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玲
摘要:"先學后教"體現(xiàn)了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它給學生充分的動腦、動手、動嘴的機會,屬于啟發(fā)型、創(chuàng)造型的教學新模式。本文討論了學生在排球發(fā)球教學中先學、教師在此基礎上傳授的方法,同時探討"先學后教"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先學后教;排球發(fā)球;主體;主導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4-0258-01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 即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當下教育界正進行著一股"先學后教" 的理論探索與教學實踐的熱潮,其目的就是為了追求實現(xiàn)"高效課堂"。在初中排球發(fā)球的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在保證球過網(wǎng)的基礎上發(fā)出有針對性、有威力的球,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排球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是我們課堂上要用心探討的。為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體現(xiàn) "先學后教"的方法做了一些設問和探索。
1."先學"如何學
1.1圍繞目標學。"先學"是圍繞明確的可檢測的目標而學,整堂課不能脫離目標,目標是整堂"學"和"教"的中心和靈魂。例如在排球發(fā)球教學中,筆者把學習目標設立為通過本次課,讓學生了解排球發(fā)球的擊球點、揮臂的方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完整示范兩次發(fā)球,請學生注意觀察老師的擊球點,揮臂的方向,然后讓學生模仿老師的動作對網(wǎng)進行體會。也就是讓學生圍繞學習目標"先學",當體會過發(fā)球動作后,老師再來傳授完整的動作要領。這樣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1.2循序漸進的地學。要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并采用靈活的方法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充分調動課堂氣氛。排球發(fā)球教學中,往往由于力量、擊球點、協(xié)調性的問題,導致球發(fā)不過網(wǎng),因此在教學中,可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手段,兩人一組先相隔3米一發(fā)一接,然后5米、7米、9米、11米依次練習,增強自信心,這樣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增加了學習的興趣。
1.3合作地學。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要有團隊合作意識,積極參與課堂的交流討論,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合作學習的形式要多種多樣,"師教生、生教師、生教生"。教師既是合作學習的指導者,也是合作學習的參與者。
1.4在教師指導下學。"先學"環(huán)節(jié)并不是單純讓學生去做,而是在教師已給出的自學指導下,讓學生明確任務, 在一定的時空中自學相關的內容,完成老師的任務。在自學指導中明確自學時間、內容、標準、學法、驗收辦法。排球發(fā)球教學時,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對墊子發(fā)球游戲,要求發(fā)準、發(fā)高。教師及時肯定這個小組的成果,學生就能受到鼓勵, "先學"的興趣更濃,更加迫切地去探求知識的奧妙,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2."后教"怎樣教
2.1明確的教學目標。"后教"之前有教師的"導學"和學生的"先學","導學"時教師要快速地引領學生進入情境、明確目標。教學目標應符合學生年齡特點、難易適度,照顧學生個體差異,也要細化,易于操作、便于檢測。
2.2教師要轉變觀念,解放思想,相信學生。大膽放手,學生能做的教師堅決不講,不能將學生困得過死,對學生總不放心。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進行練習,練習后,教師要及時檢查, 針對學生自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及練習中的錯誤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教的時候對癥下藥,闡述正確的技術動作。糾正學生在"先學"中產(chǎn)生的錯誤。
2.3尊重學生獨特體驗,注重方法引領。教師在課堂上出現(xiàn)最多的語言應該是"為什么"和"說說你的方法",不應該是機械地、死板地操練。在學生努力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時去指導他, 在學生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全表達出來時去啟發(fā)他。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既學到知識又掌握方法的同時,還鍛煉了能力。
2.4"錯誤"是動態(tài)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充分利用優(yōu)、中、差三層次的學生資源,不要怕"錯誤",要讓學生從答案、思路、方法中類比異同,尋找最好的方法、思路,多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錯,讓知識動作得到細化,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正確練習方法。凡是他們能明白的動作,教師絕不參與,只做補充、更正、講解、總結歸納、拓展延伸??朔處?滿堂灌",提高課堂效率。
3.實施"先學后教"的策略
3.1在課堂上盡最大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把已經(jīng)形成的潛在的學習需要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特別注意要給學生充分的發(fā)言機會,絕大部分同學能參加互相啟發(fā)的討論,做到某一動作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探討這一動作的要領,開動腦筋學習。
3.2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的啟發(fā)學生學會自學, 學會探索。我們在學習的時候, 不僅應該記住結論,而是讓學生體會到在揭露大自然和社會生活的奧妙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的欲望,且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較順利地形成與發(fā)展,使自身的素質得到不斷提高。
3.3先學后教法不是簡單的觀察、討論、回答、總結,而是給學生提出一定的課題,即問題的情景,使他們不能單純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習慣、方法去解決,這時就激發(fā)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的欲望。
哈爾莫斯說: "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動手,提問,解決問題。最好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動手,提問,解決問題, 不要只傳授知識, 要鼓勵行動。"所以在教學中,多采用"先學后教" 的方法, 人的內部資源--被我們遺忘了的一種最豐饒的礦藏,就會自動地發(fā)揮作用,創(chuàng)新能力會不斷提升。早在2000 多年前, 孔子就主張"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fā)", 即先使受教育者發(fā)生困難,產(chǎn)生求知的動機、需要和欲望,然后再去啟發(fā)他,這樣教學效果才會好。現(xiàn)在以洋思中學、東廬中學、杜郎口中學為代表的"先學后教"改革典型,其實質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是主體性教學和"以人為本"觀念的具體體現(xiàn)。它以重建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基礎,找到了課堂教學重建的"支點"。
總而言之,探討"先學后教"理論并付諸實踐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的一件大事,我們必須提高教育技術、掌握教育藝術,在課堂教學中勇猛前進,堅決徹底地教育好每一個學生!參考文獻:
[1]劉佳訪.先學后教運行機制的重建[J].中國教育學刊.2011(11)
[2]盧朝峰.如何改進中學生排球發(fā)球的教學方法[J]教學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