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靜(江蘇省張家港市乘航小學)
最早在教育學意義上運用“情境”一詞的是美國哲學家杜威,他提出“思維起于直接經驗的情境”,并把情境列為教學法的首要因素.而最早把情境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法的是英國,從20世紀20年代英國開始的一種以口語能力培養(yǎng)為基礎、通過強調有意義的情境進行目的語基本結構操練的教學法,也就是強調在“有意義的”情境或模擬的情境中進行教學.情境學習理論的研究者認為,知識是在以規(guī)范方式來組織的真實場景和應用中呈現(xiàn)的,學習往往是在真實情境中發(fā)生的.因此,學習是發(fā)生于特定情境中的知識的構建過程,其中知識不是一種惰性的或死板的現(xiàn)象,而是可以靈活運用的概念工具.知識是惰性的還是積極靈活的,取決于學生學習的情境與方式.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xiàn)和善模仿的特點,他們愛玩、愛唱、愛畫、愛參與活動,聽覺靈敏,大腦中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情境學習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學習方式之一.所以創(chuàng)設情境一定要符合教材的編排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一定的原則,最大可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那么,究竟什么是情境教學呢?情境教學就是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形象,創(chuàng)設具體的、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以教學內容為中心,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引入或創(chuàng)設情境,其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這里所指的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環(huán)境,是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背景的綜合體,具有文化屬性.對英語課堂教學來說,適宜的教學環(huán)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動、豐富的學習材料,還可以提供在實踐中運用語言知識的體會,促進語言知識、交際技能與情感體驗的連接,促進課內向課外的遷移,讓學生在生動的應用活動中理解所學的知識.學習情境越真實,學習構建的知識就越可靠,越容易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對于脫離真實情境并簡化了的語言知識,學生只能達到刻板的、不完整的、膚淺的理解.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切實可行、能為學生接受的途徑和方式.因此創(chuàng)設“情境”行教學,可以使學生仿佛有置身于英語的世界里,有比較真實的感覺.課堂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積極地學習,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可以大大加強語言信息的輸入,產生語言內化,做到學以致用,從而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英語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有很多,但最基本的就是教師預設的教學情境和在課堂中隨機生成的情境.教學預設就是教師的教學設計,反映教師的教,集中體現(xiàn)教師的理念、智慧、機智和經驗等要素,是為了有效開展課堂教學,完成計劃中的教與學的任務.教師對課堂中即將發(fā)生的活動、計劃、達成的目標進行預先的設計與勾畫,創(chuàng)設出有利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課堂情境.而意外之時就是新的情境生成之時,就是課堂中的生成性教學情境.
章兼中教授認為,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有在真實的語言情境或模擬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組織思維,理解具體情境中所傳遞的信息和語言材料,觸景生情,激發(fā)表達思想的欲望,從而促進培養(yǎng)運用外語理解和表達思想的能力.對于小學生的英語學習來說,預設教學情境尤其具有積極的意義.如何進行預設性的情境創(chuàng)設呢?
主要有實物或模型、圖片、掛圖、簡筆畫等.簡筆畫、實物、模型和圖片主要用于詞匯的教學,而食品、服裝可直接用實物,加強感官效果,突出真實性.生動形象的模型、色彩鮮艷的圖片對于那些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找到的東西也是行之有效的.掛圖可用于比較簡單的對話,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例如教有關動物的單詞時,教師可以預先請學生帶許多動物玩具,把教室布置成“小動物園”;還可以利用簡單易行的簡筆畫,在這個情境中,教師一邊畫畫,一邊教讀,學生們興趣盎然.之后可以進行聽單詞指動物的活動,教師請學生聽到單詞,把相應的玩具動物或簡筆畫指認出來.這樣的教學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疊驗.多數(shù)學生聽到單詞后,能正確地把相應的玩具動物認出來.同時,對于還沒有聽清楚的學生,又增加了一次熟悉的機會,學生們很快掌握了這些動物類的單詞.
像錄音、錄像、電視、VCD、CAI課件等,能為學生提供真實自然的語言,使教學變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讓學生置身于以英語為母語的環(huán)境中,體驗英語的實際運用.在現(xiàn)代化電教設備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讓學生多看、多聽,獲取最大的信息量.學生從錄像中能看到生動的畫面,可以幫助他們加深對某個句型、某個詞匯的理解.
從錄音機里能聽到純正地道的英語口語、繪聲繪色的對話,這就在不知不覺的模仿中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語感.例如,在復習“水果”的單詞時,如果只拿學生熟悉的蘋果來反復使用,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課間創(chuàng)設一個活動的情境.先讓學生看屏幕,并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判斷和記憶.畫面上先出現(xiàn)一個蘋果,跳出“one apple”,再出現(xiàn)兩個蘋果,跳出“two apples”;接著以此類推學習其他的復數(shù)單詞.“復數(shù)—S”呈現(xiàn)的形式新奇而引人注意,并用紅色顯示,強調復數(shù)形式.教師在此基礎上,啟發(fā)學生思考其中的規(guī)律,并加以歸納總結,以便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教師的形體語言即教態(tài),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對教學情境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的作用,可以使學生獲得最直觀、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去,更好地掌握有聲的語言.學習數(shù)字單同,教師可以把學生圍成圈,教師在圈中間畫一個大鐘,分成十二格,并在格子里標上數(shù)字“1—12”表示時間.教師先帶領學生在格子外跳,跳一下數(shù)一數(shù),同時用手勢表示數(shù).學生基本學會后,由教師做手勢,一組學生發(fā)命令,一組學生跳格子,練完了再交換.這里,教師充分利用跳、手勢等身體語言,著力創(chuàng)設一個數(shù)字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其中得到充分的訓練,教學效果很好.同時,教師通過表情讓情境的表現(xiàn)更加豐富,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教師親切的目光、期待而專注的眼神可以使學生產安全感,縮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感情距離;教師熱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瀟灑得體的身姿手勢,無時不在感染著學生.
此外,在實際的情境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運用音樂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這些情境完全可以與以上三種情境混合使用,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講故事聽音樂,可以利用猜謎語來進行競爭情境.每一堂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都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據(jù)教材需求來設計合適的教學情境.
另一方面是生成的教學情境,這種學習方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時常能得到體現(xiàn),其間折射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例如在高年級學習購物對話時,自覺地加入一些以前學過的日常用語,使對話顯得有血有肉,自然完整,更加形象具體.學生加進句子Can I help you?They’re very nice.How much?有的學生甚至拿出了真的錢進行表演,使對話表演顯得非常真實,筆者對此及時加以表揚和鼓勵,這使其他小組的學生紛紛效仿,使下面的表演變得更精彩.這其中,展現(xiàn)了小學生正在形成的新舊知識的遷移能力與互補能力,具備了一定的語言鏈接能力.
綜上分析,情境可以使學生產生言語的動機,并提供言語的材料,促進其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利用各種方式,巧妙運用各種教學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多方面地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多渠道地獲得信息,讓學生用心去體驗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在情境中交流、發(fā)展,從而使學生較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同時,在實際的教學中還要結合其他的教學方法,取長補短,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以實用性教學和提高素質為目的,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王英紅,應重視英語教學中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07年32期
姜學高,反思現(xiàn)代英語教學[J].學苑教育,2010年05期
楊長萍,“分組互動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0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