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卉
在山東濰坊市北海雙語實驗小學有一間“幸福教室”,教室里有32名來自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孩子和班主任李虹霞老師。教室四周布滿了學生的作品:繪畫、書法、工整的作業(yè)展覽和各式各樣的手工制作……這里的孩子各個充滿了自信和快樂。這是一間像家一樣親切溫馨的教室。
孩子們動情的朗誦《我的祖國·我的母語》讓我心潮澎湃,一首《光陰的故事》唱出了孩子們稚嫩的夢想,悠揚的葫蘆絲吹出了美麗的《神話》,整齊的口風琴吹奏出飄落的《雪絨花》……如果沒有班主任李老師的介紹,真不知這群多才多藝的孩子們多數來自農村。在這間“幸福教室”里,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也應該欣賞他、擁抱他、贊美他?!弊鳛橐幻處?,學生就是我們的孩子,當別人把你的學生看“扁”的時候,你千萬要把他們看“圓”!李老師就是這么做的,她認識到這32個孩子每個人都有長處,努力去尋找、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不斷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使其閃光點充分燃燒。我覺得,作為老師,就應該像她這樣,積極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與長處,以賞識的眼光看待每個孩子,使他們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
“給孩子一個機會吧!就像孩子學走路的時候,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堅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來。”在李老師的“幸福教室”里充滿了各種機會:她教育孩子們熱愛自己、熱愛他人、熱愛藝術、熱愛生活;她的教育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的;在她的課堂中,時刻在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充滿了人情味兒,充滿了生命力。
“幸福教室”里還有各種的美,教室設計裝潢布置的美,學生作業(yè)工整的美,作品精巧的美,而最吸引我的是孩子們自然散發(fā)出的藝術素養(yǎng)的美。學生通過各種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才藝展示讓我領略到各種不同的美:配樂朗誦中華彩的美,古箏合奏中淡雅的美,口風琴齊奏中熱烈的美,葫蘆絲吹奏中幽靜的美,大合唱中雄壯的美。各種的美感交織在一起,感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幸福教室”中的學生是一群愛美的學生,在學習中他們展示了集體純樸的自然美,在活動中體現了班級的藝術美。播撒這些美的使者正是班主任李老師,她也是班級美育的實施者。她教育孩子們要有修養(yǎng),既要有文化修養(yǎng),更要具有藝術修養(yǎng)。修養(yǎng)越高,認識美的視野就更廣闊,識別美的能力就會越強,就不會被那些庸俗、低劣的東西所迷惑。讓學生更多地掌握各種樂器演奏的能力,是提高藝術修養(yǎng)的一種方法。她把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都搞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吸引學生積極參加,不管是優(yōu)美動聽的歌唱,還是委婉激昂的朗誦,無不蘊含著藝術魅力,對學生們幼小的心靈起到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更能夠培養(yǎng)他們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成績都是暫時的,而內心世界的活動是相伴一生的。作為老師能夠把學生引往一條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之路,那就是做老師的真正成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工作的最后結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而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見分曉的。”李虹霞老師用愛心、真心、耐心,引導她的學生走向健康、走向成功、走向幸福。這種幸福是自己給予的,是學生給予的,更是每天都在發(fā)生的。這種幸福的感覺持久彌漫在這間“幸福教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