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東
摘 要: “中國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偉大夢想,具體解讀因人而異。本文把初中生的“中國夢”解讀為樹立遠大理想,培養(yǎng)美好品質(zhì),指出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朗讀課文、品析佳句、描繪情景、作業(yè)設計等滲透“中國夢”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擁有“中國夢”。
關鍵詞: 中國夢 初中語文 滲透方法
習總書記提出“中國夢”,解讀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夢”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以下是我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夢”的一些嘗試。
一、初中生“中國夢”內(nèi)涵的解讀
習總書記的“中國夢”是就整個中華民族提出的偉大復興之夢,落實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應該細化、具體化。我是這樣解讀每個學生的“中國夢”的。
1.樹立遠大理想。
周恩來總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每個學生都應肩負起振興中華民族的重任,明白自己“任重而道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日后要做中華民族的脊梁,從現(xiàn)在開始,從自己開始,樹立遠大理想,刻苦學習,打好基礎?!吧倌陱?,則國強”,只有今日努力學習,明天的民族振興才有希望。
2.培養(yǎng)美好品質(zhì)。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包羅萬象,涵蓋每個人的方方面面。培養(yǎng)學生的美好品質(zhì),不能空洞說教,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美好品質(zhì)的體現(xiàn)。
(1)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勞動。讓學生明白今日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愛黨、愛國就是平時生活勤儉節(jié)約,不浪費;走路不亂吐痰,不亂扔紙屑。愛人民就是回家給父母端一碗飯,倒一杯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愛勞動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善始善終,把大道理落實在小行動上。
(2)熱愛生命,敬畏生命。首先要求學生愛惜自己的生命,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就要珍惜它的來之不易。只有平時堅持鍛煉,擁有健康體魄,揚起生命之帆,才能“直掛云帆濟滄?!?,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理想。對大自然的各種生命心生敬畏,就會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與自然和諧相處。
(3)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我經(jīng)常教育學生,地球只有一個,保護環(huán)境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平時吃飯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購物自己帶包,不使用塑料袋;鼓勵家人盡量使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每年植樹節(jié),在自家房前屋后栽一棵小樹,并能堅持照料。凡此種種善舉,都會使我們的家園一日比一日更美好。
(4)形成良好品行。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要經(jīng)常教育學生做文明人。同學有困難主動幫助,“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親愛老,尊師重友,皆成習慣。動靜舉止,得體大方。讓學生時刻懂得,對自己一點小小的克制,對別人將善莫大焉。
我認為,這樣解讀習總書記的“中國夢”,才能讓學生有章可循、有據(jù)可依,學生在日常行為之中才明白自己應該怎么做,然后腳踏實地做,從而經(jīng)常進步。
二、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夢”教育
語文教學在滲透“中國夢”的教育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是美好品德的載體。在初中文教學中如何滲透“中國夢”教育,以下是我的一些嘗試。
1.在朗讀訓練中體驗祖國河山之美,滲透“中國夢”的教育。
我們的祖國,山川美不勝收,讓學生誦讀贊美祖國山河的名篇,胸中自會激蕩民族自豪感,激發(fā)愛國情感。在教學《三峽》、《答謝中書書》、《岳陽樓記》等課文時,我和學生一起聆聽朗讀帶,然后學生自由地模擬朗讀,把握、體會作者的情感。在誦讀中,三峽兩岸連綿起伏的群山,如刀削斧砍的奇峰,奔騰如雷、勢如奔馬的夏季江流,如詩如畫,一幕幕自然映入學生腦際。陶弘景筆下的“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早晚“猿鳥亂鳴,沉鱗競躍”的悠閑自在,自會讓學生流連忘返,學生也會如范仲淹一樣,胸中自有“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的洞庭之水,無形中產(chǎn)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優(yōu)美的課文是優(yōu)美的圖畫,在誦讀中令學生蕩氣回腸。
2.在品析佳句中滲透“中國夢”教育。
語文名篇里面佳句較多,對這些佳句的賞析,無形之中讓學生耳濡目染,凈化自己的靈魂。我在教學莫懷成的《散步》時,和學生一起品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睂W生紛紛質(zhì)疑,為什么“母親”和“兒子”是整個世界?交流之后,紛紛說出自己的觀點。原來母親、我們、兒子代表人類不斷傳承、生生不息,于是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世界。孝親敬老,關懷下一代,是人類的美德。我進而啟發(fā)學生,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這樣這個世界才會日漸美好。
3.在描繪情境中滲透“中國夢”教育。
我在執(zhí)教《斑羚飛渡》時,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朗讀課文。當討論到斑羚群險入絕境時,我讓學生描繪當時緊迫的情形。一個學生是這樣描繪的:“那只老斑羚的奮力一跳,用自己的生命活生生地告訴所有的斑羚,我們整個斑羚族已陷入絕境,要么如自己,慷慨悲壯地走向死亡,要么回頭,等待‘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結局?!宾畷r,教室里一片寂靜。當整篇課文結束時,許多學生的點評也讓我激動不已?!吧?,任務繁重,但是要走下去;死,轟轟烈烈,必要時不猶豫?!薄袄习吡缬蒙鼮槟贻p斑羚架起了一座生之彩虹,它們永遠活著?!薄叭祟愒谶@里充當了不光彩的角色,以后我們要改變自己?!睂W生在描繪之中感受生命的意義。在《紫藤蘿瀑布》、《爸爸的花兒落了》等課文的教學中,我使用這種方法,觸動學生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4.在作業(yè)設計中滲透“中國夢”教育。
語文作業(yè)除了課本及配套練習上的習題外,就屬作文了。作文是滲透“中國夢”教育的捷徑。學完《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之后,我讓學生調(diào)查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保護問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作文,以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在教育學生要有節(jié)約意識時,我讓學生在雙休日跟隨父母去地里勞動,體會“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讓學生在作文中談誠信、談禮貌,使其明白孔子所說的“人無禮則不生,是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的道理,自覺做一個文明人。
三、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夢”教育的意義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才會幸福,這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夢想。每一個人都要為實現(xiàn)這一宏偉理想盡自己的一份力。而語文在喚醒、激發(fā)學生“中國夢”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激蕩起“中國夢”的風帆,為學生的終身成長提供不竭動力,為國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基。
教育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夢”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以上僅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認識和嘗試,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xù)努力,讓“中國夢”成為所教學生的共識。
參考文獻:
[1]洪鎮(zhèn)濤.論語.上海大學出版社.
[2]黃鈞等校注.全唐詩.岳麓書社,1998.
[3]張松輝.老子研究.人民出版社.
[4]《梁啟超》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