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心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南國商學(xué)院,廣東 廣州510545)
中國翻譯理論界一直認為翻譯有2大方法:一是“直譯”,二是“意譯”[1](P10)?!爸弊g”和“意譯”是百年難題,“直譯”和“意譯”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2](P79)。關(guān)于“直譯”和“意譯”的定義和解釋林林總總,莫衷一是。
下面引用幾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翻譯教材中的“直譯”和“意譯”的不同定義和解釋。
《科技英語翻譯》第10頁:“1.直譯 直譯就是基本保持原文表達形式和內(nèi)容,不做大的改動,同時要求語言通順易懂,表述清楚明白。直譯所強調(diào)的是‘形似’,主張將原文內(nèi)容按照原文的形式(包括詞序、語序、語氣、結(jié)構(gòu)、修辭方法等)用譯語表達出來,如:Physics studies force,motion,heat,light,sound,electricity,magnetism,radiation,and atomic structure.物理學(xué)研究力、熱、光、聲、電、磁、輻射和原子結(jié)構(gòu)。2.意譯 所謂意譯,是將原文表達的內(nèi)容以一種釋義性的方式,用譯語將其意義表達出來。意譯強調(diào)的是‘神似’,也就是不拘于原文在詞序、語序、語法結(jié)構(gòu)等方面的形式,用譯語習(xí)慣表達方式將原文的本意(真實 含 義)翻 譯 出 來。如:The law of reflection holds good for all surfaces.反射定律對一切表面都適用?!保?](P10)該教科書“直譯”和“意譯”定義的根本區(qū)別是,“直譯所強調(diào)的是‘形似’”,主張將原文內(nèi)容按照原文的形式用譯語表達出來?!耙庾g強調(diào)的是‘神似’”,“也就是不拘于原文在詞序、語序、語法結(jié)構(gòu)等方面的形式”。該教科書“直譯”的定義是:“直譯”就是基本保持原文表達形式和內(nèi)容,不做大的改動,原文的形式包括詞序、語序、語氣、結(jié)構(gòu)、修辭方法等基本保持和不做大的改動該表述很模糊,很難操作。
比如,編著者解釋“意譯”所用的例句“The law of reflection holds good for all surfaces.反射定律對一切表面都適用?!笔菍υ谋磉_形式和內(nèi)容的基本保持和不做大的改動可是例句卻是“意譯”的例句,而不是“直譯”的例句。
《英漢互譯——理論與技巧》第8頁:“Literal translation does not mean word-for-word translation.Superficially speaking,it means‘not to alter the original words and sentences’;strictly speaking,it strives‘to keep the sentiments and style of the original’.It takes sentences as its basic units and takes the whole text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3](P8)
這段話的譯文是:“直譯不意味著‘字對字’翻譯。表面上說,直譯‘不改變原文的詞和句子’,嚴格地說,直譯‘盡量保持原文的感情和風(fēng)格’。直譯把句子作為基本單位,同時在翻譯過程中,考慮整個文本?!保üP者譯)
教材編著者的“直譯”定義不同于上面教科書的定義。
此教科書的直譯定義是:(1)直譯不是“字對字”翻譯。(2)直譯不改變原文的詞和句子。(3)直譯盡量保持原文的感情和風(fēng)格。(4)直譯把句子作為基本單位,同時在翻譯過程中考慮整個文本。
“直譯”和“意譯”只與詞義有關(guān),與詞語組合形式無關(guān)。
“直譯盡量保持原文的感情和風(fēng)格”中的“盡量”2字使得定義變得模糊不清而難于操作?!爸弊g把句子作為基本單位,同時在翻譯過程中,考慮整個文本”的含義模糊不清,很難理解,無法操作。
