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2014年6月2日,中國·新疆2014“鐵血兵團杯”第五屆國際三輪老爺車“探秘玉帛之路,挑戰(zhàn)沙漠之旅”6000公里野駕活動發(fā)車儀式在烏魯木齊市舉行。
野駕掠影
這是著名的溫森特三老(老人、老外、老車)野駕團第5次來疆。參與活動36人,車輛16輛。其中,外賓27人(女性4人),中方保障人員及媒體9人。車手分別來自瑞典、德國和丹麥等國。年齡多在50歲以上,其中60歲以上老人占半數(shù)以上。
活動分兩組,第一組由烏魯木齊出發(fā),途徑木壘、哈密、鄯善、吐魯番、庫爾勒、輪臺、塔中、民豐、最終到達和田,第二組從和田返回接力,全程6000公里。
這次活動,首次橫跨絲綢之路北中南三道,線路輻射到北疆、東疆、南疆地區(qū)。是中歐絲路回望的又一次經(jīng)典合作。一支馳名中外的國際“三老”(老人、老外、老車)野駕團隊,以化劍為犁的軍事文化遺產(chǎn),中國制造的國際品牌“長江750”邊三輪摩托車為野駕載體,朝覲般來到中國,來到新疆,彰顯的是化干戈為玉帛的和諧之旅和老人們勇于開拓,挑戰(zhàn)極限的鐵血精神,釋放的是大美新疆的無限魅力,國際戶外野駕的圣地效應(yīng)和平安新疆、大美新疆的社會形象。
該活動契合新疆自然多態(tài)、人文多元的先天稟賦。以獨特的形式首開了兩地接力,空間跨度大,形成周期長,輻射面廣,有相當?shù)挠绊懥Α_@也是在新疆旅游行業(yè)低迷的形式下,年內(nèi)第一個國際品牌野駕團的到來,給世人以和平和諧,陽光陽剛的新疆印象,對塑造新疆社會環(huán)境的正面形象,促進國際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文化帶建設(shè)宣傳推介新疆,具有積極的意義。
野駕側(cè)記
我本人作為摩托車的愛好者,更是作為“長江750”的擁有者和此次活動的主辦者李大明先生的朋友,此次有幸親臨現(xiàn)場,“長江750”的發(fā)展沿革,一直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那場大戰(zhàn)。
許多摩友一提起“大排量摩托車”,腦子里自然而然出現(xiàn)的就是哈利、雅馬哈、本田等外國車,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我們國家默默服務(wù)了幾十年的“長江750”(挎斗),挎斗(又稱邊三輪)這種大排量的摩托曾經(jīng)是基層公安、邊防,和軍方摩托化部隊中的主力機動工具之一。
也許有朋友會說,那是三輪,又跑不快,就算排量夠大也不喜歡。那您試過把“挎斗”的邊車拆掉以后開起來是什么感覺嗎?你知道它的原型是哪個國家、什么廠商嗎?德國BMW(寶馬)的轎車早已聞名世界,對一些“新生代”來說,有的人甚至不知道寶馬還生產(chǎn)摩托車!北京國賓護衛(wèi)隊用的也是寶馬,寶馬的摩托車已經(jīng)被世界上近百個國家和地區(qū)指定為國賓護衛(wèi)隊專用車輛。我們的“長江750”的原型就是“BMW R-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