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鑫
摘要:高中地理作為文科生高考內容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首先介紹了當前高中學生地理學習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關于提高高中生地理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習現狀;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2-055-1一、前言
在我們的傳統(tǒng)印象中,高中地理的學習無非就是死記硬背,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地理綜合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知識,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察越來越明顯,考試的范圍和內容也越來越靈活,不再僅僅局限于一些平常的地理結論,更加側重于對其原理的思考和探究。所以,這就要求學生們在日常的學習中提高高中地理的思維能力和學習效率[1]。
二、當前高中學生地理學習的現狀及問題
1.學校和學生對地理學習的重視度不夠。經過實地調查以及自己上學時的親身經歷,學校和學生對地理學習的重視度不足是不爭的事實。早在中學階段,由于地理不在中考范圍內,所以學校和學生就根本沒在地理學習上投入時間和精力,到了高中階段,雖然對于選擇文科的同學來說地理已經在高考中占據一席之地,但和其他學科相比,學校的課程安排以及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可相提并論。
2.學生在學習中缺乏策略。首先,很多學生缺少計劃策略,主要表現在投入時間分配以及作業(yè)難易程度分配上不科學;其次,缺乏思維策略,很多學生依靠死記硬背來應對地理學習,這種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于“時間貴如金”的高中生來說得不償失;最后,缺乏自我調整策略,如果遇到不會的題心里便開始發(fā)慌,不能再靜下心來理順思路,心理素質不夠硬[2]。
3.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提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的被灌輸知識,像地理這種文科色彩濃厚的科目,很容易使學生上課走思,課堂教學質量將會大打折扣。通過調查我們甚至發(fā)現,不少學生會在地理課堂上悄悄做著數學英語等卷子,這些現象將會直接造成學生地理成績的不理想。
三、提高高中生地理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1.要給予地理合理的學習時間。發(fā)明大王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如果學生在地理學習流下的汗水太少,那成績不理想是很正常的。雖然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要學科上無可厚非,但這不代表地理就要被放在被舍棄的邊緣,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需要花費時間,當然包括地理。我們首先要明白,高考比拼的是總成績,而地理的一分和其他科目的一分價值是相等的,所以我們要給予地理合理的學習時間,這是學好地理最基本前提條件。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把自習課以及課余時間制成計劃表,地理成績不好的同學可以適當增加地理學習的比重。
2.學生要制定適合自己的地理學習策略。高中是學習好壞差距最明顯的時期,學生成績之間的差距可以達到一二百分,很多學生投入的學習時間并不少,但效果很一般,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習方法和策略不如別人。下圖給出了學習、方法和策略三者間的關系:
目前學生們最常見的學習方法就是將重點和難點記錄在筆記本上,但是有多少同學能保證已經把這些問題徹底搞清楚了,俗話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題?!睉?zhàn)術對于地理學習來說有點不現實,也不會有學生在地理上投入太多時間,所以,學生在平時學習中要善于對知識進行總結、聯系,善于舉一反三,認清楚問題的實質,因為考試的知識點范圍東西是固定的。先制定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再演化成自己的學習策略,這樣才能做到統(tǒng)籌安排。
3.教師應盡可能地豐富教學手段。如今,多媒體已被普遍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地理課堂也應該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在地理教學中,老師可以更多地展示圖片來代替書本上的文字,另外可以時不時用電影片段作為題目,例如:在電影《金蟬脫殼》中,主人公根據馬桶沖水時的水流方向就判斷出自己身在北半球的依據是什么,類似的情節(jié)動畫片《海爾兄弟》里就包含很多。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高學生們對地理的學習熱情,也會讓同學們認識到地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地理的學習首先需要老師和同學們投入時間和精力,然后需要老師制定出提高課堂效率的講課方式以及學生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同學們應在平時加強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自己歸納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才是最佳的地理學習途徑。
[參考文獻]
[1]馮建軍.主體教育理論: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1).
[2]鐘祖榮.學習指導的理論和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0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