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德勇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知道靜摩擦力概念及產生的條件,會判決靜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靜摩擦力的概念。
2.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利用物理語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規(guī)律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進行交流與反思的習慣。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利用實驗和生活實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正確理解最大靜摩擦力的概念。
【教學難點】 靜摩擦力有無、大小的判定。
【教法】 實驗法與啟發(fā)式等綜合法。
【學法】 自主學習與合作對話。
【課時數(shù)】 1課時
【教具】 多媒體教學課件、小木塊、長木板、演示彈簧秤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面學習了重力、彈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種性質力——摩擦力。
回顧初中所學摩擦力的定義:兩個相互接觸,相互擠壓的物體,當它們發(fā)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
演示1:讓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后停下來,請關注運動后停下來的原因是什么?(摩擦力)
演示2:讓物體靜止在斜面上,請關注物體能靜止在斜面上的原因是什么?(摩擦力)
提問:同學們,用初中所學知識可以知道,第一種情況出現(xiàn)的摩擦力叫滑動摩擦力,第二種摩擦力叫做靜摩擦力。
指出:在高中物理中將進一步學習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這節(jié)課先學習靜摩擦力。
二、新課教學
(一)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
同學們,下面我們一起尋找出現(xiàn)靜摩擦力的條件。
問題一:你們認為產生靜摩擦力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
提示從定義中尋找:1. 直接接觸;2. 擠壓;3. 接觸面粗糙。
問題二:你們認為產生靜摩擦力關鍵的條件是什么?
相對運動趨勢(關鍵條件)。
講解1:對“相對”的理解
研究物體“相對于”與它接觸的物體是否有運動趨勢,而不一定是相對于地面。
講解2:對“相對運動趨勢”的理解
兩物體相對靜止,但是有產生相對運動的“動機”。
(二)靜摩擦力的方向
問題3:你認為靜摩擦力的方向指向哪里?
引導:靜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在接觸面上阻礙相對運動趨勢)
由作用效果和(結合實驗和二力平衡條件)得出。
方向:沿著接觸面,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三)靜摩擦力的大小
演示3:用演示彈簧測力計拉物體,其讀書逐漸增大,但杯子一直未動,引導分析得出靜摩擦力大小因誰而變化?(因相對運動方向上的外力而變化)
提問:由此得出什么認識?
(1)F靜隨拉力的變化而變化。
(2)F靜與F相等。
追問:再增大拉力,結果物體運動了,讓它勻速運動,觀察讀數(shù)情況。(不再增大)這說明靜摩擦力在增大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個什么問題?(存在一個最大值)
1. 最大靜摩擦力(Fmax):物體剛要發(fā)生相對時,在接觸面間產生的摩擦力即最大靜摩擦力。
2. 大?。簝晌矬w間實際發(fā)生的靜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靜摩擦力Fmax之間0 三、思考和討論 靜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哪些用處,請大家從生活中舉例說明。如人行路、爬鐵桿、皮帶傳輸?shù)取?/p> 四、小結(深化歸納) 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內容?你認為重點在哪里?難點是什么?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讓更多的學生談談他們的感受) 五、作業(yè)布置 課本P61“問題與練習”第1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