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 張可
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已經認識到,語言在本質上是程式化的。人們并不總是以單個單詞為單位處理語言;相反,他們把詞塊作為整體存儲在心理詞典中,以備快速檢索。大量的研究已經表明,詞塊知識對提高二語學習者語言流利度和地道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國內,對詞塊的研究還大多停留在理論探討階段,切實可行的詞匯教學策略研究比較欠缺。因此,本文試圖對比書面輸入和輸出對詞塊產出知識習得的作用。
不同學者從形態(tài)學、語義學等方面出發(fā),對詞塊做出了不同定義。本文采用Michael Lewis(1993)對詞塊的定義,即“以較高頻率出現的單詞組合”。Lewis(1997)把詞塊分為四種類型:一是單詞(words)和短語(polywords)。前者是中間不帶空格的字母組合,如guideline,后者是指由兩個以上單詞組成的所謂“固定短語”,如 by the way。二是搭配(collocations),即“在自然文本中共現的概率具有統(tǒng)計意義的組合”。比如,rancid幾乎毫無例外地修飾butter,而suicide則經常與commit一起出現。三是慣用話語(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具有固定語用功能的單詞組合。它們既可以是完整的句子,如What’s up?也可以是固定的句子開頭(sentence head),如I’m afraid...等。慣用話語主要指口頭用語。四是句子框架和引語(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這一類詞匯也是形式和功能固定或半固定的詞塊,但僅指書面語詞匯,它們通常作為篇章組織的手段。例如,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等。詞塊作為一種兼具形式與功能性質的語言構件,是語法、語義、語境的結合體.掌握詞塊知識對減輕學習者語言處理負擔,促進語言產出和提升社交能力都有好處。
在語言習得方面,輸入與輸出之爭長期存在。Krashen(1982)認為輸入是語言習得發(fā)生的唯一條件。而Swain(1985)的“輸出假設”認為,學習者要達到流利地使用目的語言進行交流這一目的,不僅需要可理解的輸入,更需要“可理解性輸出”。輸出能激發(fā)學習者從以語義為基礎的認知處理轉向以句法為基礎的認知處理。國內外學者通過實證研究檢驗輸入和輸出對詞匯習得的促進作用,結論并不一致。比如,Webb(2005)發(fā)現,在任務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閱讀比寫作更能促進詞匯習得,而沒有時間限制時寫作效果更好;但包括王哲希和王同順,牛瑞英等在內的一些中國學者發(fā)現輸出效果更好。對學習者來說,詞塊和個體單詞在語言處理、儲存等方面認知習慣都不同,輸入輸出之爭在詞塊習得上的結論有待探討。
一般認為,學習者產出性知識發(fā)展滯后于接受性知識。本研究主要考察書面輸入和輸出對促進產出性詞塊知識習得的不同效果。研究問題如下:書面輸入對學習者產出性詞塊知識發(fā)展有何作用?書面輸出對學習者產出性詞塊知識發(fā)展有何作用?輸出是否比輸入更能促進詞塊知識習得?
被試者是來自北京某培訓機構,母語為中文,學習出國英語的兩個自然班。兩班共60位中學生,年齡在14歲到17歲之間。用2011年浙江省英語會考試卷測試,兩個班級的學生英語水平沒有顯著差異,F=.045,Sig=.832.兩個班級的學生分別被命名為實驗組1和實驗組2,接受輸入練習或輸出練習。
研究工具包括一份包含十個目標詞塊和例句的學習材料,兩篇閱讀文章和一份產出性詞塊知識測試卷。學習材料包括目標詞塊的中英文釋義和例句,全部來源于包括《牛津英語習語詞典》和《牛津英語短語動詞詞典》在內的權威詞典。
閱讀文章取自網絡,由筆者改編并嵌入10個目標詞塊,并經兩名外教檢查語言準確性和可讀性。文章的已知詞匯超過95%,確保了受試對文章的理解。產出性詞塊知識測試卷由筆者自行編制,包括填空題和句子翻譯,規(guī)定必須使用在學習材料中出現過的目標詞塊。
實驗持續(xù)了兩周。第一周進行英語水平測試,第二周用兩節(jié)課時間分別在實驗組1和實驗組2展開教學和練習活動。首先用20分鐘向學生講解學習材料,然后進行25分鐘練習。實驗組1閱讀文章并劃出目標詞塊;實驗組2用目標詞塊造句。練習完成后馬上進行詞塊產出知識測試。最后,把數據輸入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主要運用單向方差分析檢驗兩組受試間的詞塊習得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統(tǒng)計顯著水平定在 0.05。
單向方差分析顯示,兩組被試的詞塊知識測試成績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說明書面輸出和閱讀輸入相比導致了顯著較好的產出性詞塊習得。
輸出任務的詞匯習得作用比閱讀輸入好的原因在于書面輸出所蘊含的詞匯學習機制。首先,輸出任務迫使學習者注意到了目標詞的詞形、詞義和用法。在產出句子的過程中,學習者被迫思考目標詞塊應該被用在什么句子結構中,表達什么意思,并且動手拼寫目標詞。與上述相反,閱讀輸入不能像輸出一樣迫使受試注意目標詞,因為閱讀輸入受試主要集中于理解信息。顯然,比起閱讀輸入的被試,輸出練習的被試投入的注意力資源更多,因而對詞塊知識的掌握也更牢固。
[1]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rmon Press Ltd.,1982.
[2]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 [M].Hove:Teacher Training Publications,1993.
[3]牛瑞英.合作輸出相對于閱讀輸入對二語詞匯習得作用的一項試驗研究[J].現代外語,2009.
[4]王哲希,王同順.輸入強化和輸出任務對閱讀中詞匯習得的影響[J].外國語文,2009
[5]楊元興.英語句型大全(英漢雙語)[Z].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