“直譯不是‘字對字’翻譯”與“直譯不改變原文的詞和句子”相互矛盾。
“字對字”翻譯就是不改變原文的詞和句子的翻譯。如:Physics studies force,motion,heat,light,sound,electricity,magnetism,radiation,and atomic structure翻譯成“物理學(xué)研究力、熱、光、聲、電、磁、輻射和原子結(jié)構(gòu)?!边@樣的翻譯就是不改變原文的詞和句子。
該定義和解釋是相互矛盾的。
教科書的“直譯”例子是表示death(死)的翻譯。教科書說the long sleep“直譯”譯文是“長眠”。pass away“直譯”譯文是“去世”。
可是筆者按照該教科書的定義判斷認為the long sleep譯為“長眠”是直譯,這個例子達到了“直譯不改變原文的詞”這個要求,沒有達到直譯的其他要求;pass away譯為“去世”,這個例子既沒有達到“直譯不改變原文的詞”這個要求,又沒有達到直譯的其他要求。
教科書又說,表示death(死)的翻譯,pass away翻譯成“去世”,breath one's last翻譯成“斷氣”,go to one's eternal rest翻譯成“安息”等都是“直譯”,可是這些譯文都“改變了原文的詞”,怎么能夠算是“直譯”呢?教科書把它們當做“直譯”,是不能自圓其說的。
(1)將稠油、水和金屬鹽按預(yù)設(shè)配比裝入石英管內(nèi),然后密封在耐高溫、高壓的反應(yīng)釜中。向反應(yīng)釜內(nèi)反復(fù)充入1.20 MPa的高純氮氣,維持反應(yīng)釜內(nèi)為高壓狀態(tài),并排除反應(yīng)釜內(nèi)的空氣。同時,用外接在反應(yīng)釜出口的壓力表對反應(yīng)釜內(nèi)的壓力進行在線檢測,使壓力保持在0.60 MPa,檢查反應(yīng)釜的氣密性。
《英漢互譯——理論與技巧》第8頁繼續(xù)說:
Free translation i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gen-erally used to convey the meaning and spirit of the original without trying to copy its sentence patterns or figures of speech.[3](P8)這段話的譯文是:“意譯是一種選擇性方法,一般用于傳達原文意義和精神、不照搬照抄原文句型或者修辭格。”(筆者譯)該教科書認為“直譯”注重形式,而意譯不注重形式,只注重原文意義和精神、不照搬照抄原文句型或者修辭格。
五四以來,譯界圍繞這2個名詞所涉及的爭論非常激烈。
女人六點半鐘到崗,換上洗得干干凈凈的白大褂,便拿著聽診器去查房。她對病人好,不是自己說出來的,而是那些病人褒獎給她的。你想想一個病人說了,或者兩個病人說了,那是偶然,但十幾個甚至于上百個病人說了,還不說明問題嗎。病人可都是走馬燈似的在醫(yī)院里走動呀,住一陣子就走的有,成年住院的也有,他們都說這個醫(yī)生好,這很難得的。要知道那些病人是絕對不會看你哪個醫(yī)生的臉蛋長得好看的,他們是需要你高超的技術(shù)和溫馨的護理,用來減輕他們的病痛和去除疑難雜癥的。
除此之外,SEW還帶來了從德國引進的最新的五軸聯(lián)動并聯(lián)機器人。這是在傳統(tǒng)三軸并聯(lián)機器人的基礎(chǔ)上,增加兩根平行旋轉(zhuǎn)軸的從而推出的五軸機器人,通過一個軸轉(zhuǎn)動,同時另一個軸使產(chǎn)品翻轉(zhuǎn),低齒隙行星伺服減速機保證機器人的控制精度達到毫米級以上。據(jù)靳棄疾先生介紹,其通過SEW五個伺服電機,全新一代運動控制器,多軸伺服驅(qū)動器及高動態(tài)伺服電機,控制終端的五軸聯(lián)動,實現(xiàn)五個自由度的運行。靳棄疾先生特別強調(diào),SEW除了五軸并聯(lián)機器人外,還能夠根據(jù)客戶個性化需求,為客戶定制化數(shù)學(xué)模型,實現(xiàn)不同客戶獨特的的機器人運行。
There is no pot so ugly it can't find a lid.[3](P9)“直譯”譯文:再丑的罐兒也不愁配個蓋兒或者罐兒再丑配個蓋兒也不愁[3](P9)?!耙庾g”譯文:再丑的姑娘也不愁找不到婆家或者丑女不愁嫁[3](P9)。顯然,該教科書“直譯”和“意譯”的定義與它們的例子相互矛盾。
