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濤
摘 要 “少教多學”教學模式是當今非常推崇的一個有效性教學理念,它以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主要特征。作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閱讀教學來說,其核心就是實現(xiàn)文本、學生、教師三者之間的有效對話,讓閱讀變成師生共同探求美的過程,實現(xiàn)“教是為達到不需要教”(葉圣陶語)的目的。本文從當前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著重分析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因素,提出“少教多學”的策略和方法,力圖用這樣的努力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少教多學 語文閱讀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Less Teaching and More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HUANG Xuetao
(Yunnan Wenshan Medical School, Wenshan, Yunnan 663000)
Abstract "Less teaching and more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s today a highly respected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philosophy, which helps students develop their autonomy, students focus on self-learning ability as the main feature. As the most important language teaching - teaching reading, its core is to achieve effective dialogue text, students, teachers, between the three, so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beauty of reading becomes a process to achieve "Education is not reached need to teach "(Ye Shengtao's words) purposes. From the current major problems exist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to start focus on analyzing the factors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teachers, and propos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less teaching and more learning", in a bi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with such efforts.
Key words less teaching and more learning;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1 當前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師的“多教”——課堂教學的沉悶
傳統(tǒng)師道尊嚴使一些教師在講臺上不茍言笑,“一言堂”,學生在課堂上正襟危坐,師生交流少,課堂沉悶。
教師肢解文本現(xiàn)象嚴重。如教師自上而下地將文本閱讀基本固定為題解、作者簡介、時代背景、文章結(jié)構(gòu)(段落)分析(含語詞學習)、中心思想、寫作特點。教師淡化文本、曲解文本的現(xiàn)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教師用看似熱鬧的“課堂討論”,剝奪了學生閱讀文本的時間;用看似新奇的“課程開發(fā)”,滿堂唱、畫、舞,脫離了語文的學科本位;用看似深化的“多元解讀”,脫離學生與文本的聯(lián)系,嚴重偏離目標。它們是另一種“熱鬧的沉悶”,是“多教”的頑疾再現(xiàn)。
1.2 學生的“少學”——學習方式的單一
傳統(tǒng)的灌輸——接受的課堂教學模式,聽講——識記——再現(xiàn)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往往采取“獨立完成”的方式,失去了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機會。
迫于應試的壓力,教師的教學圍繞考試轉(zhuǎn),急功近利,忽視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閱讀教學更是教師的“他主學習”而非學生的“自主學習”。 傾聽、死記這種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是學生“少學”的典型實例,影響了有效閱讀的發(fā)揮。
2 存在問題歸因
2.1 教師素質(zhì)的欠缺
一些教師觀念陳舊,不用發(fā)展的、多維的視野來看待教學。觀念陳舊導致教學方法陳舊,不認真研究教材,僅僅讓學生熟背 “閱讀答題技巧”,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指導流于形式。再者,教師自身對文本的審美力、藝術(shù)鑒賞力的相對欠缺,使教師對文本解讀缺乏個性,挫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2.2 應試的壓力
學生學習方法的陳舊,與諸多問題相關,最主要的是學生忙于應付考試,閱讀空間變得狹窄。課外閱讀時間難以自主,學習方式更是無法“自主”。語文要求“作文先做人”、“文品即人品”,在實際操作中,對品質(zhì)評價的難題導致學生更容易傾向容易獲得分數(shù)評價的考試。而應付考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記、背、默。在此壓力下,學生以被動接受以主的單一學習方法就有了生長的土壤。
3 “少教多學”策略的實施
3.1 關注學情,有效備課
