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娟
(江蘇省連云港市建國路小學)
“普愛”的校園文化,源自90年前的普愛小學,結合全新的“和潤”理念,我校構建起了“普愛·和潤”課堂。這一課堂的核心思想,是在愛的情感覆蓋下,在融洽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接受來自教師的潛移默化的引導,不知不覺發(fā)生著正向變化。這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形態(tài),它讓學生既能享受舒適、愜意的過程,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又能使他們獲得良好、高效的結果,培養(yǎng)主動、創(chuàng)新的能力。具體運用于口語交際教學時,教師以導學為線,根據(jù)口語“情境性”和“多變性”的特點,創(chuàng)設相應的生動場景,引導學生預學,而后提供學生課堂交流的機會,讓生生合作、師生合作成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模式,最后以生、師點評作為前一個教學循環(huán)的終點,及下一循環(huán)的起點。
口語交際這一教學內容,既注目“口語”,又重視“交際”,而這兩者的學習,有相應的情境所能獲得的教學效果,比沒有的結果會好很多,這正如英語口語的學習,一個人在英美國家生活,和在中國生活,相同時間內學到的英語口語,無論在數(shù)量還是質量上,都是有很大差距的。
通常意義上的小學語文課堂,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場所,這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而言,顯然過于嚴肅和單調。因此,教師需要在上課前后,營造一個適應學生性格,貼合教學內容的情境,以便引導他們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尤其是口語教學,沒有情境的口語教學,猶如發(fā)生在真空之中,學生無所依靠,展開情境后,他們能夠比較自如地交流和應對,為交際達到一定的質量保駕護航。
教室里創(chuàng)設的情境包括現(xiàn)實情境和虛擬情境兩種,其中絕大部分屬于虛擬情境。虛擬情境是指學生在教師引領下,進入一個想象的場景中,通過多媒體、各種情感氛圍,以及模型、圖片、實物、錄音、錄像等組合成為的環(huán)境,再現(xiàn)對話的場景氛圍,讓學生盡可能身臨其境,這種情境對于小學生而言,有時比真實場景效果更好,由于想象力十足,以假亂真是他們的強項,在明知模擬的情況下,他們更放松。三年級上冊的“學會求救”,要教給學生的是,面對意外事件該怎樣自救或求救,同時提高該情形下的口語交際能力。我首先采用多媒體播放了2004年印度洋海嘯中,一個幸免于難的海灘故事,那是由于有一個小女孩,想起了上課時教師講過的海嘯預兆,在媽媽和海灘飯店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游客得以安全撤離,這既用實例說明了“學會求救”的重要性,又將學生初步帶入求救的氛圍中。然后,我分配了角色:我是消防員,大家?guī)蛨缶N矣枚嗝襟w播放了從小到大、由遠及近的火,再輔以急促的語言:“啊啊!火越燒越大,越來越近了!好熱啊!我們該怎么辦?怎么辦啊?”在身臨其境的狀態(tài)下,很多同學也著急起來,急忙報警。
合作交流的前提,一定是自主學習。學生通過教師引導下的自己學習,一邊解決問題,一邊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教師的引導下的學生預習,在低年級體現(xiàn)為習題指路,即教師編寫適合學生水平的預習題,讓學生在做題中預習;在高年級則偏重于方法總結,不僅預習題的難度升級,還應有一定的理論總結,以幫助學生掌握舉一反三的要點。在完成預習題的過程中,學生十分可能會遇到困難,因此上課時,要先給學生提問的機會,讓他們在小組中交流問題,盡量由同學幫助解決,一方面,可以鍛煉其他同學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培養(yǎng)同學間的溝通能力,而這也正是口語交際的一個實際用途。
五年級上冊的“學會拒絕”,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抵制不良誘惑的口語交際課。在學生的自主預學階段,我設計了5道填空題和一道填表題,讓他們自學,五道填空題對于五年級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首先總領寫出三點身邊的誘惑,然后依次分析怎樣對待金錢、電子游戲的利弊、吸毒的危害、賭博的危害,填空時需要學生進行強力歸納,如“對金錢,我們要做到_____,否則就會_____,甚至_____?!备y的是最后一道填表題,我給出了幾個成功拒絕的例子,讓學生依次按照“故事”“目的”“方法”和“注意點”進行歸納,還要求總結出拒絕成功的三個要點。能力強的學生能夠全部做完,能力最差的,只能完整做出第一道填空題。所以上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在優(yōu)差搭配的小組內進行交流,讓同學教同學,他們自己解決了至少80%的問題,然后我上課時,只要解決剩下的20%就行了。
學生不能做好預學題,我一點都不會責怪他們,我會反思自己出的題是否過難;學生互助學習,即使有全部完成的學生在,但小組內也沒有百分百解決問題,我也不會責怪他們,只會反思自己是不是沒有把方法傳授到位。
口語交際的評價,既是對學科知識、能力的評價,也是飽含情感的評價。學生在課堂上,通常會經過預學、交流和老師點撥等環(huán)節(jié),在其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練習與評價的存在,一般是讓學生先說,教師最后概括,這種方式跟開會時領導最后講話是一個道理:站在一個環(huán)節(jié)、一節(jié)課、一個會議的最高度進行總結。并且學生先評價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受教師評價先入為主的局限,能夠完全放松,從他們的理解出發(fā),說出他們的看法,釋放孩子的天性,無論是對是錯,老師都能從中了解學生的想法,明白學生階段性的學習,達到了什么程度,問題出在哪里,特別出彩的地方又在哪里,幫助教師在下一環(huán)節(jié)調整自己的引導策略。其實,在這里,學生先行進行的評價,就相當于一次反饋性作業(yè),使教師從中看到了自己下一環(huán)節(jié)應該努力的方向,這一小小的順序協(xié)調,也是對孩子們的一種體貼。
并且這種評價方式會在不知不覺中,滲入學生心中,他們自己探討問題時,也會由哪種只有一點點領悟的人先說(這種同學總會先插嘴說),而了解問題來龍去脈的同學,也會等到最后才發(fā)言(對他來說,這似乎擁有一種成就感),這樣一個交流過程,如果鍥而不舍地堅持下去,不僅能讓學生以他們自己的方式,處理掉絕大部分的難題,還能培養(yǎng)一部分學生,成為老師的好助手,在老師缺席的情況下,帶動學習,帶動探究。
“普愛·和潤”的口語交際,帶給學生的是心靈雞湯,他們不僅學到了怎樣說恰當?shù)脑?、得體的話,還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友好、關心,也許他們說不出來,但是從他們的沒有尖牙利齒的語言表達中,我聽到了,從他們互幫互學的行為中,我看到了。“普愛·和潤”讓原本為圓滑處世技巧的口語交際,增添了一份真心實意的愛心。
[1]高興波.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訓練的教學體會[J].課外語文,2014,(02).
[2]田慶軍.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機[J].中國教師,2013,(S1).
[3]王喜文.浮華背后的冷思考——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課程,2014,(02).
[4]黃梅玉.關注小學生成長 優(yōu)化語文課堂評價[J].新課程,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