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萍 賀建忠
摘 要: 金庸武俠小說有著十分廣泛的讀者群,大學生是主要閱讀群體之一。通過閱讀金庸武俠小說并進行有效反思,可為大學生成才提供重要啟示。金庸小說中關(guān)于練功的描述十分精彩,蘊含哲理,可從中挖掘出深層次內(nèi)涵,指導大學生走上正確的成才之路。得遇名師、需人引導、扎實基礎(chǔ)、刻苦用功、適可而止、胸襟寬廣和所學適己等,這些啟示均可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產(chǎn)生深遠影響。
關(guān)鍵詞: 練功 成才 大學生 教育 金庸武俠小說
金庸武俠小說是大學生最喜愛的課外讀物之一,對大學生成長有著積極影響。許多學者對金庸武俠小說進行了深層次挖掘,并應用于實際教育教學中,達到了良好的效果。通過金庸武俠小說可以體會人性的光芒,從中解讀出積極的生命教育觀[1],也可以借此了解中國文化[2],管窺出中國人的教育心理觀[3]。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主人公年紀輕而武功高(韋小寶除外),遠勝成名數(shù)十年的英雄豪杰,這中間究竟存在怎樣的必然性?詳細閱讀金庸武俠小說,可從中挖掘出潛藏的本質(zhì),這對當代大學生的成才有著重要啟示。
一、得遇名師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不遇名師指點,資質(zhì)再高,也達不到武學的最高境界。何謂名師?在金庸武俠小說中則指那些武功出神入化、有正義感,而且能夠調(diào)教出出類拔萃弟子的大俠。這樣的名師在金庸武俠小說中不多見,僅穆人清和風清揚等寥寥數(shù)人,可見得遇名師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在當代,狹義言之,名師是指教育人才的精英,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以及教育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和教學實踐的帶頭人[4]。不同學科有著不同內(nèi)涵,如獸醫(yī)學科,名師是指在獸醫(yī)人才培養(yǎng)中作出突出貢獻,在生產(chǎn)實踐中解決重大問題或在科學研究中獲得重要突破的教師[5]。無論如何定義,名師最顯著的特征都是能夠培養(yǎng)出杰出人才。
郭靖是眾多武俠小說中一個比較特殊的形象,作者塑造出這樣一個形象,可謂匠心獨具,獨辟行徑。其他武俠小說的主人公都是聰明才智之輩,屬于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那種。盡管有些主人公可能不諳世事(如石破天),但于武學一道,都有著超凡的領(lǐng)悟能力。郭靖則不然,資質(zhì)魯鈍,反應緩慢。“江南七怪”歷盡千辛萬苦,不藏私,全心全意教了他十余年武功,居然連他三師父三招都應付不了。除了說明郭靖資質(zhì)很差之外,也可以看出老師的教學水平有限。后來,馬鈺傳授了正宗的玄門內(nèi)功,奠定了郭靖一生的武學基礎(chǔ),而這也是得遇名師的開始。遇到了洪七公,學會了威猛絕倫的“降龍十八掌”;遇老頑童,學會了“空明拳”、“雙手互搏”,并背熟了天下至高無上的武學典籍——《九陰真經(jīng)》;遇一燈大師,領(lǐng)悟了不少《九陰真經(jīng)》的精妙涵義。馬鈺、洪七公、周伯通和一燈大師等就當時而言,是少有的名師,正是有這些名師的指點,才成就了郭靖一代大俠的風范。
《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是一個武學奇才,少年時,雖說武功差勁,但武學原理卻掌握得非常牢固,這也源于一位名師,金毛獅王謝遜。謝遜是明教四大護教法王之一,武功卓絕,才智過人,精通武學原理。在他和張無忌相聚無多的日子里,強行讓張無忌背會各種內(nèi)功心法,武功口訣,為張無忌日后成為一代高手奠定基礎(chǔ)。張無忌修煉《九陽真經(jīng)》時,表面上無名師相助,但是實際有之。一是謝遜當年傳授他的內(nèi)功心法底子,二是胡青牛教他的醫(yī)學基礎(chǔ),三是《九陽真經(jīng)》本身。學太極拳和太極劍有張三豐這樣的武學宗師親自指導,再加上張無忌本身深厚的武功基礎(chǔ)和超強的理解能力,自然是一點即透,所以才有《太極初傳柔克剛》的精彩篇章。由此可見,名師的價值絕不僅在于親自指導,還在于偉大著作產(chǎn)生的間接指導作用。
胡斐的武功主要依靠家傳的拳經(jīng)刀譜自學而來,但若沒有千手如來趙半山的指點,沒有金面佛苗人鳳的引導,他絕不可能達到武學的至高境界。袁承志師從神臂仙猿穆人清和金蛇郎君夏雪宜所遺秘籍,最終正邪相濟,武功自成一家;陳家洛師從袁士霄,基礎(chǔ)扎實,武功廣博,終成一代高手;楊過師從小龍女,又受郭靖、黃蓉、歐陽鋒及已死去多年的獨孤求敗的指點,致使武功臻于一流;令狐沖得遇“劍宗”高手風清揚,才使自己的武學天賦沒有被埋沒。
綜上所述,名師的價值功在當代,利在后世。而教育部啟動的“教學名師”評選計劃,就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名師的價值。
