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醒芬
摘 要: 英雄詞人辛棄疾用獨特的豪放情懷譜寫了許多風格多樣的詞篇,展現(xiàn)了剛?cè)嵯酀脑~風。分別是:剛健含婀娜的豪情壯志的英雄語、別有寄托的俠骨柔情的嫵媚語、苦中作樂的閑情雅致的閑適語。
關(guān)鍵詞: 辛棄疾 英雄語 嫵媚語 閑適語 剛?cè)嵯酀?/p>
辛棄疾,作為南宋最偉大的詞人,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存詞620多首,數(shù)量極多,質(zhì)量頗高;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他與蘇軾并稱“蘇辛”,繼蘇軾“以詩為詞”之后開啟了豪放派“以文為詞”的風格;作為一代抗金英雄,他首先是一名軍人:既是軍事將領(lǐng)、愛國志士,又是地方官吏,其次才是一位詞人??梢哉f,他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英雄詞人。英雄與詞人這樣的獨特身份與特殊經(jīng)歷,使他的詞作洋溢極具特色的復雜立體的人生觀照,形成了剛?cè)嵯酀脑~風。下面從辛詞中的三種題材類型窺探其剛?cè)嵯酀脑~風。
一、英雄語:剛健含婀娜的豪情壯志
辛棄疾出生于故國已經(jīng)淪陷于金國之手十余年的年代,父親早逝,他由祖父辛贊一手帶大,辛贊是一個愛國志士,從小就對辛棄疾進行抗金復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少年時代的辛棄疾曾經(jīng)有過兩次特殊的經(jīng)歷,他到過唐代洛陽禁苑中的凝碧池故址,又曾經(jīng)兩次跟隨計吏到過燕山一帶,這兩次經(jīng)歷,他“登高臨遠,指畫山河”、“紓君父不共戴天之憤”,奠定了他“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辛棄疾《破陣子》)的愛國思想。青年時代的辛棄疾英勇抗金,在沙場上叱咤風云,殺義端,贏得耿京的信任;活捉叛徒張安國到臨安斬首示眾,這一英雄壯舉,贏得了皇帝的“三嘆息”。
南歸后的辛棄疾在政治上頗有建樹,作《美芹十論》和《九議》,但是作為“歸正人”的他,在政治上卻不被重用,主和派“隆興和議”的簽訂,使得辛棄疾四十余年英雄報國無門。在這種背景下,辛棄疾大篇幅抒寫了英雄的才情將略和“歸正人”的苦悶怨憤。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及其對社會的理性批判充斥于作品之中,至死還三呼“殺敵”,辛棄疾堪稱最偉大的愛國詞人。筆者把這一類作品稱為“英雄語”。這一方面的代表作《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南歸后的十年左右,他提出抗金策略不被采納。三十而立卻一事無成的他,投閑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賞心亭,極目遠望祖國的山川風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滿懷壯志而老大無成,所感逐成此詞。
此詞作為他豪放派的代表作,上片由遠及近,先寫遠處的景物:楚天、江水、山頭、樓頭、孤雁;再寫近處的人:江南游子(即辛棄疾自己),江南游子好比天上哀啼的孤雁,一個人登上賞心亭,哪怕把腰間佩戴的寶劍望穿,把賞心亭的欄桿一條條地拍遍,也沒有人能理解他此刻登上賞心亭眺目遠望的真正心意。這是一個報國無門的英雄形象,作為一個主戰(zhàn)派,他有勇有謀,但生不逢時,郁郁而終。
詞的下片引用三個典故,表明自己抗金復國的決心?!靶菡f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引用西晉人張翰棄官返鄉(xiāng)的典故,表明自己與張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邀名爵?”的人生貴在享受、旨在明哲保身的價值觀不同,休說鱸魚肥美、莼菜羹可口,哪怕催人思念家鄉(xiāng)的秋風吹盡,他也不圖享受,時刻準備著為國獻身?!扒筇飭柹?,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币玫氖侨龂吭S汜求田問舍的典故,辛棄疾在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他鄙視許汜的這種求田問舍的行為,認為在國家危難的時刻,自己應該憂國憂民,以天下大事為己任,否則將羞愧于見劉備這樣的英雄豪杰。最后一個典故“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引用東晉杰出軍事家司馬桓溫三次出兵北伐、統(tǒng)一中原的愿望,途中見過去親手種下的樹苗已經(jīng)長成參天大樹,泫然淚下,感嘆時間飛快的典故,借指自己蹉跎歲月,事業(yè)無成的悲憤。
詞的最后一句極具特色,在筆調(diào)上從豪放轉(zhuǎn)為嫵媚,一句“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將內(nèi)心的感情寫得既含蓄又淋漓盡致,把英雄的豪放與女性的嫵媚結(jié)合起來,剛健中含婀娜。這既是抒情的需要,更是宋詞審美的需要,在一氣呵成的英雄豪壯風格的最后以“紅巾翠袖”的婉約語作結(jié),使全詩意境深沉,剛?cè)嵯酀膶徝佬Ч⒏鸵娪啊?/p>
二、嫵媚語:別有寄托的俠骨柔情
