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勇
中國教育報記者
著有《讀書成就名師——12 位杰出教師的故事》
愛閱讀,致力于推動家庭閱讀和教師專業(yè)成長
記得三年前的八月,得知兒子哲哲被一所小學錄取后,我激動得就像即將背著新書包去上學的是自己一樣。
幸運的是,哲哲的班主任張老師有著和哲哲年齡差不多的女兒。想著她同樣為人父母,熟知此時孩子的發(fā)育特點,感同身受,在教育上會更耐心、細致一些。而且,我和她都是“70 后”,價值觀相近,彼此更好溝通。如今回頭看,哲哲的確遇到了一位最好的啟蒙教師。
一位秉承散養(yǎng)理念的同事曾跟我說,他的孩子大字不識一個,就樂顛顛地上學去了。與之類似,哲哲也沒上過學前班,沒被刻意教過所謂的基礎知識,也是一路笑著玩著就邁進了小學的校門。這樣的孩子,往往沒有被過早遏制創(chuàng)造力,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好奇心,會不住地問這問那。就像上學沒幾天,哲哲就問我:“爸爸,最近是不是小偷特別多?”“為什么這么說?”“我發(fā)現(xiàn)啊,最近學校門口多了好幾個保安,有時還有警察站崗呢,一定是現(xiàn)在的小偷太不像話了,所以警察出來抓他們?!毙〖一锊恢?,彼時千里之外幼兒園小朋友被砍傷的事件頻發(fā),但我佩服他的觀察力。
還好,張老師對像哲哲這樣愛發(fā)問的孩子給予了很多的耐心,注重保護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他們像朋友一樣談得來。每天放學回來,他都主動給我講,今天問了張老師什么,張老師是怎么回答的,他又是怎么追問的。當時的對話場景被他活靈活現(xiàn)地描述出來,于我而言,就像在觀看一部非常有趣的兒童劇。
一次,哲哲班級組織郊游。四十多個小朋友在農家院里,又是挖紅薯,又是摘梨子,玩得不亦樂乎??稍谡苷芸磥?,最難忘的不是這些,而是一路上單獨與張老師聊植物大戰(zhàn)僵尸的細節(jié),還說,“爸爸,你知道嗎?張老師也玩過這個游戲,比我知道得還多,太讓我驚訝了”。
如果在玩上,老師也能和孩子成為知音,該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吧。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小學生大多是先喜歡上老師,才進而喜歡其所教的學科。記得自己剛上小學時,特別喜歡漂亮的班主任。那時候,因為我能寫出班級里大多數(shù)同學的名字,班主任就“欽點”我為學習委員,一當就是六年。之后的學習時光,她總是鼓勵我,在全班朗讀我的作文,以至于我愛上了寫作,一生與文字為伍。由此可見,好的啟蒙老師更多的是用非凡的耐心與愛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給予其成長的引領。
也許,老師不能改變現(xiàn)有的教育體制,不能改變學校教育的生態(tài),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盡量給孩子一個寬松、自由、充滿愛和溫暖的成長環(huán)境,盡量平等看待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而不是硬性無條件地要求孩子服從成人的意志,更不能把自己的成就感建立在孩子身上,讓小小的身軀承擔太大的壓力。好的啟蒙老師說不清具體長什么模樣,但一定是多鼓勵孩子、愿意與孩子交流、不濫用懲罰的那一個。
一年級第一學期結束后,班主任張老師的評語讓我感動許久:
“你聽話、懂事,是老師最放心的男孩子。看到課堂上你那專注的神情,老師感到欣慰;看到你在課外,和同學們友好相處,老師為你高興;當你為同學們帶來好看的書籍時,老師為你樂于分享而感動,你的心純凈得像一塊水晶,不染纖塵。不足的是,你在書寫和細心上還需多努力。新年到了,希望你再接再厲,下學期的你一定會更加優(yōu)秀?!?/p>
這些評語讓我依稀看到了一個快樂成長的小家伙,一個逐漸適應學校教育的小家伙,更讓我看到了一位優(yōu)秀啟蒙老師的循循善誘與豁達情懷。
其實,人與人的相遇是有緣分的。當家長們把一個個活潑可愛、單純懵懂的孩子交給學校、交給你時,作為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應更多地呵護童心,與童心相伴成長,就像張老師一樣,留給孩子一個陽光燦爛、五彩斑斕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