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要:隨著恐怖主義活動全球化趨勢的加深,恐怖主義成為具有全球挑戰(zhàn)性的嚴重問題,中國也已經不再是恐怖襲擊的真空地帶。目前,我國的恐怖主義暴力襲擊事件開始呈現(xiàn)出由邊境向內地滲透的特點,危害程度愈發(fā)嚴重,影響力愈發(fā)深遠,反恐形勢愈發(fā)嚴峻。中國政府堅持嚴厲打擊恐怖活動、嚴懲恐怖分子的主張和態(tài)度,竭力遏制恐怖活動的蔓延趨勢。本文從恐怖主義的立法規(guī)制、宗教民族因素、反對霸權主義、筑牢防御網絡四個方面入手,著力解決恐怖主義的應對策略問題。
關鍵詞:中國;恐怖主義活動;應對策略近年來,恐怖主義活動呈現(xiàn)出國際化、多樣化、復雜化、暴力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給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打擊恐怖主義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我國對待恐怖主義的態(tài)度一向是嚴厲打擊,絕不手軟。外交部發(fā)言人多次表明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積極參與國際反恐合作,標本兼治,共同打擊的主張。2014年3月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指示:要深刻認識反恐形勢的嚴峻性、復雜性,強化底線思維,以堅決態(tài)度、有力措施,嚴厲打擊各種暴力恐怖犯罪活動。這種認識應當被整個國際社會所認可,任何自尊的國家都應該對恐怖主義承擔起國家的和國際的責任,對危及社會穩(wěn)定、國家安全、公民生命以及領土完整的戰(zhàn)爭行為進行強有力的回應。
一、加強對恐怖主義犯罪的法律規(guī)制,健全和完善反恐法律法規(guī)
立法方面,從反恐斗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來看,我國有必要制定一部《反恐怖法》。然而,專門法律的制定是一項綜合的系統(tǒng)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們可以在充分調研,了解我國恐怖主義活動特點的基礎上,借鑒美、英等國先進的立法經驗,制定一部適合我國反恐斗爭形勢的《反恐怖法》。聯(lián)合國安全理事會作為唯一有權對國際和平與安全采取行動的機構,國際反恐規(guī)則的制定也理應以安理會為主導,才能盡量克服某些國家對待恐怖主義雙重標準的弊端。聯(lián)合國安理會于2001年9月28日在第4385次會議上通過第1373號決議,呼吁各國緊急合作,防止和制止恐怖主義行為,通過加強合作和充分執(zhí)行關于恐怖主義的各項國際公約,防止和制止資助恐怖主義行為,并將本國國民或在本國領土內,以任何手段直接間接和故意提供或籌集資金,意圖將這些資金用于恐怖主義行為或知曉資金將用于此種行為定為犯罪。聯(lián)合國的反恐決議,也可以成為對各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guī)則。
二、對宗教極端恐怖主義引入民族和宗教的打擊策略
宗教極端恐怖主義往往是民族與宗教交織在一起,民族主義的情緒化、盲動性、傳染性、煽動性等特性在外部力量的影響下極易引起極端民族主義。要從根源上消除民族矛盾,就要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視,找準民族沖突的原因,真正實現(xiàn)各民族平等。馬克思主義認為,各民族在發(fā)展程度上的差別是歷史的、地理的、社會的諸多因素造成的,而民族之間沒有優(yōu)劣之分。各民族人民都是人類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都對歷史發(fā)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因此,各民族應一律平等。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有其各具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文明,各民族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地區(qū)優(yōu)勢,實現(xiàn)共同繁榮。
恐怖分子打著宗教的旗號,賦予恐怖主義以狂熱的宗教色彩,許多不明真相的群眾甚至將伊斯蘭教與恐怖主義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而事實是,宗教與恐怖主義并無任何必然聯(lián)系,宗教極端分子為達到其政治目的,偏離伊斯蘭教旨,利用宗教的整合功能,煽動不明真相的教徒加入宗教極端組織。我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享用宗教信仰自由,政府要對公民信教的自由給予充分地保障,加強宗教活動場所的服務和管理,為群眾信仰宗教提供合法渠道,引導群眾信仰合法宗教,正確信仰宗教,防止被宗教極端勢力蠱惑利用。