“直譯”定義說,“直譯”“不改變原文的詞和句子”??墒?There is no pot so ugly it can't find a lid翻譯成“再丑的罐兒也不愁配個蓋兒或者罐兒再丑配個蓋兒也不愁”已經(jīng)大大地改變了原文的詞和句子。
《新英漢翻譯教程》說:“直譯指的是翻譯時要盡量保持原作的語言形式,包括用詞、句子結(jié)構(gòu)、比喻手段等,同時要求語言流暢易懂,直譯并不是‘字對字’,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4](P286)。
上面“直譯”的定義強調(diào)的同樣是形式。因此,“直譯”的定義很模糊,很難操作。定義的中心意思是“直譯指的是翻譯時要盡量保持原作的語言形式”?!氨3衷鞯恼Z言形式”意義很明確,“語言形式”指的是“詞、句子結(jié)構(gòu)、比喻手段”?!氨3衷鞯恼Z言形式”的意思是保持原作的詞、句子結(jié)構(gòu)、比喻手段。
可是“盡量保持原作的語言形式”,使得意義明確的“保持原作的語言形式”變得模糊不清。怎么才是“盡量保持”呢?筆者認為教科書的“直譯”的定義由于“盡量”2字使得一個本來清楚明了的“直譯”定義變成為一個模糊不清、無法操作的定義。
“直譯”的定義還“同時要求語言流暢易懂”。“直譯”的定義與“歸化”翻譯策略一模一樣了。
實驗組患者主訴良好達到100%(55例),并表示愿意再次接受檢查治療;常規(guī)組患者主訴良好,且表示愿意再次接受診療的患者占比76.36%(42例),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X2=14.7423)。
“直譯”和“意譯”的定義林林總總,莫衷一是。
誰都知道巴比倫人熱衷于邏輯甚至對稱。吉利的號碼用了錢幣支付,不吉利的號碼用監(jiān)獄里的日日夜夜折合,這種現(xiàn)象不合情理。某些道德家認為擁有錢幣不一定表示幸福,另一些幸運的形式也許更為直接。
諾曼·夏皮羅(Norman Shapiro)主張“歸化”翻譯,他說:“我做翻譯的目的是產(chǎn)生一個透明得看起來不像翻譯的文本?!薄昂玫淖g文好像一塊玻璃?!保ā癐 shall translate as the attempt to produce a text so transparent that it does not seem to be translated.”“A good translation is like a pane of glass.”)[6](P119-119)
魯迅1935年在《且介亭文二集·“題末定”草》一文里談及他本人翻譯的《死魂靈》時說:“動筆之前,就先得解決一個問題:竭力使它歸化,還是盡量保存洋氣呢?……只求易懂,不如創(chuàng)作,或者改作,將事改為中國事人也化為中國人。如果還是翻譯,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覽外國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時何地,有這等事,和外國旅行,是很相像的;它必須有異國情調(diào),就是所謂洋氣”“……我是不主張削鼻剜眼的,所以有些地方仍然寧可譯得不順口?!保?](P391)
顯然,魯迅認為“歸化”翻譯求“易懂”。
中國翻譯理論界普遍認為,“意譯”的結(jié)果是“歸化”,“歸化”翻譯的結(jié)果是譯文自然流暢易懂,“直譯”的結(jié)果是“異化”,“異化”譯文,即“直譯”譯文不要求自然流暢易懂。
“直譯”的定義同時要求“語言流暢易懂”的意思是“直譯”的結(jié)果是“歸化”,這在理論上不能自圓其說,同時這與中外翻譯理論界的普遍觀點相左。
從教科書提供的所有例子看,沒有一個“直譯”例子是“直譯盡量保持原文的感情和風(fēng)格”和“直譯把句子作為基本單位,同時在翻譯過程中,考慮整個文本。”
西方翻譯理論界使用domestication這一術(shù)語描述翻譯策略,中國翻譯理論家將它翻譯成“歸化”。1997年英國出版的《翻譯研究詞典》說,“歸化”(domestication)是指譯文采用透明、流暢的風(fēng)格,以使譯語讀者對外來文本的陌生感降到最低度[5](P43-59)。
巴金說,翻譯的方法只有1種,并沒有“直譯”和“意譯”2種,好的翻譯都是“直譯”,好的翻譯也是“意譯”[8](P550)。