二、需人引導
一個人資質(zhì)再好,一位名師水平再高,中間若沒有人牽線、引導,也難以完成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的重任。郭靖能成為一代大俠,黃蓉功不可沒。黃蓉乃桃花島島主黃藥師的女兒,而黃藥師是當今武林的泰山北斗,武功之高,罕有敵手,智商之高,人所難及。女兒黃蓉繼承了父母親的智慧,聰明伶俐,學識淵博。沒有黃蓉的高超廚藝,郭靖人品再端正也得不到洪七公的真?zhèn)鳌T僬?,若郭靖不認識黃蓉,也不會到桃花島,更不會碰到老頑童,因此就不會學到“雙手互博”及“九陰真經(jīng)”等絕學。后來為了給黃蓉療傷,郭靖又得到了一燈大師的指點??梢哉f,沒有黃蓉的引導,郭靖的武功將永遠停留在第一階段,永遠都是“江南七怪”的附屬品,最好的情況可以算做第八怪。張無忌在未上光明頂之前,雖然內(nèi)功絕世,但是于各種武功的使用法門,基本一竅不通,所謂的行俠仗義完全靠一副菩薩心腸。張無忌與小昭在光明頂密道中被困,無意中得窺明教的無尚武功心法——乾坤大挪移,但都是波斯文字,多虧小昭識得波斯文,為他做了很好的引導,神功才得以練成。
反觀當代大學生,若想有所成就,也需要有人引導。引導人可以是同學、班主任,也可以是任何一位授課老師,抑或其他相關(guān)人員。大學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有效引導,這是其育人的職責之一。只有正確地引導,才能使學生走向光明大道,最終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
三、扎實基礎(chǔ)
在得遇名師之前要有扎實的武功基礎(chǔ),這樣才能保證以后在名師的指導下突飛猛進。郭靖在得遇洪七公之前,雖然武功低微,但所習內(nèi)功為玄門正宗,扎下了很好的根基。在外門武功上,雖然還很幼稚,但長年受“江南七怪”和哲別師父的教誨,再加上自己成穩(wěn)老練的性格,一招一式都像模像樣,只是缺乏變通而已。扎實的內(nèi)外功基礎(chǔ),堅強的意志,按部就班的勤練不輟,再遇名師指點,成為一代高手只是時間問題。
令狐沖自幼隨岳不群習武,每招每式都力求到位,趨于完美,這雖然和他以后所學的獨孤九劍的路子完全不同,但也是基礎(chǔ)與升華的關(guān)系。獨孤九劍講究“無招勝有招”,出招要求隨心所欲,看準敵人的破綻,一擊成功。這與岳不群所傳的死板的華山劍法背道而馳,但這些死板的招式仍然是那些“無招”的基礎(chǔ)。試想一個人沒有經(jīng)過識字、斷句、閱讀、理解、練筆等按部就班的練習,以后怎么能達到“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至高境界?怎么能夠成就一揮而就的瀟灑?瀟灑其實是以死板做基礎(chǔ)的,一個沒經(jīng)過系統(tǒng)武功訓練的人,使招雖可無招,但決不能達到“勝有招”的效果。
大學階段其實是為職業(yè)奠基的最佳時期。因為大學資源豐富,時間充裕,人脈廣闊,學習氛圍濃厚,學生盡可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充分發(fā)揮,使特長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提升。大學奠定的基礎(chǔ)是日后工作受益的源泉。
四、刻苦用功
刻苦用功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不二法門。郭靖是靠刻苦用功成功的典型例子。別人練一遍就會的招式,他往往需要練十遍、二十遍,甚至上百遍。郭靖是一個極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自己的弱點所在——“拙”,所以時刻用“勤”來補足。楊過斷臂之后,在激流中揮動玄鐵重劍,終于用刻苦彌補了身體上的缺陷;令狐沖在思過崖上一待數(shù)月,終于參透了“無招勝有招”的武學境界;袁承志在華山絕頂磨礪十年,終成高手;喬峰自幼習武,從未間斷,成就了丐幫興盛大業(yè)。綜上所述,刻苦用功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智力不足的補天之石。
其實,大學生活雖然豐富多彩,但刻苦用功這一條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有些大學生認為大學不必刻苦學習,只需用心交際,這是另一個極端的表現(xiàn)。扎實的專業(yè)基礎(chǔ)知識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才是日后發(fā)展的基石,而這些都靠刻苦學習得來??炭嘤霉?,簡而言之就是要在用心讀書、勤于實踐、善于交流等方面狠下工夫,旨在實現(xiàn)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拙者需勤,智者亦需勤,勤奮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條件。
五、適合而止
