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學電信學院,安徽合肥230601)
1999年以來,全國高校全面開設公共選修課,作為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開設公共選修課的目的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1]和突出學生個性培養(yǎng),為社會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強并能掌握多學科知識既專又博的復合型人才,但在高校實際實施過程和管理當中,高校公選課并未發(fā)揮教育理想中應有的作用。與高校必修課注重知識技能的基礎性、系統(tǒng)性、完整性和穩(wěn)定性不同,公選課兼具知識拓展、綜合素質提高、個性培養(yǎng)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特點鮮明,為真正意義上的選修課,可以彌補必修課的缺陷,能夠確保知識的廣度與平衡,為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提供一個平臺。本文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分析目前高校公選課教學質量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探索如何建設和管理公選課,并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現今,各高校對公選課選修要求大多數都是采用總學分管理[2]。在大部分高校存在公選課學科分類不均衡,開設選修課總門數偏少。以我校為例,學生畢業(yè)依據之一為:該生在公共選修課課程要修滿8個學分。目前學校將公共選修課分為經濟管理法律類、文學歷史哲學類、藝術教育類、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從近年開設公選課程來看,自然科學類偏多而通識類和專業(yè)特色類偏少。這樣公選課僅僅發(fā)揮出了知識拓寬的功能,但在整體規(guī)劃上缺乏學科之間的縱橫交叉和相互融合,沒有真正做到公選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雖然我校公選課已開課達82門,隨著學校規(guī)模日益壯大,學生總人數不斷攀升,學生面臨的生活、學習與工作帶來的諸多的成長問題,加之學校師資力量有限,現有公選課門數和類別還是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需要。
高校在公選課選修管理方面,一般并沒有采取對學生進行全面選課指導。公選課的課程內容、課程要求、教師簡介等并沒有在網頁上詳細說明,僅僅是羅列課程名稱,教師姓名等簡單的信息。大學生在選課過程中,通常不了解自身知識結構,不清楚自己該如何拓展知識面,通常處于盲目的選課狀態(tài)。學生選擇公選課時存在盲目性和類比比例失衡,都使公選課難以發(fā)揮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也難以提高高校公選課的教學質量[3]。有的學生學習公選課的主要目的為了湊夠學分,在一些學生意識中是否學到科學知識并不重要,忽略自身的個人興趣和成長目標,而只是按學校規(guī)定完成學分數,這樣就造成學生選課隨意性較大,混學分的現象較為嚴重。有的學生選課帶有非常強的功利性,傾向選擇容易通過的課程,內容屬于欣賞類的課程修讀,如音樂賞析、電影欣賞等。學生選課的盲目性和無序性給公選課開課管理增加了難度,導致一定程度上的教學資源浪費;也造成一些有特色課程和有教育意義的精品課程,由于課程選修人數較少而未能開課,因為我校規(guī)定選修學生數不足60人的課程,不予開課。這讓老師的勞動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打擊了投入大量精力準備開課的教師積極性。
公選課是面向全校各個院系所有年級所有專業(yè)學生,各專業(yè)學生知識背景不同,介于這種特殊的授課對象,公選課在課堂教學中縱向深入和橫向拓展程度很難把握,其教學任務為彈性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投入精力和準備時間、內容相對于必修課更難以把握[4]。公選課時間上一般安排在晚上或是周末上課,教學管理難度加大。以我校為例,開一門公選課起步人數60人,220人封頂。一般均是超過150人的大課堂教學,超出正常課程的人數范圍,規(guī)模過大的課堂人數導致教學效果難以保證。有些課程師生互動差、激發(fā)學生興趣效果弱,造成學生的“隱性逃課”狀態(tài),去上課純粹為了應付教師點名。此外,公選課由于課時少,大部分課程并未訂制教材,沒有固定的課程內容載體,這樣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教師完全主導了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講授些什么,學生就聽取什么,這種填鴨式教學方法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也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通常多數公選課課程教學方式靈活多變,內容更新較快,也造成教學管理部門對教師講課效果和課程質量評價以及質量實時監(jiān)控難以建立規(guī)范的標準。
公選課教學形式多種多樣,開課內容適時更新,較為靈活,但最終考核方式過于單一。常規(guī)來說,公選課考核方式一般為選取上課內容中的某一專題寫一篇論文,或采取開卷考試的方式,或是結課后集中考查的方式,這種弊端是平時成績并未納入課程總評成績之中,在成績考核上也難以維持正常的評價效果,學生對于修讀公選課并無壓力。大多數公共選修課在考試的環(huán)節(jié)比較疏松[5],學生都能輕易蒙混過關,輕松拿到該課程學分。