有效閱讀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學生的發(fā)展,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陂喿x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教師要做到:課堂教學目標要從教材的要求、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來制定。從具體的課例來談,保證教學有效、高效的基礎必須是教師“吃透”教材。這要求教學設計緊扣教材,緊扣學生實際,讓學生在愉悅中共同參與教學。這樣,才能調(diào)控學生的狀態(tài),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使學生漸漸學會自主學習。
教師在備課時必須注意:
3.1.1 前提——教材把握要合理
對教材的把握要善于找到教材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對教材的重難點準確把握,能夠建立各知識點的動態(tài)體系,能夠?qū)滩牡耐庋舆M行控制,圍繞教材內(nèi)容進行合理拓展延伸。
基本功打好后,要對選文進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二次鑒別。王榮生教授《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一書中提出“定篇”、“例文”、“樣本”、“用件”選文四類型概念。依照這樣的觀點,對教材的二次鑒別后,能使教材的開發(fā)落到實處。
3.1.2 難點——教學目標重實效
對新課程三維目標的把握是備課的基本功之一。要注意立足于學科本位,要為學生的發(fā)展而設計。但并不是每篇文本都具有顯著的三維目標,要根據(jù)教學實際進行把握。
確定教學目標后,還要指導學生的學習方式。用什么學習方式學?什么學習方式更有效?什么學習方式適合哪種學習層次的學生?這些思考,都指向具體的學習主體——學生。
3.1.3 關鍵——教師角色要轉(zhuǎn)變
在新形勢下,教師的角色應當由學習的傳授者轉(zhuǎn)向?qū)W習的引導者、組織者、開發(fā)者,在轉(zhuǎn)變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善于挖掘?qū)W生的潛能,成為學生成長的參與者、設計者、欣賞者。在這樣的努力下,師生關系融洽和諧,對教學有效的實現(xiàn)奠定了穩(wěn)固的感情基礎。教師角色轉(zhuǎn)變后,會帶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教學相長,能促進教學的良性發(fā)展。相應的,學生的主體性得到顯現(xiàn),學生的獨特性被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學習動機被強化,學習的效果方能得到保證。
3.1.4 落實——備課氛圍要濃郁
備課要多樣、靈活,要根據(jù)教材特點、學生特點進行備課,要將集體備課和獨立備課有機結(jié)合,將備課的有效性落實到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上。
3.2 活躍課堂,有效組織
(1)靈活講授。講授法盡管有自身的缺陷,但課堂教學講究相機而動的講授。有效的講授要遵循:語言要幽默而富有感染力,讓學生“樂聽”;要有核心問題意識,讓學生”樂探”;要立足于文本,讓學生“樂求”;總結(jié)要貼近生活,讓學生“樂記”。
(2)巧妙提問。巧妙的提問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有效的課堂教學。在提問時,注意根據(jù)教學目標提問,明確精練;注意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思考深度、廣度;注意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層次明晰而富有彈性;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時間,能通過有步驟的搜索、討論得出結(jié)論;注意提問形式的多樣化,根據(jù)具體的教學情境進行設置設疑、反問、對比等方式。
(3)真誠傾聽。教師要抓住合適時機,鼓勵學生互相傾聽,師生對話。在傾聽時,注意體態(tài)語提示,如提示安靜時,豎食指放嘴邊。關注傾聽者的表情,能根據(jù)傾聽者的表情做出適當?shù)幕貞?/p>
(4)優(yōu)化反饋和評價。針對反饋結(jié)果,靈活調(diào)節(jié)教學活動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實現(xiàn)教學目標。要注意及時、多樣、靈活地進行反饋,使反饋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評價要針對教前、教中、教后動態(tài)評價。教前注重對教材、對學生的把握;教中注重師生的配合,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在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所做的努力;教后評價注重教師的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教學組織形式再做探究、實踐、創(chuàng)新,促進課堂教學的良性發(fā)展。
綜上所述,讓閱讀教學煥發(fā)生命活力的先決因素是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少教”是“多學”的前提。要迎來閱讀教學的春天,必須先從改變教學方法做起。
參考文獻
[1] 肖成全.有效教學[M].遼寧: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6.
[2] 鐘啟泉.有效教學的最終標準是學生成長 ——“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與展望[N].中國教育報,2007-6-16(3).
[3] 劉劍華.關注閱讀教學中的有效學習[J].江蘇教育,2007(2):12-14.
[4] 文喆.改進教師工作方式,促成學生有效學習[J].人民教育,2006(5):9.
[5] 王方林.何謂有效的課堂提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1.
[6] 陸蓓.有效教學:課堂教學評價語言的運用策略[J].教育導刊,2002(Z2).
[7] 楊仲.試析如何提高備課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