人生不能圓滿,武功亦是如此,要懂得適可而止。郭靖在練降龍十八掌的時候,深知貪多嚼不爛的道理,只求將一招練得扎扎實實,而從不貪多求全。這個郭靖一出世就明白的簡單道理,洪七公在學藝20多年后,才參悟透徹??梢?,對“道”的參悟無關(guān)聰明,只靠悟性。懂得適可而止是一種大智慧,非聰明絕頂抑或樸實無華之人不能領(lǐng)會。張無忌在練到乾坤大挪移第七層時,感覺不妙,即罷手,才避免了走火入魔的災難;任我行在《葵花寶典》這樣無敵于天下的功夫面前,未曾動心,才避免了一場人生悲劇。適合而止的人生哲學是值得當代大學生借鑒的。只有懂得適可而止,才不至于誤入歧途,不至于惡化人際關(guān)系,不至于身心受累。
六、胸襟寬廣
胸襟寬廣者,思想無束縛,武功才能臻至化境。郭靖、楊過、令狐沖、袁承志、喬峰、虛竹、胡斐等皆是狹義之輩,寬厚待人,因此武功皆至一流。心胸狹窄、利欲熏心者雖不乏武功高強者,但終究不會有多大進益。蕭遠山的血海深仇、慕容博的雄霸王圖及鳩摩智的個人野心,都為他們埋下了致命隱患。東方不敗的武功,世上再無敵手,但卻成為世人飯后的談資、酒桌上的笑柄。武俠小說中所有人的思想、對世事的感悟都超不過少林寺中的無名老僧,因此,武功自然與他相去甚遠。世人皆驚異于老僧出神入化的武功,而老僧自己卻不屑于提及武功。他的自豪在于佛法,佛法無邊造就胸襟無限,胸襟無限自然就會到達武學的至高境界。
心胸狹窄者雜念叢生,練武時極易受私心的干擾,從而種下失敗的種子。電影《太極張三豐》中,董天寶與張君寶同門學藝,武功不相上下,可董天寶出人頭地的野心甚重,在武學境界上自然落于下乘,最后被張君寶打得一敗涂地。不僅練武如此,學習亦然。若整天都在琢磨怎么當上班長、部長及學生會主席,整天都在思考如何擊敗對手,獲得榮譽,最終往往一敗涂地。胸襟寬廣者,才有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成為“領(lǐng)導”是極其自然之事;胸襟寬廣者,才能心無旁騖地投入學習,良好的成績自然不爭自得。
七、所學適己
世間的武功千千萬萬,每種武功都有它適應的人群,比如美女拳法,自然適合女子練習;比如玉女素心劍法,適合兩人合練,且情投意合才能發(fā)揮其威力;比如黯然銷魂掌,必須心有悲憤,才能發(fā)揮到極致。武功是最能體現(xiàn)創(chuàng)造者性格的一種身體藝術(shù)和行為藝術(shù),武功繁多,創(chuàng)造者各異,因此武功的風格必須與所習之人的性格相吻合,才能發(fā)揮其最大威力,所學者才能達到至高境界。郭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立場非常堅定,認準的事情絕不更改,縱然你巧舌如簧,他依舊堅持自己的原則。因為他明白以自己的口才根本辯不過別人,所以干脆閉嘴,你說什么都沒用。他所練的降龍十八掌,與他的性格完全相符,管你虛招實招,一律照打不誤,叫你擋無可擋,退無可退。令狐沖瀟灑大方,做事不拘一格,練獨孤九劍最適合不過;韋小寶膽小怕死,嫌臟怕累,練習“神行百變”中的一點用以逃跑最為恰當;黃蓉心思靈敏,練習靈動異常、變化萬方的打狗棒法甚為合適。
武功有性格,其他的東西也都有性格,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技藝,然后再勤加練習,深刻體會,才能達到理想境界。所學要符合自己的條件,符合自己的性格,這也是大學生成才的必要條件之一。相反,目前有些大學生盲目跟風,看到別人考研,也跟著考,而不考慮自己是否喜歡科研、是否有從事學術(shù)研究的能力;看到別人考公務(wù)員,也一頭扎進去,而不衡量是否符合自己的人生意愿;看到別人蝸居大城市,也不顧一切地爭取,而不顧及自己的家庭是否能夠承受,人生目標是否能得以實現(xiàn)。因此,充分認識自我,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才是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綜上所述,得遇名師、需人引導、扎實基礎(chǔ)、刻苦用功、適可而止、胸襟寬廣和所學適己,既是武俠人物成就一流武學境界之必需,又是當代大學生成才之必需,值得進一步體會和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朋舉,茹晶晶.解讀金庸武俠世界的生命教育觀[J].搏擊(武術(shù)科學),2012(10):39-41.
[2]韓穎琦.通過金庸武俠小說教學對大學生進行中華文化教育[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121-124.
[3]劉麗.從郭靖習武管窺中國人的教育心理觀[J].社會心理科學,2006(5):61-63.
[4]程大琥.試論名師的基本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2000(3):59-62.
[5]賀建忠.淺析獸醫(yī)臨床診斷學精品課程建設(shè)的指導思想[J].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2012(3):29-31.
通訊作者:賀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