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超
(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qū)中醫(yī)院 河北唐山 063300)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醫(yī)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實質(含肺泡壁,即廣義上的肺間質)炎癥,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感染性疾病之一[1]。其總體病死率居傳染性疾病的首位[2]??垢腥局委熓荂AP治療的最主要環(huán)節(jié),對于控制病情和改善預后及其重要。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指南》推薦對于需入院治療、但不必收住ICU的患者給予第二代頭孢菌素類或聯(lián)合靜脈注射大環(huán)內酯類,或靜脈注射呼吸喹諾酮類藥物。我們應用莫西沙星與頭孢呋辛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住院CAP的患者50例,并對其進行評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7月~2013年10月入住我院的CAP患者100例,入選對象:①年齡18~70歲;②符合CAP診斷標準;③適合住院治療,且1<CURB-65評分≤3CAP患者。排除標準:①妊娠、哺乳期婦女;②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或造血功能障礙、出血傾向及出血性疾病患者;③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患(包括有癲癇等抽搐史);④腫瘤及免疫功能缺陷者(HIV陽性、長期應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⑤有吸毒、酗酒史者;⑥對青霉素或頭孢菌素類藥物或喹諾酮類藥物過敏者。⑦確診的肺結核、支氣管擴張、阻塞性肺炎。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A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18~67歲,平均(45.3±8.4)歲;對照組(B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17~70歲,平均(44.1±8.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A組給予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 (德國拜耳公司提供)0.4 g靜滴,1次/d,療程7~14 d;B組應用頭孢呋辛(哈藥集團制藥總廠生產)靜滴,3.0g2次/d,阿奇霉素(亞寶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供)0.5g,1次/d,靜滴,療程7~14d。兩組均酌情加用鎮(zhèn)咳祛痰及解熱鎮(zhèn)痛藥物對癥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體溫、呼吸頻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癥狀(咳嗽、痰量、胸痛等)、體征(肺部啰音)等變化。用藥前后進行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C反應蛋白、肝腎功能、心電圖、胸部X片或胸部CT及痰、血液細菌培養(yǎng)和血清學檢查;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1.4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jù)衛(wèi)生部頒布的《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臨床療效分級標準[3]。痊愈:癥狀、體征完全恢復至正常,病原菌清除;顯效:病情明顯地恢復,病原菌已清除,癥狀、體征、實驗室3項中有1項未恢復正常;進步:病情好轉,病原菌、癥狀、體征、實驗室4項中有1項未恢復正常;無效:用藥72 h病情未有改善甚至加重。痊愈率加上顯效率即為總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A組痊愈37例,顯效9例,進步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2.0%;B組痊愈34例,顯效7例,進步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2.0%。A組總有效率高于B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細菌學比較 A組分離出細菌20例,陽性率為40.0%;細菌清除17例,清除率為85.0%。B組分離出細菌18例,陽性率為36.0%;細菌清除13例,清除率為72.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 A組有4例發(fā)生不良反應,其中1例輕微胸悶,2例出現(xiàn)輕微頭痛,1例出現(xiàn)靜脈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8.0%;B組有5例發(fā)生不良反應,其中1例皮疹,2例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2例靜脈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0.0%。兩組間不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較輕,未影響治療,對癥處理后癥狀緩解,無抗生素相關的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異常發(fā)生。
盡管醫(yī)學有了很大進步,但過去40年中CAP的病死率幾乎并沒有什么改變[4]。而且其致病原的組成和耐藥特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也不斷變遷。劉又寧等[5]對我國2003~2004年7個城市的665例CAP患者進行病原學檢測并得出結論,非典型病原體尤其是肺炎支原體感染在CAP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細菌合并非典型病原體的混合感染占10.2%。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仍為常見的致病細菌,我國致CAP肺炎鏈球菌對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的耐藥率高達75.0%以上。對于CAP患者,初始抗感染治療方案的正確與否是決定治療成敗的關鍵,對于一般人群發(fā)生CAP時應選用覆蓋這些常見病原體的藥物,爭取初始治療成功。所以依據(jù)指南應用第二代頭孢菌素類聯(lián)合靜脈注射大環(huán)內酯類或靜脈注射呼吸喹諾酮類藥物方案顯然更為合理。
莫西沙星為第四代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它通過抑制細菌拓撲異構酶Ⅱ和Ⅳ的酶活性,對大多數(shù)革蘭陽性菌、厭氧菌、衣原體和支原體有強抗菌活性,特別是對一些獲得性肺炎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具有較強的殺菌能力。它具有良好的藥動學特性,半衰期長,組織滲透性強,在肺部組織中包括肺泡巨噬細胞、上皮黏液細胞、支氣管黏膜中的濃度明顯高于血漿藥物濃度。莫西沙星上的7-位二氮雜環(huán)取代基可以明顯的阻斷細菌對于藥物的排泄能力,降低了耐藥菌株的產生。本文研究顯示,莫西沙星治療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臨床總有效率和細菌清除率分別為92.0%和85.0%,而頭孢呋辛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組分別為82.0%和72.2%,兩組患者在臨床療效和細菌清除率上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兩組病例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未見明顯差異。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莫西沙星單藥與頭孢呋辛聯(lián)合阿奇霉素的療效與安全性進行比較顯示:莫西沙星單藥治療CAP療效優(yōu)于頭孢呋辛聯(lián)合阿奇霉素,且莫西沙星單藥治療具有使用方便、患者依從性好的特點,值得臨床應用。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6,29(10):651
[2]尹紅軍,王浩天,劉 遠,等.社區(qū)獲得性肺炎160例初始治療回顧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13,26(5):9
[3]中華醫(yī)學會,中華醫(yī)院管理學會藥事管理專業(yè)委員會,中國藥學會醫(yī)院藥學專業(yè)委員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4,84(22):1857
[4]俞森洋.重視社區(qū)獲得性肺炎[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1
[5]劉又寧,陳民鈞,趙鐵梅,等.中國城市成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學多中心調查[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6,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