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景
信訪人應采用走訪形式,到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上一級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對跨越本級和上一級機關提出的來訪事項,上級機關不予受理。近日,國家信訪局發(fā)布《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據介紹,這是國家信訪局針對類似問題首次出臺系統(tǒng)化的專門文件。今年5月1日起實施。
毋庸諱言,越級上訪,勞民傷財。如同大病小病都往三甲醫(yī)院跑,也是一種資源浪費。但是,不受理越級上訪,基層信訪能否公正合理逐級地解決問題,這無疑是對信訪新規(guī)的最大挑戰(zhàn)。對此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不越級上訪,問題能得到解決嗎?”若問題能夠解決在基層,恐怕沒人會選擇越級上訪。畢竟,誰都不會吃飽了撐的沒事干去瞎折騰?;诖?,“不受理越級上訪”這一規(guī)定的初衷雖好,但還需要具備關鍵前提。
我們知道,“不受理越級上訪”并非限制公民信訪權利,其目的是壓實屬地責任,規(guī)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引導群眾依法逐級走訪,使群眾合理合法訴求得到及時就地解決,使信訪問題在基層屬地得到妥善解決,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眼下,公眾最為關注的是,“不受理越級上訪”會不會讓信訪效率大打折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把矛盾上交變成矛盾下移?,F實當中,在一些地方基層,群眾有冤無處伸,有狀無處告,被逼得走投無路,才選擇上訪這條路,如果把“越級上訪”這條路堵死了,結果會是怎樣?看來,“不受理越級上訪”要順利推進并取得實效,必須具備以下幾個關鍵前提。
首先是讓信訪回歸法治路徑。有調查顯示,現在有九成民眾“不信法律信上訪”,一些人一旦遇到了不平等不公正,寧可信“青天”卻不信法律。所有問題都可能轉化為上訪問題,而且很多原本可以通過法律解決的問題,卻硬生生地變成了上訪問題。讓人欣喜的是,去年1月開始,全國政法機關分批進行涉法涉訴信訪改革試點,去年10月試點在全國推開,群眾到黨政信訪部門反映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少了,選擇司法渠道進行申訴多了。這是“由訪轉法”逐步回歸法治軌道的一個好現象。
其次是把信訪問題解決在基層。信訪工作,重在基層?;鶎蛹仁侨罕娦旁L的源頭,又是解決信訪反映問題的關鍵。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預防和解決基層發(fā)生的信訪問題,縣級是關鍵?!庇浀脜枪僬幕貞浬綎|工作的文章曾這樣說道:“信訪部門是個‘窗口’,從這里能看出群眾的情緒,看出基層的工作,如果群眾有日子過不去,信訪是控制不住的?!弊阋娮龊没鶎有旁L工作,對于預防和解決發(fā)生的信訪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簡言之,只要基層的問題絕大多數能夠在基層一一得到化解,就可以有效醫(yī)治“越級上訪”頑疾。
再者,要增強基層政府公信力??陀^而言,越級信訪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政府機關正常的工作秩序,影響了社會穩(wěn)定,這個大道理不言自明。為什么有些群眾偏要“越級上訪”,且“越級上訪”所付出的代價會更大,并不保證百分之百解決問題。這是因為,群眾的潛意識里信“上”不信“下”,認為只有越級上訪才能解決問題。在社會轉型期,“公信力”是政府能否執(zhí)政為民的重要晴雨表。特別是與群眾聯(lián)系密切的基層政府,如何提升公信力更是必須直面的一個現實課題。當務之急,要盡快提升基層政府的公信力,讓民眾信得過基層政府,必須在以人為本、維護群眾利益的基礎上,堅持依法行政,提升辦事效率,如此方可減少或根治“越級上訪”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