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 田文杰
摘 要:自主學習能力是高校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是提高學員外語學習效果和實現(xiàn)終身學習的重要條件,但是目前我校合訓學員在此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本文以需求理論為指導,針對我校合訓學員的特點,系統(tǒng)闡述了如何培養(yǎng)他們的外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需求分析 合訓學員 外語自主學習能力
“學歷教育合訓、任職培訓分流”,這是軍委、總部為培養(yǎng)高素質(zhì)新型軍事人才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其目標是培養(yǎng)“懂技術、能指揮、會管理 ”的復合型軍事指揮人才。
根據(jù)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應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標。
因此,如何培養(yǎng)合訓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我們外語教學的第一要務。[1]
一、自主學習及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的概念是在20世紀60年代關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終生學習技能和獨立學習能力的爭論中形成的。1981年, Holec把“自主學習”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學界,并將其定義為“負責自己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就是指學習者自己管理自己學習的各種能力。[2]
二、需求理論
國外教育界對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的討論和實踐已經(jīng)有40多年的歷史了, 教育界專家對有關需求的涵義有不同的解釋。Widdowson提出以“目標為導向”的需求應為最適當?shù)亩x。他指出需求可以是指學生目前的學習要求及未來的工作要求, 也就是說他們在學完外語課程后能夠用這門語言去做什么。(Hutchinson, 1987)
三、如何在需求理論的指導下培養(yǎng)軍校合訓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
軍校的外語教學有其特殊性,它不僅僅是對學員進行通識性的外語教學,更要為軍校學員的未來崗位任職和學業(yè)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以便使他們能夠更好適應軍隊實際需要,從而成為具有“戰(zhàn)略意識,國際視野,信息素養(yǎng)和國際交流能力”的軍隊精英人才。[3]
需求分析是進行一切外語教學活動的前提,只有做出客觀的需求分析,才能確立科學目標,建定合理的教學制度,設計合適的課程,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外語人才。在教學中,教員對學員的作用不應僅僅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更要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終極目標。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需求。而需求分析可以呈現(xiàn)給教師學生對英語反應的整體狀況,更有利于教師把握教學。同時也能對學員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指導意義。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建議。
1.適當定位教員和學員的位置和關系
在外語學習上,合訓學員目前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是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低下; 學習方法滯后單一;大部分學員自信心不強,目標不明確;只是靠教員課堂上的教學,學員隊統(tǒng)一的組織,除此之外不愿學習也不會學習。因此針對合訓學員的特點,教員應該真正明白學員需要的是什么,以及適合合訓學員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暫時加強教師在學習中的地位,通過一定方式的訓練,一段時間的適應,逐步引導學員,從而使其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4]
2.培養(yǎng)學員學習的興趣。
日本學者Naoko Aoki把自主學習定義為“學習者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控制學習和過程的能力”,并認為心理機制(即學習者的情感)是自主學習的核心。作為教師,除了要多學習一些教育教學理論和心理方面的知識,更要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員的學習動機,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樂趣。讓學員置身于外語學習的環(huán)境中,就可以逐漸培養(yǎng)起學員自主學習外語的意識和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的獨立學習的能力。[5]
3. 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有關研究表明,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心理有很大的影響。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員的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與學習者要共同努力,營造一種友好的、和諧的、開放的以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氛圍”(何蓮珍,2003)。 在軍校環(huán)境下,可以適當開展與軍事相關的外語活動,讓學員能夠輕松融入,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6]
四、結語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國高等教育要培養(yǎng)的人才是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才。對于我們軍校的合訓學員來說,更要考慮他們的需求以及部隊的需求,才能因材施教,從而培養(yǎng)出軍事方面素質(zhì)過硬,學術方面有適應能力、務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合訓學員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它是一個漫長而又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及時了解學員的不同需求,完善課堂教學,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對學員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久而久之,學員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發(fā)展。[7]
參考文獻:
[1] Benson, P.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 Essex: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1.
[2]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1981.
[3] Krashen, S.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4]Hutchinson, T., & A.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CUP, 1987.
[5]何蓮珍.自主學習及其能力培養(yǎng)[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4). [4]印輝.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9).
[6]張殿玉.英語學習策略與自主學習[J].外語教學,2005(1).
[7]余衛(wèi)華.需求分析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8):20-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