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順成
摘 要: 在現(xiàn)實教學中,一些教師忽視TASK板塊的有效教學,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目標定位不明,目標重點不突出,失去了通過任務學習達到實際交流目的的機會,忽略了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作者就《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3第二單元TASK板塊第一課時教學,探討在教學設計中如何針對性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關鍵詞: 創(chuàng)新整合 教學目標 學習策略
一、TASK板塊分析
《高中牛津英語》教材以話題為主線、任務為主導,每個話題都貼近學生生活,其中TASK板塊的設計對語言技巧技能掌握具有針對性,能對單元話題的探討進行有效的拓展訓練。Task分為三個步驟:receptive,interactive,productive,在每個步驟的基礎上,都配有技能訓練部分,以學生為主體,讓其親歷語言實踐,大膽嘗試語言拓展,逐步認識并習得英語語言學習技巧技能規(guī)律,從而達到有效綜合運用和訓練的目的。
在現(xiàn)實教學中,絕大多數(shù)教師忽視此板塊的教學或有效教學,大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只花一課時走馬觀花之意。具體表現(xiàn)是:目標定位不明,目標重點不突出,課堂泛泛而談,對教學環(huán)節(jié)蜻蜓點水。再有,受應試教育和傳統(tǒng)教育思想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仍重知識講解,輕能力培養(yǎng)。雖把目標和教學重點定位在聽力與口語練習上,卻把生動的聽說練習變成了“聽錄音,讀對話”的枯燥訓練。這使課堂缺乏語言交流,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嚴重脫節(jié),也忽略了對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培養(yǎng)。
二、課堂教學設計
1.在導入與選材上促目標實現(xiàn)
英語課堂導入具有多元功能,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給學生明確課堂教學導向,激活學生已學知識信息,活躍課堂氣氛。根據(jù)課堂導入的基本要求,即要有趣味性,材料要新穎,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在選材上,要考慮學生需要什么?哪些語言材料適合他們的年齡和興趣?這樣教師可選擇恰當?shù)恼Z言材料作為輔助,以彌補現(xiàn)有教材的不足,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由于本單元的話題是language,TASK的主題是Reporting on body language,教材提供的材料是人與人之間肢體交流。筆者開堂展示與自己的寵物狗交流的畫面,特寫狗的各種表情姿勢。學生在開懷大笑之時,領悟狗的語言。在接下來的交流中,學生積極興奮,甚至一些平時害羞的學生也急于表達和參與,因為這種語言、情景他們再熟悉不過了。課堂結束之時仍然引用關于狗的語言閱讀材料,就狗的一些生活習性讓學生在趣味閱讀中解決問題,課堂首尾在內(nèi)容上呼應對接。
2.在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上側(cè)重目標定位
在新的課程標準理念下,課本已不再是教學的全部內(nèi)容,教材應是可變的、可發(fā)展的和開發(fā)的。前提是教師必須在熟悉課標、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1)創(chuàng)新設計鏡頭一:讓技能訓練目標針對性更具體明確。
Skills building 1:predicting an answer.首先訓練在聽中預測,這種成功的預測對語音材料的理解起決定性作用,而預測的內(nèi)容則取決于所給或所收到的問題。
筆者在處理時嘗試結合聽力測試及語境體驗,幫助學生總計和問題生成。比如學生提示:在聽力測試中,對事實細節(jié)題的考查最多,常見的問題是五個W一個H。以When-question?為例:除了根據(jù)表示時間的關聯(lián)詞判斷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如before,after,then,until,later,immediately等詞外,還讓學生在語境中生成疑問,比如給出材料:The long distance bus from Jinan to Qingdao usually takes 4 hours,but yesterday it took me two hours more because of the heavy traffic.讓學生自己提問,自然學生就會問:How long did it take him to get to Qingdao yesterday?從而得出聽清數(shù)字與數(shù)字之間關系,并再進行簡單的計算。而此語境預測法,與Skills building 2:writing questions技能訓練目標不謀而合。
整節(jié)課中,筆者以三個技能訓練在三個階段給出建議。第一階段是聽力預測開始前給出Tip 1:Even if you already have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in your mind before listening,it is still important to concentrate on that subject to make sure that your guess is correct.第二階段是由教材聽力問題設計最后一題的答案,恰恰在材料一開始就出現(xiàn),所以筆者給出Tip 2:Sometimes the answer to the following or the last question may come first,so its a good idea to go through all the questions in advance。在課堂問題設計結束時給出Tip 3:①Get to the point?、贕ive all necessary background information.③Use simple language.