第一,學校應制定公選課開設激勵措施,引導和鼓勵各專業(yè)教師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開設與專業(yè)有聯系的邊緣學科的公選課,完善學科體系建設,進而提高公選課整體質量。第二,學校制定政策,鼓勵高職稱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開設有特色的公選課,同時,對現有公選課導入優(yōu)勝劣汰競爭的機制[6],對于那些教學內容陳舊、缺乏創(chuàng)新性建設,學評教較差的一些課程予以淘汰。學校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如:外聘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授課,或是聘請教學經驗豐富的優(yōu)秀退休教師擔任相關課程教學,保障充足的優(yōu)質課程資源給予學生。學校鼓勵不同教研室之間、不同學院之間,利用各學科人才資源優(yōu)勢,注重學科間滲透和交叉,聯合開課,合力打造“精品”公選課。第三,合理安排高校公選課上課時間,以利于高校公選課的教學。有些學校對上課時間進行改革。專門拿出每周前五天的一天安排公選課;有些學校將公選課固定安排每周二、三、四下午第一、第二節(jié)等等。這些措施也有利于加強個性化課程建設和構建多樣化課程體系,進而提高公選課教學質量。
第一,減少或杜絕學生選課的盲目性。學生受自身知識結構等方面局限性,不可能對所有開課課程全面了解。學生在正式選課前通過學校選課系統(tǒng)了解各類課程簡介和任課教師簡介,或是教學管理部門編制《公選課指南》、《公選課課程簡介》電子材料,向所有學生全面、細致地介紹各課程教學、管理信息、開課計劃等[7]。也可安排專業(yè)導師對學生選課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yǎng)計劃。第二,出臺相關管理措施加以引導。學校對學生選修類別及學生數有所規(guī)定,合理劃分公選課的知識結構,讓公選課學分認定有權重。這樣學生進一步了解開設選修課的目的、意義、作用,避免學生為了“湊學分”扎堆某類學科,蜂擁某些課程。第三,積極開發(fā)和共享網絡化教學資源,充分調動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公選課的教學監(jiān)控是高校教學管理相對薄弱環(huán)節(jié)。學校應成立公選課教學督導組,加強對課程教學過程管理與監(jiān)督。具體措施:第一,加強教學過程的監(jiān)督與管理:校督導組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同行互評及師生互評),不定期抽查教師教學日歷、日志。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進行評級、評優(yōu),建立優(yōu)勝劣汰的制度。第二,制訂和實施課程質量調查制度,多途徑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填寫意見反饋表,及時跟蹤學生對課程的評價結構。第三,針對公選課“選而不學”、“隱性逃課”的情況,必須加強管理,分析其內在原因是課程教學內容不夠實用、新穎還是學生自身原因[8]。這樣在下一年度公選課申報審核時,適度增開教學內容優(yōu)質、學生評價高、受歡迎的課程,真正滿足學生自身發(fā)展需求和社會發(fā)展需求。
對課程考核進行改革:轉變思想觀念,采取多種多樣考核方式。公選課也應像必修課一樣,采取平時成績、期中檢查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平時成績可以包括:平常課堂互動的表現、課后作業(yè)等,這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大家對公選課的重視。考試是檢驗公選課教學的有效手段,但不能單一化只采用課程論文形式進行考核,要加強學習過程管理,注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大平時考查在總評成績認定中比重。平常上課布置課后作業(yè)、課后心得、調查報告等。最終考核根據課程的特點和教學條件來選定考試方式,如工程類學科可以采用課程設計、論文答辯等形式進行考核,還可以采取教考分離的方法,并將學生總評成績與平時成績緊密結合等考核方式,確保公選課教學質量[9]。多樣性地考試形式有助于公選課質量的提高,也可以制約部分教師不正確的做法:迎合學生的心理和片面放寬考核要求,使學生們真正重視公選課。
高校公選課的教學一直是很多高校深入探索、積極改進的系統(tǒng)工程之一,也是高校整個教學管理體系的一部分。通過“教”“學”“管”三部分的協調與努力,為學校提供更多優(yōu)質、實用的選修課程,為學生提供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的空間。大學生能夠通過對公選課的學習獲得感興趣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性的實用技巧,真正滿足個人綜合素質優(yōu)化和精神成長的需要。開設公選課是開闊大學生知識視野[10]、增強學生競爭能力和適應社會發(fā)展能力的有效途徑。公選課在日常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會在學校采取各類積極有效措施中迎刃而解。
[1] 戚鵬.對加強高校公選課教學管理的思考[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7(1):50-51.
[2] 張國政.高校公選課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為例[J].河南科技,2013(8):235-237.
[3] 喬玉香.地方高校公選課教學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12):92-94.
[4] 張麗.高校公選課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對策[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1):135,165.
[5] 錢厚斌.加強高校公選課教學與管理的探索[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2):105-107.
[6] 彭曉波,孫連昌,張慶堂.淺談高校公選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158-159.
[7] 田炯.高校公選課問題的思考與建議[J].科技信息,2012(25):163.
[8] 申鳳君,楊蕓,申鳳玲.高校公選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96-99.
[9] 王穎,盧素改,周新健.高校公選課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132-135.
[10]關勤.加強公選課建設 提高公選課教學質量[J].浙江工程學院學報,2004(4):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