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黃艷永
摘 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青年志愿者活動蓬勃發(fā)展,各高校的大學生志愿者團體更是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起來,成為我國志愿服務事業(yè)的重要力量。進入21世紀,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等大型活動中,處處都有大學生志愿者們青春的身影,在西部貧困地區(qū)和邊遠山區(qū),也同樣有高校的志愿者們開展扶貧、支教等志愿服務活動。本文旨在探討部分高職院當前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現(xiàn)狀,為提升高職院校的志愿服務活動組織管理水平提供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活動質量
本文系徐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2012年院級社會人文項目《我校大學生志愿服務激勵機制研究》(項目編號xgy201239)研究成果
1 當前高職院校的志愿服務開展現(xiàn)狀
雖然當前的高校志愿服務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但筆者通過對比相關報道及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參與并且活躍其中的,大多是一些本科類高校甚至是一些名校,高職高專類院校的學生參與人數(shù)較少。在各高職院校中,由于學校成立時間一般較晚、學生的生源質量較本科生有所下降、校園文化建設缺失等客觀因素,導致了他們雖有心組織或已經(jīng)開展了部分志愿服務活動,但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學生也缺乏主動參與的意識。當前的高職院校的志愿服務活動是以學校為主,學生為輔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很大程度上給學生造成一定的束縛,很多學生甚至是被動的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去,出現(xiàn)了“被志愿”的現(xiàn)象。目前很多學校很片面的將志愿服務定義為到社會上去幫助弱勢群體,志愿服務形式單一,質量也有待提升。同時,志愿服務沒有延續(xù)性,每次志愿服務的時間很短,未能達到長時間有規(guī)律的有效服務機制。當前的高職院校志愿服務,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能體現(xiàn)高職院特色和文化的志愿服務項目太過于匱乏;二是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專業(yè)技能和特長的志愿服務活動較少;三是活動的形式較為單一,不夠豐富;四是不能夠開展及時有效地總結和交流,校內總結交流和校際之間的相關交流嚴重不足,導致整體的志愿服務水平不高。
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導致這些問題出現(xiàn)的最核心原因,是高職院校志愿服務的組織領導機構領導不力,組織活動的能力和管理能力不高。而在組織管理的過程中,如何加強活動的組織、開展,如何加強志愿服務意識的強化、如何加強組織中的文化建設、如何提升學生參與志愿活動的主動性已經(jīng)成為各高校面臨的重要問題。
2 提升高職院校的志愿服務活動質量和水平的途徑
2.1 營造志愿服務活動的文化及氛圍
有些本科院校在近百年的沉淀和積累過程中,他們有了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即自己的文化,也成立了很多頗具影響力的志愿服務社團。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建校時間短,學生資源匱乏,在志愿服務文化氛圍的營造上難免會處于劣勢。文化氛圍的營造不是一日之功,需要結合各學院的特色進行長期積淀,對“助人自助”的新時代志愿服務理念進行宣傳。對高職院校來說,確立志愿服務的主旨,并做好和學院其他工作的有機融合是不可或缺的,也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確立自己志愿服務文化的途徑。大的氛圍一旦形成,可以依此為指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也會促進學生參與志愿活動的積極性。
2.2 注重對志愿活動的總結和交流,出臺相應的獎勵措施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只是看重活動的數(shù)量和開展過程,而在活動結束后卻沒有相應的總結和反饋,也沒有了解活動參與者的感受和體會,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依據(jù)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自我實現(xiàn)價值始終處于需求的最頂端,好的總結可以提升學生的自我存在和價值感,相應的獎勵措施也會給人以激勵,促進他們以更大、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的志愿服務中去。高職院校應加大對志愿服務活動的經(jīng)費支持,加強對志愿服務活動的總結、宣傳和激勵。可以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對在志愿服務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的個人和團體給予鼓勵和表彰,通過榜樣的示范作用,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其中。
2.3 轉變志愿服務的管理思路,提升志愿服務效率
提高志愿服務的效率,首先要提到管理。當前,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志愿服務活動是由學校的共青團組織管理,由于人員、經(jīng)費等方面的束縛,僅由單個的組織很難達到合理的規(guī)劃和安排,不僅束縛了志愿活動的持續(xù)性發(fā)展,也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和活動。相關管理部門應轉變工作思路,變“管理”為“指導”,給各志愿服務團體更多的自主性,注重加強相關團體的自身組織建設,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經(jīng)驗和管理機制,這樣給學生的感覺更像是自己主動參與志愿活動中,而非自上而下的被動式接受命令。同時學校對于組織領導應該采取多管齊下的方式,通過多個部門加以指導。這樣即能克服單一組織對學生志愿服務的束縛,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學校各方面的有效資源,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人盡其力,物盡其用。
2.4 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隊伍應加強思想引領和教育
高職學生作為志愿服務應該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但是在有些時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僅為三分鐘熱度,開始時感覺志愿服務有意思,抱著一顆玩的心態(tài)去投入工作。這種行為是比較可怕的,如果大多數(shù)學生都抱有這種想法的話,那志愿服務活動只是一個口頭意義上的活動,沒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學生管理隊伍尤其是輔導員應充分領會志愿服務精神,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宣傳志愿服務理念,加強思想引領。在志愿服務的初期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思想上糾正他們的那種好玩的思想,讓他們能夠體會到志愿服務的真正的意義所在,而不是僅僅的娛樂。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能夠真正體會到互助,友善的意義,切實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轉化為人生的信條和長期參與志愿服務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韋紅霞.高校志愿服務工作現(xiàn)狀及發(fā)展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0)
[2]黃川川, 鐘美晶.國內高校志愿服務事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和前景探析[J].科教導刊. 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