“意譯”定義之下的例子有:
1922年,茅盾在《“直譯”與“意譯”》一文中寫道:“近來頗有人詬病‘直譯’;他們不是說‘看不懂’,就是說‘看起來很吃力’。我們以為直譯的東西看起來較為吃力,或者有之,卻決不會看不懂??床欢淖g文是‘死譯’的文字,不是直譯的”[2](P80)。
煙囪筒壁構(gòu)造為:在高度0~17.5 m范圍,由外到內(nèi)為370 mm厚燒結(jié)普通磚,60 mm厚空氣層,內(nèi)襯120 mm厚耐火磚;在高度17.5~45 m范圍,由外到內(nèi)為240 mm厚燒結(jié)普通磚,50 mm厚隔熱層,內(nèi)襯120 mm厚耐火磚。砌筑磚強度等級為MU10,砌筑砂漿為M5水泥砂漿。內(nèi)襯材料為耐火磚,內(nèi)襯砌筑材料為耐火泥。
1934年,茅盾在《直譯·順譯·歪譯》一文中又這樣寫道:“‘直譯’這名詞,在‘五四’以后方成為權(quán)威。這是反抗林琴南氏的‘歪譯’而起的。我們說林譯是‘歪譯’,可絲毫沒有糟蹋他的意思;我們是覺得:‘意譯’這名詞用在林譯身上并不妥當,所以稱它為‘歪譯’”[2](P80)。
1946年,朱光潛在《談翻譯》一文中寫道:“所謂‘直譯’是指依原文的字面翻譯,有一字一句就譯一字一句,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更改。所謂‘意譯’是指原文的意思用中文表達出來,不必完全依原文的字面和次第?!弊g’偏重于原文的忠實,‘意譯’偏重譯文語氣的順暢。哪種是最妥當?shù)淖g法,人們爭執(zhí)得很厲害。依我看,直譯和意譯的分別根本不應(yīng)存在?!氡M量表達原文的意思,必須盡量保存原文的語句組織。因此直譯不能不是意譯,而意譯也不能不是直譯”[2](P80)。
1953年,林漢達在《翻譯原則》中這樣表述:“正確的翻譯是直譯,也就是意譯。死譯和胡譯不同,呆譯和曲譯不同,這是可以劃分的,他們都是錯誤的翻譯。正確的翻譯是分不出直譯或意譯的”[2](P80)。
1959年,周建人在《外語教學(xué)與翻譯》刊了一篇《關(guān)于“直譯”》的文章,其中寫道:“直譯既不是‘字典譯法’,也不是死譯、硬譯,它是要求真正的意譯,要求不失譯文的語氣與文情,確切地翻譯過來的譯法?!睋Q一句話說,當時所謂直譯是指真正的意譯[2](P80)。
1982年,周熙良在《翻譯三論》一文中寫道:直譯可以分為3類:第1類是譯音而不譯意,如democracy譯為“德謨克拉西”,而不是譯為“民主”;第2類是照單個字來譯,如crocodile tears譯為“鱷魚的眼淚”,而不譯作“虛偽的眼淚”;第3類是不按照中國語言習(xí)慣和詞序而按照原文的結(jié)構(gòu)或詞序進行翻譯,如:“你來了:她說”。他最后指出:這樣一些直譯好像為數(shù)不少,但就一篇文章、一部書來看,直譯的成分畢竟是少數(shù)。事實上,在2種語言間要從詞到句子結(jié)構(gòu)都嚴格直譯是不可能做到的[2](P80)。
學(xué)生對附錄的忽視,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英語知識的輸入。調(diào)查中有60%以上的學(xué)生從不閱讀詞典中的這部分內(nèi)容。實際上,詞典附錄里涵蓋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識。《出版詞典》對詞典附錄的解釋是:“附于書籍或詩文后面的各種資料,包括與正文內(nèi)容有關(guān)的文章、文件、書目、索引、圖表及其他有關(guān)資料等,便于讀者根據(jù)閱讀或研究需要隨時查檢。”[12]附錄是詞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詞典正文某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概括、歸納,使之系統(tǒng)化、條理化;它提供的資料補充、擴大、延伸、豐富了詞典內(nèi)容,從而提高了詞典的使用價值,而且有些附錄還具有相當高的學(xué)術(shù)價值[13]。
