少工具、多少能力、多少方法反省和解釋我們的生活。告訴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用語文。
(二)可利用多媒體或組織多種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同時加強對學生語文基本功的訓練,讓學生在進步中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我至今記得,當我第一次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國際大學生辯論賽”時,學生被辯手們出色的表現深深折服的情景,學生激動而熱烈的掌聲至今仍回響在我的心頭。于是,我制訂了周密的計劃,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如,辯論賽、演講比賽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讓學生取得成績,喜歡語文。
癥結二:調查顯示,很多學生不喜歡語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討厭寫作文。在和學生的談話中,我發(fā)現,老師讓寫的作文有太多的限制,老師對作文技巧性的東西講得越多,要求得越多,學生越感覺無從下筆。
對癥下藥:對學生在寫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不論自己的作文水平如何,盡可能寫下水作文。陶行知先生說:“要教學生向前進,向上進,非自己努力向前進,向上進不可?!睂懙煤茫梢越o學生一個借鑒,即使不好也沒關系,至少可以給學生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
(二)采用多種形式。為提高學生對寫作文的興趣,我在作文教學中嘗試了多種形式,如,利用多媒體播放影片讓學生寫觀后感;播放短小的動畫片讓學生從中得出啟示;或是介紹時事熱點,讓學生關注其中較有意義事件進行寫作……我曾播放“娘,我的瘋子娘”的朗讀,讓學生寫一篇關于母愛的作文,學生寫得都很認真。部分學生的作品被校園廣播站“美文欣賞”欄目錄用。
(三)成立班級文學社。陶行知先生說:“好學是傳染的,一人好學,可以染起許多人好學?!薄巴瑢W也互相感化,好學的學生能引起別的同學好學?!背闪嗉壩膶W社的目的,意在讓愛好寫作的文學社成員帶動班級其他同學,從而營造文學創(chuàng)作氛圍,達到“人人喜愛,人人參與”的目標。
癥結三:不喜歡語文老師,所以不喜歡語文老師所教授的語文這門學科。不喜歡老師,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學生普遍喜歡能給他們帶來快樂的語文教師,博學多識、風趣幽默、嚴而有度是學生的最愛。
對癥下藥:向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靠近。
(一)做一名好學而有魅力的語文教師。當學生對你心生敬佩時,引導學生喜歡上你所教授的那門學科不是難事。陶行知先生說:“倘若當教師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隨時輸入于學生,如此則學生受益較多,即當教師者也覺得有無窮的樂趣?!彼韵胍獙W生學而不厭,教師也要真正做到學而不厭。漢代韓嬰在《韓詩外傳》中說:“智如泉涌,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奔唇處煹虏偶?zhèn)?,智慧如泉水噴涌,道德、言行可以做別人的榜樣。教師要有育人的真本領才能得到學生的敬佩、喜愛。我們要做好學的教師,要在德行、才學等諸多方面自覺錘煉,不斷提高,不斷完善。
(二)做一名嚴格的語文教師。學生也“欺生”,尤其是對年輕的語文教師。因為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尤其是年輕的語文教師很容易拉近與學生的關系,但由于年輕教師往往“愛有余而嚴不足”,導致一些學生對教師毫無敬畏之心,課堂紀律差,上課效率低。年輕教師一定要嚴。全國優(yōu)秀教師田麗霞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我們可以允許學生忘記校規(guī)校紀,班規(guī)班紀,但教師決不能忘記自己給學生提出的要求。對達到要求的學生給予表揚,對沒有達到標準的同學予以提醒,對違反標準的同學予以批評。教師最忌諱把自己提出的要求放在腦后,使遵守紀律的同學無所適從,不遵守紀律的同學有隙可乘,那種僥幸心理就會頻繁出現,惰性就會表現出來。只要提出了要求,就一定要按要求做,把它落到實處。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找準癥結,對癥下藥,否則,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好學生。這也是我在本次調查研究中最深的感觸。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教師才能讓學生喜歡自己,愛自己上的課。
參考文獻:
[1]魏書生.如何做最好的教師.
[2]李翠榕,劉春華.高效語文課堂教學初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