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振宇,劉 陽,歐陽鈞 (南方醫(y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教研室,廣東省醫(yī)學生物力學重點實驗室, 廣州 510515; 通訊作者)
口腔醫(yī)學專業(yè)本科學生的教育,應該將專業(yè)知識教育和全面素質教育緊密相結合??谇唤馄噬韺W是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學習的第一門口腔醫(yī)學專業(yè)知識課程,要求學生不僅要有扎實專業(yè)基礎知識和良好的操作能力,同時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探索創(chuàng)新意識[1]。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探討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使剛剛接觸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基礎的學生對口腔解剖生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偨Y4年的教學探索與實踐,主要針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素質與能力培養(yǎng)。
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中,由于牙體解剖結構復雜,同一組牙中數目多,解剖結構差異小;頭頸部諸骨解剖結構不規(guī)則,血管神經走行密布,相互毗鄰空間的位置關系很難理解?!皯檬亲詈玫睦蠋煛?,在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始終貫穿“解剖結構形態(tài)與生理功能緊密聯(lián)系”的理念。課前預習時了解各種口腔解剖結構的常見臨床范圍;授課時恰當設計情景導課、實物導課、復習導課、懸念導課等多種導課方法;課堂教學增加師生活動,采用教學課件常規(guī)講解、觀看相關錄像、問題為基礎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循證口腔醫(yī)學(evidence-based dentistry,EBD)等多種模式學習理論課;課后總結臨床常見病例中的應用,撰寫綜述闡述臨床及科研新技術與解剖的關系[2,3]。
在靈活多變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習熱情,使學生理解不同的解剖結構會產生生理功能差異,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達到學生的思路與教師的講解同步一致,讓機械零碎的解剖結構變得容易分辨和記憶。學生靈活掌握了口腔解剖生理學課程,并與臨床常用的專業(yè)基礎知識相結合,為口腔各個臨床專業(yè)課程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
口腔解剖生理學課程是學習各門口腔醫(yī)學專業(yè)課的基礎,要讓學生明白學習解剖是一個長期任務,因此應遵循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一個階段,在學習口腔解剖生理學時,主要是建立一個囊括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基本知識的解剖知識框架,達到熟悉程度,必須掌握基本定義、主要結構特點。第二個階段,在學習口腔各門臨床課程時,貫穿學習相關內容的解剖基礎知識,達到掌握相關解剖的程度。第三個階段,進入臨床實習階段,根據不同的實際病例,結合臨床實際,再一次學習相關疾病的解剖學基礎,達到熟練掌握相關解剖的程度。講授理論課時,為了達到預習的目的,讓學生提前查閱資料,自己做出相關章節(jié)的課件,并和教師的課件制作思路和方法對比,從而發(fā)現要掌握的重點知識。在雕牙課講解之前,先給予學生一套牙體雕刻的錄像,按照錄像的方法雕刻牙齒;上課時首先檢查學生的作品,然后再講解差異和不足。頭頸部局解實驗課前,指導學生應用網絡資源,鞏固并豐富自己的解剖知識,學會解剖簡圖的描繪,關注新知識和新技術與解剖的關系[4]。利用計算機三維軟件對牙體、頜骨的CT等影像圖片進行數字化重建,加強對于骨性結構的空間概念,有利于頜面部影像資料的識別以及頭面部斷層解剖的學習[5,6]。這種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不但有利于學校課堂的學習,教會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而且也使學生逐漸更新自己的知識,有利于其以后職業(yè)生涯中的再教育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對維持教學效果有長遠的意義。
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具有特殊性,醫(yī)生臨床操作培養(yǎng)至關重要??谇唤馄噬韺W實驗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與口腔臨床密切相關的操作,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相關技術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石膏牙的雕刻學習,在掌握基本的刀法、成功雕刻合乎標準石膏牙的同時,實際上是把理論課中的牙體解剖要點實物化,進一步鞏固解剖結構要點;在這個階段,培養(yǎng)學生不僅操作過程規(guī)范化,正確使用手指作為支點,注意操作過程中的衛(wèi)生,也要有優(yōu)美的工作姿勢,并且能對完成作品進行評判、改進,以奠定臨床操作基礎。局部解剖實驗課中,要學生明白手術的過程應是沒有錯誤動作與多余動作的解剖過程,注意解剖中的操作技巧、血管神經解剖顯露的訣竅以及深部解剖結構的空間位置關系,以奠定頜面外科的基礎[7]。同時鼓勵學生利用數碼相機對重點和感興趣的解剖結構進行拍照,并和解剖圖譜進行對照,也可以把學生的攝影作品在同學中展出,培養(yǎng)學習興趣,從一個“要我學”被動過程轉變?yōu)椤拔乙獙W”的主動過程[8]。