1978年許淵沖在《翻譯中的幾對矛盾》一文中這樣談到直譯與意譯的問題:“直譯是把忠實于原文內(nèi)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實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順的譯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譯方法。意譯卻是把忠實于原文的內(nèi)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順的譯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最后他得出結(jié)論,在譯文和原文的形式能表達與原文相同的內(nèi)容時,可以直譯,不能表達時可以意譯。這就采取了比較靈活的處理方法,切合實際翻譯的需要[2](P80)。
1979年,王佐良在《詞義·文體·翻譯》中寫道:“要根據(jù)原作語言的不同情況,來決定其中該直譯的就直譯,該意譯的意譯。一個出色的譯者總是全局在胸而又緊扣局部,既忠實于原作的靈魂,又便利于讀者的理解與接受。一部好的譯作總是既有直譯又有意譯的:凡能直譯處堅持直譯,必須意譯處則放手意譯?!边@個說法是科學(xué)的、貼近事實的,但仍然比較抽象,不易為譯者領(lǐng)會、駕馭[2](P80)。
“七五”普法以來,福建省福州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領(lǐng)導(dǎo)小組辦公室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guān)于落實“誰執(zhí)法誰普法”普法責(zé)任制的決策部署,牽頭指導(dǎo)各責(zé)任單位進一步明確和落實普法責(zé)任,通過執(zhí)法的過程普及法律法規(guī),通過普法的過程提升執(zhí)法水平,增強厲行法治、踐行法治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推動形成部門分工負責(zé)、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推進全民普法工作深入開展。
筆者的“直譯”新定義是:一種語言中的詞語與另一種語言的詞語的字面對應(yīng)翻譯。何謂字面對應(yīng)?字面對應(yīng)就是字面意義的詞語對應(yīng),就是雙語詞典上的字面意義對應(yīng)的詞語,如,“樹”的字面詞語是tree;“瓶子”字面對應(yīng)bottle;die對應(yīng)的字面詞是“死”;“eat”對應(yīng)“吃”[9](P40)。the long sleep譯文“長眠”是“直譯”,see God譯文“見上帝”是“直譯”,譯文與原文字面詞語對應(yīng)。
“意譯”的新定義是:一種語言中的詞語與另一種語言的詞語的非字面對應(yīng)翻譯?!昂f八道”翻譯成bullshit,“愛屋及烏”翻譯成love me,love my dog,“貓哭老鼠”翻譯成to shed crocodile tears和“對牛彈琴”翻譯成to throw pears before swine都是“意譯”,因為它們都是非字面詞語的對應(yīng)。
此教科書的直譯定義同樣強調(diào)直譯注重形式,雖然說“直譯不是‘字對字’翻譯,可是直譯不改變原文的詞和句子?!毖韵轮馐?,直譯保持原文的詞和句子的形式。
為了解學(xué)生對“三師”工作反響情況,學(xué)院在2018年9月初對2016級、2017級部分學(xué)生進行了一次抽樣問卷調(diào)查。發(fā)放問卷1 185份,回收1 168份,其中有效問卷1 156份,男女生比例接近1∶1,基本符合我校學(xué)生性別結(jié)構(gòu)。
“白如雪”white as snow 譯成“白如雪”是“直譯”,它是一種語言中的詞語與另一種語言的詞語的字面對應(yīng)翻譯。如果使用譯入語的人沒有見到雪而不知道雪是白的,“白如雪”可以翻譯成white as fungus(銀耳)是“直譯”嗎?as snow 和as fungus都是表示“很白”這個意思,white as snow 3個單詞與“白如雪”3個字字面對應(yīng),是“直譯”;white as fungus中的fungus與“雪”非字面對應(yīng),不是“直譯”,是“意譯”,white as 2個詞與“白如”2字面對應(yīng),是“直譯”;“白如雪”翻譯成 white as fungus是“直譯”加“意譯”。
