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楊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4-0153-01心理學家認為:"學習應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要把學習情景作為一個整體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形成一個整體概念,而這種整體概念不是通過對個別的語句分析和分段教學能獲得的,而是取決于整體的知覺。任何系統(tǒng)都有其結構的、系統(tǒng)的、整體的功能大于各個功能之和。"這一原理也可以應用到初中英語課文教學中,即課文整體教學法,也就是把一篇課文作為整體來教。《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初中英語教學應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課文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徑。我們應著力于課文教學,充分利用好課文內(nèi)容,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感知、觀察和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課文整體教學在保持內(nèi)容完整的前提下,反復加深、鞏固和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這樣能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F(xiàn)將自己多年的教學積累所得,對初中英語課文整體化教學模式做粗淺探討,以求方家指正。
1.整體的含義包括以下幾點
1.1課文的內(nèi)容是一個整體。課文整體教學強調(diào)信息的整體輸入。要求從閱讀整篇文章入手逐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并結合課文學習和運用語言結構,做到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而以內(nèi)容為主體。
1.2課文句,段中的語音,詞匯,語法等是一個整體。它是聽,說,讀,寫的綜合材料。因此要求作為一個整體來教,在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時,做到知識與能力的統(tǒng)一,突出能力的培養(yǎng)。
1.3英語教學過程也是一個整體。英語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用三個方面。課文整體教學強調(diào)這三者的統(tǒng)一。教與學是矛盾的,但又是統(tǒng)一的,要求統(tǒng)一在"用"字上。"用"是課文整體教學的關鍵,是檢驗教與學成敗的依據(jù)。
1.4課文整體教學的基本程序。課文整體教學程序可以概括為:接收――發(fā)展――運用。在教學中,這個過程雖然也有其階段性,但這三個階段卻往往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在"接受"過程中有發(fā)展(如對課文的表層理解到深層理解),在"發(fā)展"過程中有運用(如對語言結構的講與練)。
1.4.1"接收"。有視覺接受和聽覺接受。在課文整體教學中,對學生來說,就是通過讀和聽來接受信息。在接收階段,也就是開始階段要求信息的整體輸入。如叫學生瀏覽全文,從而找出課文的主要意思和篇章結構,在這個階段要求學生對課文有一個粗略了解,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便逐步深入。
1.4.2"發(fā)展"。包括閱讀理解由表層向深層的發(fā)展和由課文內(nèi)容向語言結構的發(fā)展。在這個階段,閱讀應該有略讀轉入到精讀。在具體做法上,教師的提問程序應該是yes/no questions _ or questions _ why questions,要求學生不僅了解課文的主要事實和情節(jié),而且要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細節(jié)。還應緊密結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語言結構的教學。既要全面,又要有重點,更要通過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來進行練習,不僅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深層的理解,而且使他們初步掌握和運用語言結構。
1.4.3"運用"。運用是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但不能看作是教學過程中最終階段的任務。運用語言應該貫穿于課文整體教學的始終,盡管在最終階段要集中進行一些口頭練習和綜合性練習。練習的設計應緊密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所學語言結構。練習的難度要適中,以使學生能用的上,用的活,練習的量要充分,以使學生普遍得到練習和運用的機會。教師不僅通過這些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語言,而且應把這些練習看作是課堂小測驗,及時取得反饋信息,并及時采取矯正措施的手段。
2.英語課文整體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2.1備好課,備好課是教師上好課的基礎,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英語課文整體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既能從宏觀上把握教材的結構體系、編排的意圖、教學策略,又要能從微觀角度入手,有針對性地設計并選用具體的教學方法,制訂詳細、全面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方案。注重教案,教學方法的積累。具體可落實為整體把握教材、單元備課、課時教案編寫、教學反思四個層次。有了通盤的教學計劃,日常的教學自信心也會隨之而來。
2.2注重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凡是比較好的課堂教學,其教學節(jié)奏必定是波瀾起伏,清新活潑,張馳得當?shù)?。如?5分鐘都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學生必然會感到乏味,提不起精神。每堂課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情況不斷變換課堂教學結構,這就要求教師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同時,要善于精心設計豐富多彩、新穎多變、起伏有致的活動形式。這樣既可緩沖整體閱讀,篇章結構分析帶來的疲勞,又可訓練聽說的語言技能。
2.3注重情感投入,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作學生的知識朋友。日常課堂采用 "任務型" 教學活動,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設身處地,立足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點,營造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通過極其個人化的學習,使學生充分體驗完成任務后的成就感。在這樣的活動中,每個學生,無論他們的英語基礎原先如何,都能得到尊重和鼓勵,英語學習的動力也才能得到長期的保持。久而久之,學生自然而然就喜歡上這樣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法,教師也因此獲得信任。
2.4創(chuàng)設新型的評價體系。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的正確評價方式。要運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尤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教師應根據(jù)評價結果與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白我反思、自我提高。如果基礎較差學生對自己某次檢測成績不滿意,可以與教師協(xié)商,暫不記錄成績,學生經(jīng)過充分準備后,可重新進行評價。也可師生合同制,教師先預支給學生少量的分數(shù)以滿足學生的60,70或者80的整數(shù)欲望,以后加倍償還教師。同樣,學校也應在對教師的考評方面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避免唯考試分數(shù)第一的用人評價機制,關注教師參與教改的積極性。給與他們一定的自由度,鼓勵創(chuàng)新。
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課文整體教學法"符合教學大綱要求,是外語教學中學習課文的一種先進的、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我們堅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定會收益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