在口腔解剖生理學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創(chuàng)新意識,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教科書中講解的是重要的和常規(guī)的解剖結構,和臨床實際中遇到的病例會有所差異,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注重探索及創(chuàng)新的培養(yǎng)才可以達到口腔醫(yī)學專業(yè)發(fā)展的要求[9]。因此,我們主要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給予學生相關臨床病例,讓他們去圖書館、上網查閱資料,必要時自己制作幻燈片,多種渠道學習相關解剖知識,并對臨床癥狀產生的原因進行簡單推理和分析,嘗試做出簡單的診斷及處理。討論講解后,學生對于自己的正確見解產生成就感,建立信心,更加有興趣探索學習[10]。在掌握一定知識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課后利用網絡進行相關病例的學習,總結解剖知識在新的技術方法中的應用,明確解剖知識的重要地位。經過不斷探索,培養(yǎng)了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科學思維的能力。
隨著時代發(fā)展,口腔治療不僅局限于病痛的去除、功能的恢復,越來越注重口腔美學。美學相關的治療在口腔中占有比重不斷增大,因此我們更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美學意識。課堂講授時讓學生明白口腔審美意識和個人的教育、修養(yǎng)、地域、文化背景有著密切關系,但是口腔美學標準的建立與口腔解剖結構正常的形態(tài)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一定要注意各種正常解剖結構形態(tài)的掌握。不論牙體的解剖美學,或是頜面部的解剖美學,都有一定的解剖標準,但也要注重個體的差異;講究美學統(tǒng)一的同時,也要注重協(xié)調性。作為口腔醫(yī)學專業(yè)醫(yī)生,一定要有自己良好的審美意識,不但符合口腔美學的標準,又要跟隨時代變化,還要滿足自己和病人的審美標準。
在口腔解剖生理學學習過程中,把學生分成4-6人的學習小組。理論課的PBL教學也適合在團隊中進行,課前預習時集體準備,課堂討論時相互提問、講解,課后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雕牙實驗課學習時,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理論要點、修正雕牙過程中的缺陷、評判雕牙的作品。在口腔局部解剖實驗課中,要求小組成員之間合理分工、協(xié)同配合、互相交流,在時間和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每一個學生都能準確尋找到所要求的解剖結構,同時也熟練了口腔頜面外科操作的基本技能。無論是理論課或是操作課,讓每一個團隊成員都能感受到團隊協(xié)作精神的存在,明確團隊協(xié)作是成功的基礎,是高績效的靈魂。
培養(yǎng)口腔醫(yī)學專業(yè)本科學生具備良好專業(yè)素質的教育工作任重道遠,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本身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指導學生掌握扎實的基本專業(yè)知識,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思考方法。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操作能力,才能為以后學習臨床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1] 崔占軍,趙凱冰.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新模式[J].解剖學研究,2011,33(5):387 -390.
[2]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J].中國高教研究,2004,(10):61 -62.
[3] Maggio LA,Jeffery KM.Helping a dental school put the“e”in evidence-based dentistry[J].J Med Libr Assoc,2008,96(2):152 -155.
[4] 趙洪.研究性教學與大學教學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71 -75.
[5] 張云龍,陶偉,尚波,等.虛擬解剖學實驗室在高等醫(yī)學院校的應用現狀與分析[J].解剖學研究,2011,33(4):310 -311.
[6] Mehrabi A,Glückstein C,Benner A,et al.A new way for surgical education-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computer-based training module[J].Comput Biol Med,2000,30(2):97 -109.
[7] Korf HW,Wicht H,Snipes RL,et al.The dissection course-necessary and indispensable for teaching anatomy to medical students[J].Ann Anat,2008,190(1):16 -22.
[8] 杜趙康,王勇,楊開明,等.解剖數碼互動系統(tǒng)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與展望[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9,17(2):77 -78.
[9] 李紅,侯本祥.病例為引導的教學法在口腔本科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北京口腔醫(yī)學,2009,17(1):53 -54.
[10] 徐曉,初國良,余菁,等.人體解剖學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解剖學研究,2006,28(3):234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