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紅霞
(江陰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江陰 214405)
近幾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和手機功能的不斷發(fā)展更新,手機媒體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關注。2014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fā)布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6.18億,其中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5億,年增長率為19.1%,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增長。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遠高于其他設備上網的網民比例。[1]手機所具有的全新的信息及思想的傳播方式和各種新穎時尚的功能,使其迅速滲透到高校校園,成為大學生追求的時尚新載體,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價值觀產生顯著的影響,同時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本文主要以江陰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就手機對高校大學生思政工作的影響及對策進行問卷調查并深入探析。
為做好本次調研問卷,筆者根據有關問題精心設計問卷,發(fā)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45份,其中男生52人,女生92人。本問卷共設計了24道題,主要圍繞手機對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極影響及作用等問題而展開,下面就有關問卷調研情況進行簡要說明。
第一,大學生對手機媒體過于依賴,致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和手機捆綁在一起,沒有時間關注學校的校園文化生活,生活單調且乏味。第二,手機依賴癥導致大學生人際關系疏遠。QQ短信、微信聊天取代了面對面的交流,對很多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產生嚴重的影響。第三,上課玩手機,致使某些大學生學習懈怠而消極,嚴重影響到校園學習風氣,一些學生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考試時借助手機作弊,更加劇了某些大學生的誠信危機。第四,面對良莠不齊的手機信息,某些學生辨別不清,容易被不良思想所侵蝕。[2]
(一)手機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1.豐富教育資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平臺。
受地域、時空的限制,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和資源來源渠道狹窄、內容陳舊乏味,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手機是非??旖莸男畔⒔粨Q平臺,使用方便快捷,突破了傳統的教育方式,在空間上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成為人們溝通和交流的最好方式之一,例如運用短信平臺,以重大事件、先進人物及事件等為契機,可以讓同學們隨時隨地了解國際時事,開闊大學生視野,豐富學習生活;運用手機QQ,手機微信等進行深入交流,可以使有問難的學生更能吐露心事;通過手機微博、博客,對時事政治、焦點新聞發(fā)布觀點,隨時隨地與學生交流,動態(tài)了解學生的想法。
2.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
手機媒體特有的平等性、即時性、私密性等特點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突破空間和時間限制,拓寬了渠道,也擴大了教育的覆蓋面。高校中,學生關注的內容很廣泛,他們愿意也渴望通過手機QQ、微博、博客等形式分享,并樂于發(fā)表觀點。學校鼓勵教師開通個人微博或博客,使師生之間進行零距離的交流。通過手機網絡,學生減少了心理防衛(wèi),暢所欲言地表達想法,探討學習、生活上的問題,也可以隨時隨地排疑解惑促進溝通,進一步增進師生間的情感,提高思政教育的時效性。
3.改進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業(yè)務水平。
手機媒體具有信息廣、傳播快、交互強等特點,深受大學生的喜愛。思政工作者應緊緊抓住這一點,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拓展工作空間,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加強對手機媒體的學習使用,培養(yǎng)教師的媒介素養(yǎng),提高育人本領,充分利用它隨時隨地了解并掌握最全面的信息,進而做好工作。此外,手機媒體也為教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交流平臺,能隨時隨地與同行交流,取長補短,為工作的順利開展和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二)手機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1.手機媒體對大學生學習觀的影響。
學習懈怠而消極是手機對大學生產生的重要消極影響之一。調查數據顯示,手機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面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特別是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一是使得他們思想分散,不專注課堂;二是嚴重影響到老師的授課心情,破壞課堂紀律;三是促使不良學風蔓延,影響校風學風的建設。部分同學考試時借助手機作弊,更加深了大學生的誠信危機??梢姡謾C對大學課堂產生了不良影響,使得大生對待學習懈怠而消極。
2.手機媒體對大學生生活觀的影響。
據調查資料顯示,絕大多數學生習慣性地把手機帶在身上,“手機依賴癥”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同時,手機更換頻繁,特別是隨著蘋果等高端產品的問世,追求高價位手機的同學越來越多。由于大學生消費觀尚未成熟,在手機的使用過程中極易產生攀比心理和從眾心理,追求個人主義,甚至個別學生為了追求時尚,不惜走上違法的道路。手機媒體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消費觀,不僅給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而且給社會帶來了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3.手機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90”后,心理和思想還不成熟,極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手機媒體不良信息的傳遞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第一,某些大學生的辨別能力有限,容易被批判主流思想的負面言論所侵蝕,誤導他們對人生和世界的認識。第二,某些學生道德觀念的缺失和集體觀念的淡化。手機媒體憑借其極強的隱蔽性和私密性等特征,很容易使部分自制性和自律性較差的大學生出現道德失衡的現象,甚至做出違法的行為。
(一)高校要創(chuàng)新手機媒體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目前,手機的3G業(yè)務發(fā)展迅速,高校必須創(chuàng)新手機媒體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和作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拓展手機媒體的運用平臺和應用范圍。例如利用手機短信、微博、微信、飛信和QQ群及時開展針對性教育,歡迎學生參與互動,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互動性。其次,運用手機媒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例如高??梢愿鶕謾C媒體的特點,利用手機報和手機微博開展先進人物的評選活動;利用網絡開展有獎競猜活動等,通過這種方式,擴大正能量的宣傳力度,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大對手機媒體使用的培訓力度,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手機媒體的結合點。
(二)學校、政府、社會要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加大對大學生手機使用的監(jiān)管力度。
高校要充分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機媒體平臺,利用手機媒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隊伍的建設,學會新媒體的運用。政府部門必須加強手機媒體使用的執(zhí)法監(jiān)管力度,有效地對手機信息進行過濾,健全法律法規(guī),保障手機媒體健康發(fā)展,優(yōu)化手機媒體教學環(huán)境。社會要加大社會主旋律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法律意識和道德修養(yǎng),自覺抵制有害信息,弘揚正能量。因此,要加強對大學生手機使用的監(jiān)管力度,學校、政府、社會要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引導大學生思想朝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3]
(三)大學生要提高自身媒介素養(yǎng),規(guī)范手機媒體使用行為。
大學生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極易受到手機媒體的誘惑,良莠不齊的手機環(huán)境導致部分大學生出現錯誤的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特別是手機攝像功能的日益完善,也成了滋生不道德行為的根源。因此,規(guī)范手機媒體的使用行為,使大學生對手機媒體有客觀的認識,除了加強高校、政府、社會的監(jiān)督監(jiān)管之外,大學生自身也要培養(yǎng)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認知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媒介素養(yǎng),遵守現實中的道德操守和行為規(guī)范,在不利用手機媒體傷害他人的情況下,學會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形成良好的手機媒體素養(yǎng)。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
[2]王玉,何小平,胡弢.手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及對策探析.江西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6).
[3]王玉,胡弢.手機對高校思政工作的影響及對策探析.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13(06).
[4]王笑笑.手機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河北農業(yè)大學,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