(2)創(chuàng)新設計鏡頭二:讓語言表達能力在開發(fā)原材料中得到訓練。
課文原材料只要求從多個國家肢體語言表達對比中提煉出美國肢體語言的文化。此時,筆者利用這個環(huán)節(jié)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拓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辨析,并適當鼓勵學生說出文化差異的原因。也可開發(fā)加工原材料經(jīng)行Role Play,比如:
Q1.Can people show their feelings through body language?
A1.Yes,they can.
Q2.When people in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shake hands,what do Americans think?
A2.They might think that they are weak and cannot be trusted.
Q3.When talking,how do people in Asia and Africa may feel if the other look straight in the eye?
A3.People might get anxious or even annoyed.
Q4.What do Argentines think of pointing at their head or ear and moving their finger in a circle?
A4.They may think that you have a phone call.
此外,教師也可讓同學們展示跟家人或親密朋友之間最經(jīng)典、最默契的肢體語言,并給出理由。通過上臺表演,讓同學們理解表達。通過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明白即使是身邊的人在肢體語言表達上都存在差異,何況國家與國家之間,讓學生了解異國風情同時,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這樣在實現(xiàn)語言表達能力目標中自然地實現(xiàn)了情感目標和文化目標。
創(chuàng)新設計鏡頭三:讓學習策略目標在調(diào)整教材步驟中得以貫徹。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改變原有的課程觀、教材觀和教學觀。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對教材有詳細的分析和評價。既要充分考慮原教材教學步驟安排的目的和目標要求,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最終能統(tǒng)籌兼顧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筆者認為Module3 Unit2 TASK板塊中Skills building 2:writing questions的難度要求較高,內(nèi)容安排應該在大量語料閱讀訓練后較好,于是筆者把Step2:surveying your classmates教學步驟提前,此步驟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這些肢體語言在中國是什么意思,培養(yǎng)學生對肢體語言疑問和準確表達的能力。通過利用教材的大量語境或語篇,根據(jù)不同的目的訓練學生提煉最恰當?shù)膯栴}。因此,筆者不僅對這兩個步驟進行調(diào)換,而且在survey訓練之后,又增加了三段關于狗的語言的理解與分析,旨在訓練學生在真實熟悉的語境中對閱讀材料主旨的理解提問、細節(jié)理解提問及辨別。
思維從問題開始。一個人會問好問題,他必然要帶著批判性思維才能得到最準確的答案。有的問題是沒有作用的問題,而且只能成為成功的障礙。要學會問問題,先要學會觀察、分析、正確表達。
三、結言
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學科特點、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以教材為載體,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拓展課堂教學空間,在“調(diào)”、“改”、“增”、“刪”、“組”上下工夫。湖北省教研室金鶯在《零距離看挪威的基礎英語教學(二)》中指出:教師設計教學應嚴格遵循“Task-based learning”的原則,設計什么,不設計什么,如何操作,要求細致、到位,讓學生有章可循。
參考文獻:
[1]程曉堂.教材使用新理念.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指導·小學英語.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李玉梅,陳靜波.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常見問題與對策.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0,3.
[3]陳永.牛津高中英語TASK板塊“三步走”教學模式研究.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5.
[4]王興勇.《英語》(新標準)的挑戰(zhàn)和應對策略.基礎英語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