辛棄疾作為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為婉約派作出過歷史貢獻。在他現(xiàn)存的620多首詞中,婉約詞達200余首,他的這些婉約詞深化了婉約的內(nèi)涵,提升了詞的藝術(shù)境界,提高了詞的藝術(shù)品位。他的婉約詞在柔情麗語之中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政治和人生感慨,又能催剛為柔,在溫婉的表面下隱現(xiàn)深沉雄健的審美特質(zhì)。筆者把辛棄疾的這類婉約詞稱之為“嫵媚語”,這些“嫵媚語”展示了他別有寄托的俠骨柔情。代表作《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公元1174年或1175年),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tǒng)治階級卻不思恢復,沉溺于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望斷秋水,卻請纓無門,在詞中抒寫了自己的人生行藏與剛正獨立的氣質(zhì)個性。因此,與其說這是一幅抒寫元宵節(jié)兒女風情的愛情詞,不如說這是一幅人生價值取向的元夕求索圖。
此詞采用對比手法,上片寫景,從視覺聽覺上寫花燈之多之耀眼、音樂之美之動聽的元夕盛況;下片寫人,寫兩種不同的女性形象,著意描寫主人公在好女如云的元宵鬧市中尋覓一位立于燈火零落處的孤高女子。詞極力渲染元宵節(jié)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整首詞語言精致,含蓄婉轉(zhuǎn),余味無窮。endprint
這種對比的寫法,寄托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這是稼軒別有寄托的俠骨柔情的典范代表作,構(gòu)思精妙,堪稱婉約詞極品。梁啟超對此詞評價甚高,曰:“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p>
三、閑適語:苦中作樂的閑情雅致
辛棄疾一生三仕三已,三次被彈劾使得他前后有20多年的鄉(xiāng)村閑居生活,三次下野主要閑居于江西帶湖、鉛山一帶。這期間,他自勉“人生在勤,當以田為先”,因而以“稼”名軒,自號“稼軒”,在“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辛棄疾《鷓鴣天》)的失意與悲憤中寫下了許多苦中作樂的閑適語。如《西江月·示兒曹以家事付之》:
萬事云煙忽過,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
這首詞是辛棄疾晚年退居江西鉛山時所寫的。全詞表面上看閑適自得,僅用一句將過去輕松帶過,而以大量的篇幅寫現(xiàn)在,實際上卻在過去與現(xiàn)在的對比之間含有深沉的怨憤。這是一個戰(zhàn)士身閑而志不閑的心態(tài),是以休閑而唱出不甘休閑的變調(diào)。本來可以叱咤風云,卻被閑置田園,本想管國家大事,卻被安排“管竹管山管水”,淪陷于蹉跎歲月、碌碌無為的“宜醉宜游宜睡”的生活狀態(tài),這對于自小有“報君父不共戴天之憤”的遠大理想的辛棄疾來說是怎樣的打擊和諷刺。可以說這首詞是辛棄疾苦中作樂的閑情雅致的真切寫照。
他在投閑置散中經(jīng)常感到人生的愁,在悠閑田園風光的掩蓋下,是辛棄疾透徹的人生感悟。他在《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中寫道: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他用博大的胸懷闡釋了“人生有限、宇宙無窮”的極高境界的愁。此詞創(chuàng)作時間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間,辛棄疾被彈劾去職,在帶湖居住期間,常到博山游覽,博山風景優(yōu)美,他卻無心賞玩。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此詞通篇言愁,采用對比手法,寫同中之異,上片描繪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情態(tài),下片寫出滿腹愁苦卻無處傾訴的抑郁,通過“少年”與“而今”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之情,也抒發(fā)了自己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全詞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于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這首詞把辛詞苦中作樂的閑適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很好地體現(xiàn)了辛詞剛?cè)嵯酀脑~風。
綜上所述,稼軒詞剛健含婀娜的豪情壯志的英雄語、別有寄托的俠骨柔情的嫵媚語和其苦中作樂的閑情雅致的閑適語譜寫了他一代英雄詞人的剛?cè)嵯酀膶徝里L格。這正如辛派詞人后勁劉克莊《辛稼軒集序》所說的:“公所作大聲鏜鎝,小聲鏗鏘,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秾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p>
參考文獻:
[1]郭興良等主編.中國古代文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2]辛棄疾詞鑒賞[M].齊魯書社,1986.12.
[3]唐圭璋主編.唐宋詞鑒賞辭典[M].安徽文藝出版社,200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