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華
摘 要: 小學語文新教材所選篇目文質(zhì)兼美,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適合朗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勞于讀書,易于作文”的真理。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已成為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材 朗誦教學 教學策略
閱讀能力是人們在生活中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能力,是學習和工作必不可少的能力。指導學生讀好書、愛讀書,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標。大量教學實踐證明,閱讀教學必須在最根本的朗讀上多下工夫。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的詞句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風格,受到熏陶和感染。朗讀還有助于語言積累,在反復的朗讀吟誦中,詞、語、句、段、篇能順利進入學生的語言倉庫,鍛煉學生用語言描繪事物、表情達意的能力,以致提高聽、說和寫作水平,加大語文為生活服務的力度。
一、讓學生在賞讀中體驗
賞讀,便是“賞語言,賞人情,學表達,明事理”,這種朗讀方式適合語言和意境較優(yōu)美的詩歌與散文。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往往音韻和諧、朗朗上口。教師在朗讀教學中,以聲情并茂的范讀營造出濃濃的教學氛圍,喚起學生的情感,迅速激發(fā)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朗讀時,在初步感知課文后,應該讓學生沉浸在課文中,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感悟作品背后蘊涵的情感,讓學生在學習中品析自己喜歡的詞句。除讀出節(jié)奏、聲調(diào)和音量外,還要滿懷感情地讀,讀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及“弦外之音”等。學生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隨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維的翻騰心領神會,在讀中品味語意,在賞析中加以品讀,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讓學生在演讀中抒情
小學語文新教材中有許多故事性很強的課文,如《稱贊》、《紙船和風箏》、《小鳥和牽?;ā?、《回聲》等,這樣的文章適合讓學生進行表演。對于這類文章,可以讓學生扮演課本劇中的角色,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學生通過對文中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的模仿,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再朗讀課文,就能很好地把文中的感情表達出來。學生通過想象再現(xiàn)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產(chǎn)生真情實感,大大提高朗讀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三、采用多種朗讀形式
朗讀的形式應根據(jù)教學對象和朗讀的文章特點選擇,可采用以下方式:
(1)范讀。
(2)引讀。
(3)分角色朗讀。
(4)齊讀。
此外,還有領讀、輕讀、分組朗讀等方式,只有恰當?shù)貞美首x方式,學生才能讀有所獲。
四、明確朗讀教學的要求
新大綱明確指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jù)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cè)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diào)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還應注意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在具體教學中,普通話正確即要求讀音正確,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丟字、添字,不重復字句,停頓適當。朗讀要做到正確,首先要強調(diào)“三到”:心到、口到、眼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無心。同時教師要做好正音工作,將容易出錯的字詞預先提出,引起學生的注意,防止錯誤。要做到流利地讀,要求朗讀中不斷讀,不讀破句,連貫地讀,其中關鍵在于擴大視讀廣度。視讀廣度愈大,則知覺愈大,理解愈完全,中途斷讀或讀破句的情況就愈少。不是看一個詞讀一個詞,而是能夠在讀這個詞的時候看到下一個詞,迅速把幾個詞聯(lián)系起來按意群停頓,視覺廣度的加大,只能在朗讀實踐中實現(xiàn)。另外,有感情地朗讀要求我們正確處理重音、停頓,把握好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語氣的輕重緩急,控制好速度和節(jié)奏,做到感情自然流露,不矯揉造作,這是朗讀的較高要求。
五、擴大朗讀訓練面
朗續(xù)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diào)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他們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短,單調(diào)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shù)貏?chuàng)設情境,營造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背景音樂,可請學生配畫外音,也可現(xiàn)場錄音學生的朗讀進行比賽等。有一次,我教《桂林山水》一課時,在理解的基礎上,我跟學生說:“桂林山水風景秀麗,經(jīng)常有外賓慕名前來一睹它的風采,誰能做個出色的導游,為外賓介紹?”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我順勢引導:“要想做好導游,首先要把課文讀熟,并讀出感情來,讀出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這樣在介紹時,才能眉飛色舞,生動精彩,讓外賓聽了贊嘆不已?!睅拙湓捑图ぐl(fā)了學生的讀書欲望,連平時不愛讀書的學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讀起來。
六、循序漸進,讓學生“會”朗讀
“人伸出的五個手指都會有長有短”。學生的認知水平先天就不同,教師應承認并尊重這種差別。因此,對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應有所側(cè)重,這就是具有針對性的朗讀教學,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朗讀,培養(yǎng)學習語文能力。對于一部分后進生,如果他們能把一篇課文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讀下來,那么,就是滿分了。而對于優(yōu)秀生,必須引領他們?nèi)硇牡赝度肜首x,不僅要用嘴巴讀,還要用眼睛、眉毛,用表情、肢體語言等參與朗讀,讓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個血管都充滿情感地朗讀,要讓聽者不觀其人,便知其表情。此外,我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遵循從易到難的規(guī)律,循序漸進,力求多樣化。朗讀中教師以書本內(nèi)容為主,但實際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朗讀內(nèi)容不僅可以是課本上的,而且可以是課本以外的童話、故事、寓言、詩歌等,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注意將所讀內(nèi)容與客觀事物的觀察表達聯(lián)系起來,促進學生文化素質(zhì)的發(fā)展。
七、評讀促進發(fā)展
在多種讀的形式中,評讀是不可缺少的。課堂中,教師常用“賽”的方式組織朗讀教學,如小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賽,那就有評。評議時,教師應特別注意評價理念和方法,充分尊重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領略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的主體意志是在有真正主體地位之后漸漸形成的,有了主體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發(fā)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經(jīng)驗世界,加上閱讀材料本身內(nèi)涵的開放性,不同學生對文本會做出不同的“解讀”。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養(yǎng)成欣賞學生看問題不同立場、方式、方法的習慣。
總之,教師應精心指導學生朗讀,科學進行朗讀教學,既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技能,又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掌握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