如果使用譯入語的人沒有見到雪而不知道雪是白的,漢語“白如雪”可以譯成very white?!鞍兹缪迸cvery white有1個字“白”與white字面對應(yīng),這是“直譯”,“如雪”與very非字面對應(yīng),是“意譯”,漢語“白如雪”中的“如雪”的意思就是“很”(very),“白如雪”與very white在意思上是對應(yīng)的,在形式上是部分對應(yīng)的。“白如雪”譯成very white是“直譯”加“意譯”。如果使用譯入語的人沒有見到過雪而不知道雪是白的,漢語“白如雪”可以譯成 white as frost(白如霜)或者 white as egret feathers(白如白鷺鳥的羽毛),它們都是“直譯”加“意譯”。
“他魂歸離恨天了”譯成 He died,“他”與“he”字面對應(yīng),是“直譯”,“魂歸離恨天了”與died非字面對應(yīng),是“意譯”;“他魂歸離恨天了”譯成 He died,是“直譯”加“意譯”;died還可以翻譯成“上西天了”,“見馬克思了”,“駕鶴西去了”等等,這些都是非字面對應(yīng),是“意譯”?!八隁w離恨天了”譯成He died是“直譯”加“意譯”。譯成“他上西天了”,“他見馬克思了”,“他駕鶴西去了”等譯成 He died,這些都是“直譯”加“意譯”。
原癌基因[15](c-myc)屬于具有較多功能的一種癌基因,其主要表現(xiàn)為加強細胞增殖,對細胞的周期進行調(diào)節(jié),并對細胞分泌進行抑制,對細胞的凋亡進行調(diào)控。c-myc在AM患者的子宮內(nèi)膜中主要表現(xiàn)為增強,因此,內(nèi)膜細胞所具有的增殖能力主要表現(xiàn)為增強,對凋亡的抵抗能力也呈現(xiàn)降低,從而導(dǎo)致疾病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
There is no pot so ugly it can't find a lid.翻譯成“再丑的罐兒也不愁配個蓋兒或者罐兒再丑配個蓋兒也不愁?!笔恰爸弊g”加“意譯”。翻譯成“再丑的姑娘也不愁找不到婆家或者丑女不愁嫁。”,也是“直譯”加“意譯”。譯文中的“丑”與ugly對應(yīng),can't find與“找不到”對應(yīng),它們是“直譯”,其他的字詞是非字面對應(yīng),是“意譯”。
通過本次試驗性大口徑井2#及3#井的施工與抽水試驗,查明了該區(qū)域地層巖性和含水層的埋深、厚度等特征及富水性;為水源地的水文地質(zhì)和地下水資源量(開采方案)提供基本的水文地質(zhì)原始數(shù)據(jù)及參數(shù),為井群布置和井身結(jié)構(gòu)設(shè)計提供了依據(jù);優(yōu)化了施工方案,總結(jié)出新的施工方法,試驗結(jié)果和水質(zhì)水量達到了預(yù)期目標。
Physics studies force,motion,heat,light,sound,electricity,magnetism,radiation,and atomic structure翻譯成“物理學(xué)研究力、熱、光、聲、電、磁、輻射和原子結(jié)構(gòu)?!笔恰白謱ψ帧钡淖置鎸?yīng)翻譯,用一種語言中的字面意義的詞語替代另一種語言的字面意義的詞語,是“直譯”。
將英語To throw out a minnow to catch a whale和To throw a sprat to catch a herring翻譯成“拋磚引玉”都是“意譯”,譯文與原文非字面詞語對應(yīng),是用一種語言中的非字面意義的詞語替代另一種語言的詞語。
將翻譯的方法分為2種,“直譯”和“意譯”脫離了翻譯實際,違背了翻譯本質(zhì)。
翻譯是2種不同語言的轉(zhuǎn)換,首先是語言意義的轉(zhuǎn)換。翻譯之所以能夠進行,是因為不同語言符號可以表達相同或者相近的意義,因為不同的語言符號可以代指相同的或者相近的意義;從這一個角度說,翻譯是翻譯意義,是“意譯”,所以巴金說,翻譯的方法只有1種,并沒有“直譯”和“意譯”2種,好的翻譯都是“直譯”,好的翻譯也是“意譯”。
深入分析,直譯和意譯有下面幾種情況。
(1)語言符號有字面意義和引申意義,如果翻譯是2種不同語言符號的引申意義的詞語的轉(zhuǎn)換,這種轉(zhuǎn)換是“直譯”。
