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針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小學語文因其學科特點,決定了其能夠更好地在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內容。因此,要充分利用小學語文教學這一載體平臺,逐步形成小學生情感教育內容體系,不斷提升小學生情感教育的效果,幫助小學生茁壯健康成長。
【關鍵詞】情感教育;小學生;語文教學
小學時間是人生當中智力開發(fā)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人格健全和情感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茖W實施情感教育,對于小學生未來成長成才意義重大。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融入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通過語文課堂內外的一系列教育來引導和培養(yǎng)小學生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的良好情感,從而為他們未來面前激烈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奠定寶貴的情感基礎。然而,許多小學受多種因素影響,針對小學生的情感教育不夠重視或者采取的方法途徑不對,影響和制約了情感教育的發(fā)展。本文結合多年小學語文教育實踐,從功能定位、內容取舍和方法途徑幾個方面就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融入進行了探討研究。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功能定位
調查表明:高尚積極的情感,通常能夠使人們努力工作、刻苦學習和勤奮勞動以巨大動力。經(jīng)歷了幼兒園階段的“規(guī)范化”調教,小學生開始用眼睛辨別是非,用腦子控制自己,用情感表現(xiàn)自己,在其智力素質提升的同時,人格素質也進入了重要奠基階段,作為情感教育的黃金期,是形成開放進取的健康情感,還是形成封閉自私的不良情感,主要取決于教師、家長和社會的引導,其中教師的引導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重,而小學語文教師相比其它學科使命更加艱巨。
根據(jù)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但因小學生涉世未深,對情感世界的領悟和感知比較直接,因此十分在意和渴望別人對自己的愛和關心,也希望通過自己的情感表達獲得別人的理解與親近。語文教育以其充分浸透作者思想感情的故事式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審美對象,乘勢施以情感教育,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健康純潔的感情、堅貞高尚的節(jié)操、愛憎分明的態(tài)度,能夠不露痕跡地啟發(fā)學生,挖掘學生的靈性,喚起學生愛憎親仇的健康意識,從而使其向善的情感不斷得以鞏固。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地承擔主科責任,把對小學生系統(tǒng)深入的情感教育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來抓,下大力氣做好分析研究工作,不斷豐富并增強孩子們良好的情感體驗,全力讓語文情感教育結出碩果。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內容取舍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對小學生實施基礎、系統(tǒng)、精致的情感教育,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信賴感、自信感、合群感和求知感,引導學生親近教師同學,感知群體地位,學會尊重他人,服從各類規(guī)則,探尋知識答案等。以此讓小學生逐步做到情緒穩(wěn)定積極,情感認識準確,正確表達態(tài)度。具體要重點抓好以下三方面內容:
(1)增強表達力,學會控制情感。要在語文教學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認識和體驗高興、吃驚、悲傷、厭惡、氣憤等各類情感,鼓勵小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內心體驗,要引導積極正面的情感表達,幫助消除厭惡、憤怒等不良消極情感,對消極情感要深入分析并有針對性地加以疏導,防止負面情感持久化。同時要讓小學生逐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教會他們如何與他人合作相處,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小學生情感調整能力脆弱問題。
(2)富有同情心,能夠關心他人。目前的小學生大都為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唯我獨尊,因此養(yǎng)成了自私、冷漠、固執(zhí)等不良性格。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要特別注意矯正這類問題,要與家長一道幫忙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讓學生了解父母的付出,懂得感恩,同時也要學會關心他人。
(3)鍛煉判斷力,提高受挫能力。如今許多小學生的家庭條件都較好,生活幸福,因此抗挫折能力較差。加之父母嬌生慣養(yǎng),缺乏實踐鍛煉機會,因此判斷力不足。這就要求在情感教育中要多為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感受酸甜苦辣各種滋味,體驗各種情感,特別是要體驗悲劇情感,從而健全他們的心靈,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辨別善惡是非能力。同時要對小學生進行賞識教育,以增強其自信心,激發(fā)其戰(zhàn)勝困難克服挫折的勇氣和力量,提高其抗挫折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方法技巧
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然而許多學校并未真正全面系統(tǒng)地開展這項工作,究其原因是其沒有固定標準和現(xiàn)成模式可以遵循借鑒,而是需要有針對性地結合具體學校、班級和學生開展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因此,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真正認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把這項工作落實做好。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
(1)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小學語文教學既是信息交流的過程,又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之間親密而真摯的情感是進行情感教育的關鍵。要想提高語文情感教育的成效,要求教師首先要具備良好的情感,從而不斷陶冶、熏陶和感染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情感體驗更需要反復積累,才能逐步形成情感態(tài)度。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情感素養(yǎng),抓住各種機會與學生們進行情感互動交流,進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要以滿腔的熱情去對待每一名學生,用耐心、真心、愛心對待學生,感染學生,鼓勵學生。
(2)創(chuàng)新手段,提高效果。情感教育是長期持續(xù)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有目的地結合小學生特點開展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活動,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要結合課文中的故事和現(xiàn)實中的事件,讓小學生體驗和感受各種情感,學會判斷是非。要多組織角色扮演活動,引導學生辨別和認識他人的情感,并大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3)尋找規(guī)律,及時調整。針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一定要注意小學生的情緒變化,要善于捕捉小學生的瞬息情緒變化,引導小學生以愉快地情緒學習語文,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同時要求教師情緒也要保持愉快,這樣與之相處的學生心情才能舒暢,相反教師情緒沮喪態(tài)度惡劣,學生們也自然會精神緊張不知所措,發(fā)現(xiàn)問題時要及時調整情緒,確保始終以積極陽光地心態(tài)去影響和教育學生。
四、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融入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認識對待,通過不斷探索研究,尋找出更加符合學生特點和滿足學生需要的情感教育方法,切實幫助學生樹立健康良好地情感,從而為他們未來面前激烈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奠定寶貴的情感基礎。
參考文獻:
[1]徐云波.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學周刊C,2012,(6).
[2]呂月青.關于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2).
[3]鄭永靜.淺談小學語文中的情感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4).
[4]梁祥菊.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9).
[5]朱志英.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J].快樂閱讀:下旬刊,2012,(4).
[6]镕紅珍.淺談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J];小學語文教學,2000年06期
作者簡介:
李桂蘭(1974.5~),女,遼寧撫順市人,本科學歷,小學高級職稱,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