三、反對霸權主義,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9?11事件后,美國以反恐為名出兵阿富汗、伊拉克,非但沒有遏制恐怖主義蔓延的勢頭,在造成當?shù)厣鐣邮幍耐瑫r,更是加劇了恐怖主義的發(fā)展。自1979年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后,大量的阿富汗難民涌入馬基斯坦,9?11事件,美國出兵阿富汗,戰(zhàn)亂掀起了又一個難民潮,雖然建立起了固定的難民定居點,但大量難民仍然難以維持生計,貧窮使這里成為恐怖分子吸收、培訓恐怖分子,滋生恐怖主義的溫床。巴基斯坦總統(tǒng)扎而達里指出,問題的根源是貧窮。一些年輕人便成為塔利班恐怖組織的極端分子,他們的初衷只是為了維持生存。不僅如此,難民區(qū)也成為恐怖分子藏匿和活動的地點,巴基斯坦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進入長久而艱巨的反恐戰(zhàn)爭。并且美國入侵后,當?shù)氐淖詺⑹娇植酪u擊越來越成為當?shù)啬酥潦澜缈植阑顒拥某B(tài)。可見,反恐不僅要打擊恐怖組織,還應該呼吁國際社會打擊打著反恐的幌子干涉別國內政,侵犯別國主權,實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美國的“棱鏡門”事件充分暴露出了這一點,美國打著反恐、維護國家安全的旗號,公然侵犯公民隱私,侵犯別國國家利益,我們應該對美國一向標榜的民主和人權重新作一番評估。聯(lián)合國安理會在2003年1456號決議中指出:“任何國家在采取反恐措施時,都必須遵守國際原則,特別是國際人權法、難民法和國際人道法的基本原則?!泵绹囊陨戏N種行為,顯示出違反了這一規(guī)則,應當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
四、恐怖主義戰(zhàn)爭是一場非常規(guī)戰(zhàn)爭,是一場人民戰(zhàn)爭,要打贏這場戰(zhàn)爭,要在密織防御網絡上狠下功夫。
(一)情報信息在反恐斗爭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反恐行動的成敗。反恐工作以情報信息為主導,要加強地區(qū)內、國家內部的情報信息搜集、積累、交換工作,確保信息得到有效利用,使之真正成為打擊恐怖主義的有力武器。我國新疆地區(qū)發(fā)生的多起恐怖主義暴力事件,無論是從事件的發(fā)生還是處置過程的角度,均不難看出,反恐形勢嚴峻,但是我們的預警能力較差,這是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各國普遍重視反恐斗爭中的情報工作。美國“9.11”事件后進行沉痛反思,提出“情報比導彈重要”。以色列更是將預防性反恐運用到恐怖組織內部的情報分析、恐怖網絡監(jiān)控,并將獲取的情報進行再加工,由此大大提高了恐怖活動的預警率。國外在情報信息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同時,由于我國目前對恐怖主義的源頭、滲透途徑等問題尚處于邊斗爭邊探索的階段,相反,美、英等國對恐怖主義活動的信息收集技術手段、恐怖主義的活動、滲透、資助渠道的了解掌握要深入廣泛的多,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借鑒的地方。
(三)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網絡、媒體等手段的利用加速了恐怖主義的蔓延??植乐髁x暴力活動的影響逐漸蔓延到全球每一個角落。正如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提出的蝴蝶效應理論,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得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所以,對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而言,困難的地方還不只是針對具體的恐怖活動的組織者實行有效打擊,而是如何應對此類事件帶來的心理傷害和惡性傳播,防止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被它挾持。①
(三)開展群防群治,廣泛發(fā)動并依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參與反恐斗爭,提供恐怖活動線索,最大程度地縮小恐怖分子的活動場所和生存空間。在美國紐約的地鐵內隨處可見“Find Something,say something”發(fā)現(xiàn)異常請報告的反恐宣傳標語;美國的全民反恐戰(zhàn)略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2014年6月12日,平安北京發(fā)布《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反恐防恐安全知識要知道》,通過網絡媒體宣傳反恐防恐安全知識。我國新疆地區(qū)地域遼闊,民風純樸,多數(shù)是勤勞善良的群眾,只有極少數(shù)成為恐怖分子,進行恐怖暴力活動,影響了新疆地區(qū)的繁榮穩(wěn)定,破壞了民族團結。新疆暴恐活動的猖獗,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了群眾基礎薄弱的問題。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大國,有其特殊的地域特點和歷史傳統(tǒng),在參與反恐斗爭的主力軍問題上更是需要謹慎考慮。無論何種力量參與反恐,必須首先確定精準的打擊目標,不得擴大打擊范圍。在反恐斗爭中,有的國家政府為實現(xiàn)掃除恐怖主義勢力的目的,運用軍事力量,肆意妄為、濫殺無辜,反而適得其反,所以,我們常說的“反恐反恐越反越恐”,這便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恐怖主義溯源(修訂版),王逸舟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7月,第3頁
注解:
①恐怖主義溯源(修訂版),王逸舟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7月,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