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秀
(江蘇省射陽縣耦耕小學)
所謂課堂提問,就是老師在教學中根據(jù)制定的教學目標,針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以及教學上的難點與重點,設置一系列的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并回答,從而起到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增加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那么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如何設置問題,做好課堂提問工作呢?
一堂課上,老師的提問效果并不取決于向學生問了多少個問題,而在于問題的效果,能不能利用問題來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能不能利用提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熱情,能不能利用提問讓學生得到知識,是衡量提問是否有效的關鍵。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某些老師在公開課上設計了很多問題,使學生忙的回答不過來,根本沒有時間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這樣的課堂提問再多也是無效的。
1.問題要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教學實踐表明,我們的課堂并不是缺少問題,而是提出的問題很碎,有人做過統(tǒng)計,個別老師每分鐘向學生提出了兩個問題,從上課到下課,幾乎被問題貫穿了。很多問題都是沒有什么效果的,比如,是不是啊?對不對啊?這樣行不行啊?你們喜歡不喜歡啊?這些問題無法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也沒有真正的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上來,不少學生只是隨別人說是還是不是,根本沒有一點思考的成份。
假如向學生提出一個能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問題,或者能使學生產生欲罷不能的思考性問題,或者能提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有效的解決的問題,那么,課堂教學的質量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在《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中,可以這樣設計問題:方案一:哪些詞語或者句子特別觸動你的心?這句話為什么能觸動你的心?假如你聚焦到某個詞,最先映入你眼簾的會是哪個?誰來解釋這個詞語的意思?這個詞用在這里,有什么感受?誰來發(fā)表高見?五壯士的哪個舉動深深的烙在你的腦海里?烙在你腦海里是什么?讀完課文后,哪一處最震撼你的心?方案二:狼牙山五壯士是一群怎么樣的人?方案三:“五壯士”壯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寫出“壯”的?現(xiàn)在,我們來分析這三個問題設計的方案:方案一所設計的問題過碎,指向一些人、事、物、時、地的具體問題比較多,學生只能一個一個的回答,他們的思維被束縛了,學生在這樣淺顯的問題引導下,他們的閱讀能力也很難提高。方案二所設計的問題,太簡單了,過于籠統(tǒng),按照這樣的套路,凡事敘事的文章都可以這樣問:這個地方美在哪里?這就變成了千篇一律的問題了。方案三所設計的問題,來源于對本文的深入研讀,針對核心的內容(英雄品質)的高度提煉和人物言行的表現(xiàn),這樣的問題有助于沉潛言語,感悟文本表達的內涵。
2.問題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無論哪種類型的問題,都應該有引導學生去認真閱讀課本的作用,學生在梳理、分析、統(tǒng)整文本內容的基礎上,經過分析、思考、概括、比較、綜合的歷程,再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出老師的問題,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要求,老師的教學不能將重點放在內容的分析上,更應該去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尤其要重視閱讀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草船借箭》教學時,可以這樣設計問題:周瑜為什么說諸葛亮神機妙算?現(xiàn)代的科技十分發(fā)達,為什么今天的人們還不能像諸葛亮那樣對天氣作出準確的預測?這是一篇歷史小說,它不同于歷史著作,可以在細節(jié)上進行想象與虛構。設計的第二個問題,跳出了文章的內容,把關于本篇課文體裁的知識和各種人物歷史的真面目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自然的知道小說的虛構與生活的現(xiàn)實。通過這一問題的設計,能夠引領學生感悟一種閱讀歷史小說的方法,一種認識世界、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
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抓住時機,從而使提問發(fā)揮最好的教學效果。當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被激發(fā)的時候,常常是提問的最佳時機。
1.問題要有梯度,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提問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內容要有梯度,不能只考慮幾個優(yōu)秀的尖子生。教師的問題對優(yōu)秀的學生要有提升的空間;對于中等的學生能起到逐步提高的作用。對于學困生可以適當?shù)臏p低難度,比如,復述性的問題,盡力留給學困生;重整、伸展型的提問,要照顧中等的學生,使他們得到鍛煉;老師還要為優(yōu)秀學生設計一些創(chuàng)意型的問題,或者評鑒型的問題,使他們能引領課堂教學向縱深發(fā)展,回答問題的方式也應該多樣化,可以請個別學生回答,也可以讓學生搶答,甚至可以讓學習小組選個代表來回答,總之,要凸顯學生是學習主人的地位,使課堂真正的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的場所。
2.關注生成性的問題,及時向學生追問。課堂上的問題常常就是兩種:一種是老師在備課的時候預設好的,另一種是教學過程中,臨時性產生的問題,這就是生成性問題。盡管預設的問題是課堂教學中的主線,但生成性的問題,往往是成就課堂精彩的要素,如何處理好生成性的問題,直接反應了一個老師的教學技能與智慧。比如,在《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的教學過程中,有個學生這樣說:假如我是邱少云,就會在地上打個滾先把火熄滅了,說不定此時的敵人在睡覺,根本看不到的呢。老師面對這樣的生成性問題,確實是一個對教學智慧的考驗??梢赃@樣向該學生提問:孩子,你是不希望邱少云犧牲,是嗎?這樣的希望不僅你有,相信大家都有。我想,在邱少云的內心深處也同樣的有——我想活著。但是,作為一名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此時此刻,面對殘酷的戰(zhàn)斗形勢,面對自己的危險處境,我相信,邱少云的內心深處,一定有另一種聲音在響起。大家想想,另一種強烈、堅定的聲音是什么……由于老師較好的處理了這個生成性的問題,課堂氣氛被學生的發(fā)言推向了高潮,教學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老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后,不能急于叫學生回答,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需要適當?shù)耐nD一下的。究竟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為多少,要看問題的難度。假如問題的難度大,就要留稍微長點的時間給學生去思考,假如問題的難度不是很大,稍微留點時間就可以了。研究表明,如果老師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從一秒鐘增加到三分鐘,課堂就會出現(xiàn)很多有意義的變化,比如學生會給出更詳細的答案,會作出更多的以證據(jù)為基礎的證明,會提出更多的問題,學生的成就感會明顯提高。當然,不是說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越多就越好,假如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過長,學生的思維會脫離課堂,因此,教師的提問需要掌握好節(jié)奏。
總之,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老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有效的組合各種類型的問題,通過提問來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有效的提問也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呂映.小學語文教學技能實訓.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8.
[2]姚本先.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