例如,“像和風(fēng)細雨”翻譯成like a gentle breeze and a mild rain;“火上加油”翻譯成 add oil on the flame;“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翻譯成 One key opens one lock都是字面詞語的對應(yīng),是“直譯”,也都是詞語引申意義的非字面意義的對應(yīng),也是“意譯”。
(2)翻譯可以是2種語言符號的字面意義的轉(zhuǎn)換,這種翻譯是“直譯”。比如,將“地球是圓的?!狈g成 The Earth is round.“1年有12個月?!狈g成 A year has 12months.“兒子和女兒應(yīng)該愛父母”翻譯成Sons and daughters should love their parents.都是字面意義詞語的對應(yīng)翻譯,是“直譯”。
(3)翻譯可以是一種語言符號的引申意義詞語與另一種語言符號的引申意義的詞語的非字面詞語的轉(zhuǎn)換,這種轉(zhuǎn)換是“意譯”。例如,將“胸有成竹”翻譯成to have a card up one's sleeve;“站著茅坑不拉屎”翻譯成 a dog in the manger;“班門弄斧”翻譯成teach fish to swim,teach one's grandmother(how)to suck等是漢語符號的引申意義詞語與英語符號的引申意義的詞語的非字面詞語的轉(zhuǎn)換,是非字面轉(zhuǎn)換,這種轉(zhuǎn)換就是“意譯”。
全國層面,隨著商品房銷售面積、房價及房地產(chǎn)銷售額的逐步提高,個人住房貸款余額逐年增加,由2004年的1.6萬億元逐步增長至2017年的21.9萬億元。如圖7所示。
(4)將“逼上梁山”翻譯成be forced to do something,“開門見山”翻譯成to 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班門弄斧”翻譯成 display one's slight skill before an expert,show off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pert等是漢語符號的引申意義與英語符號的字面意義詞語的轉(zhuǎn)換,是非字面對應(yīng),是“意譯”?!耙云淙酥肋€治其人之身”翻譯成pay him in his own coin是漢語的字面意義詞語與英語符號引申意義詞語的轉(zhuǎn)換,是非字面對應(yīng),是“意譯”。
(5)翻譯中意義的對應(yīng)不可能全部是2種不同語言符號代指的字面意義詞語的對應(yīng),也不可能是2種不同語言符號代指的引申意義的詞語對應(yīng)。對應(yīng)是交叉混合對應(yīng),是不同語言符號代指的字面意義詞語和不同語言符號代指的引申意義詞語的混合對應(yīng)。
例如,將“他說的一套,做的另一套”翻譯成What he says betrays what he does.或者 He dose not keep what he says in line with what he does.或者 His words betray his actions.或者 He dose not keep his words in line with what his actions.等等都是漢語符號的引申意義詞語與英語語言符號的字面意義詞語和引申意義詞語的交叉混合轉(zhuǎn)換,這種轉(zhuǎn)換中有字面對應(yīng),也有非字面對應(yīng),這是“直譯加意譯”。
①應(yīng)該按照設(shè)計圖紙的要求將給水管道安裝好,并檢查管道間的連接點,以保證給水管道順利供水;②應(yīng)根據(jù)供水的性質(zhì),選擇適合的管道材料,如消防管道材料不應(yīng)使用黑鐵管;③給水管道應(yīng)做好防腐措施,還應(yīng)嚴格掌控地下管道走向、直徑及規(guī)格,對地下管道的支架點位應(yīng)進行永久凍土處理。
因此,翻譯的方法有3種——“直譯”“意譯”和“直譯加意譯”。翻譯中,有純粹的“直譯”,如“中國是一個負責(zé)任的大國”翻譯成 China is a responsible big country.有純粹的“意譯”,如 He accepted her invitation with excitement翻譯成“他興奮地接受了她的邀請?!?;有“直譯加意譯”,如 He is eloquent and elegant but not honest被翻譯成“他有口才,有風(fēng)度,但是不誠實?!笔恰爸弊g加意譯”;“他嚇得魂不附體”被翻譯成 He was terrified out of senses是“直譯加意譯”。
將翻譯中實際存在的3種方法合并成2種——“直譯”和“意譯”,產(chǎn)生了二元對立的局面。實際上,在翻譯的方法上的非此即彼——不是“直譯”就是“意譯”的二元對立觀點引發(fā)了翻譯理論界很多的爭論。
有些教科書把“音譯”當做第3種翻譯方法介紹,“音譯”這個術(shù)語雖然已經(jīng)約定俗成,可是它是一個錯誤的術(shù)語。翻譯首先是翻譯意義,其次翻譯風(fēng)格。奈達在論翻譯的本質(zhì)的時候說:“翻譯以譯意義為先,譯風(fēng)格為次,用譯入語再現(xiàn)原語信息最相當?shù)淖匀涣鲿车男畔??!保?0](P268)因此,“音譯”既不翻譯意義,也不翻譯風(fēng)格,不能說“音譯”是翻譯的方法?!耙糇g”是由transliterate翻譯過來。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第2251頁的英語解釋原文是:“write or print(a letter or word)using the closest corresponding letters of another alphabet or language.”[11](P2251)譯文:用另一種字母表或者語言的最相當?shù)淖帜钙磳懗龌蛴〕觯ㄒ粋€字母或詞)——轉(zhuǎn)音。(筆者譯)
詞典的解釋沒有說transliterate是翻譯意義,翻譯意義才是翻譯,而transliterate僅僅是“用另一種字母表或者語言的最相當?shù)淖帜钙磳懗龌蛴〕觯ㄒ粋€字母或詞)”。比如,用漢語中的lunden這6個字母(倫敦)來拼寫英語London這個詞,就是transliterate。漢語中的lunden這6個字母與英語London這個詞的聲音最相當,是同一個聲音的不同語言的字母的表達,這種表達不是意義的轉(zhuǎn)換,是聲音的轉(zhuǎn)換,因此叫做“轉(zhuǎn)音”。
綜上所述,筆者建議,翻譯的方法由“直譯”和“意譯”2種修改成3種——“直譯”“意譯”和“直譯加意譯”。筆者同時建議,將錯誤術(shù)語“音譯”糾正為“轉(zhuǎn)音”。
[1]趙萱,鄭仰成.科技英語翻譯[Z].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11.
[2]馮慶華,龔芬.翻譯引論[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許建平.英漢互譯實踐與技巧(第3版)[Z].北京: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2009.
[4]尹富林,阮玉慧.英漢互譯:理論與實踐[Z].合肥:中國科技技術(shù)大學(xué)出版社,2007.
[5]Shuttleworth M,Cowie M.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Z].Manchester:St Jerome.,1997.
[6]Mona Baker.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5.
[7]魯迅.“題未定”草[A].羅新璋.翻譯論叢[C].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4.
[8]巴金.一點點想法[A].翻譯論集[C].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4.
[9]劉川.英漢漢英翻譯教程[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Nid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69.
[11]Thompson.New Oxford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Extended Edition)[Z].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