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賢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qū)第四實驗小學,貴州 貴陽 550002)
淺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吳 賢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qū)第四實驗小學,貴州 貴陽 550002)
現(xiàn)代教育思想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自主的認識和將外在的知識觀念轉化為其內(nèi)部的精神財富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教育界的一種共識。本文結合自己的一次教學實踐,探討在語文課堂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個性化發(fā)展;理解和體驗;恰當?shù)脑u價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币虼耍腋鶕?jù)《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建議,并結合本班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程度,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研究。
1.讓學生擺脫教師的“框”。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的發(fā)展都有各自不同的方向和途徑,不應把學生圈在教師自己理解基礎上的“框”中。要擺脫這個“框”,教師應首先放正自己的位置,我們不是把知識強加給學生的機器,而是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組織者,在教學中師與生是平等互動的關系。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我的做法是把時間還給學生,老師不再主宰課堂,讓學生成為自主的、能動的學習主體。學生能夠充分地交流、合作,成為真正的課堂的主人。
2.正視學生的選擇。在《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中有一個讓學生自行選擇角色的環(huán)節(jié),有的學生選擇了日軍的頭飾,有的學生選擇了八路軍戰(zhàn)士的頭飾,還有的學生選擇了二小的頭飾。課后,學生們對選擇了日軍頭飾的同學唾罵不已,使他們感到很委屈,這是我在設計此環(huán)節(jié)時沒有考慮到的后果,雖然這從另一個側面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成功,但卻引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如何正確樹立學生的價值觀。學生的選擇表面上體現(xiàn)了社會現(xiàn)實和社會需要,但根本上并不一定能真實地體現(xiàn)。因為學生的喜好不同,對這段歷史了解程度也不同,他們會選取不同的頭飾進行表演。但教師和學生都不能因為有的學生選了日軍的頭飾而歧視他、批評他,畢竟他只是完成了教學的一部分而已,并非真正的敵人,而且讓大家更加體會到二小的英雄氣概;也不能因為學生選了八路軍戰(zhàn)士的頭飾而大肆加以表揚,那只不過是教學互動中的一個角色,教師應從正面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這段歷史。歷史問題并非本課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糾正一部分學生的錯誤行為卻刻不容緩。
1.運用圖片展放??谷諔?zhàn)爭距今已經(jīng)八十多年了,作為低年級的學生對這段歷史了解甚少。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掃蕩、潛伏、隱藏”幾個詞的含義,我運用了一些“掃蕩、潛伏、隱藏”的圖片進行展放,讓學生直觀地理解詞語,并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深刻的領悟。
2.體驗性閱讀與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結合。體驗性閱讀不僅對學生的感性認知有幫助,而且在發(fā)展學生的態(tài)度、情感、意志和價值觀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創(chuàng)造性閱讀是指學生在教師的適度啟發(fā)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在閱讀材料中質(zhì)疑、解疑,通過多角度思考,獨特地感受語言,提高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將二者有效地結合,就能從情感、價值觀和多角度思考等多方面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創(chuàng)設情境,把演、唱的活動形式引入課堂。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形象思維占主體,對于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游戲。因此,表演和唱歌都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活動形式。我在教學中選取了日軍抓王二小帶路這一情節(jié)讓學生表演,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們體驗在那種環(huán)境下王二小的沉著、冷靜和心理活動。當然,不是所有上來表演的學生都能像演員一樣表演得恰到好處,但從他們的眼神、語言、動作等我們感受到了王二小的心理狀態(tài)。我在本課教學結束時用歌曲《王二小》作為背景音樂,并要求學生們跟唱,起到了加深印象和提升學生民族情感的作用。
啟發(fā)質(zhì)疑,展開想象,使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思維。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探索新知的經(jīng)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這就意味著學生有可能因為困難而導致挫折和失敗,甚至一無所獲,但這些經(jīng)驗不知不覺地成為學生今后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有效積累。我在出示課題時就質(zhì)疑:“王二小是什么人?”“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呢?”這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探索歌唱王二小的原因。在分析課文時我多次用“可能”啟發(fā)學生質(zhì)疑,而解決問題的同樣是學生。因為這是一首由歌詞改編的詩歌,文字的敘述就沒有記敘文那么具體、深入,學生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展開豐富的想象,填補了課文中的一些空白。如在文中第三節(jié)敵人抓住了王二小,王二小給敵人帶路的情節(jié),學生在把“問”轉化為“思”的過程中,已經(jīng)讀懂了敵人的兇殘蠻橫,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同時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1.學生自評。這種評價方式我主要用在課后,讓學生對自己在這節(jié)課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我會發(fā)給學生每人一張評價表,分別從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舉手的積極程度以及朗讀、回答正確率上進行評價。從而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生生互評。這種評價方式我多用于課堂上,當學生朗讀完,當學生回答完,當學生評價完以后,學生和學生之間可以采取當面表揚或指出不足之處的方式進行評價。但為了激起學生的興趣,這次我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小禮物(一顆星星、一個紅蘋果、一張笑臉等),在臨下課唱歌時把自己的小禮物送給這節(jié)課上自己認為表現(xiàn)最好的小伙伴,以達到互相鼓勵的作用。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樣的學習最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也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指導學生逐步認識自己“學會”的過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學習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當,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diào)控,不斷改進學習方法。
總之,我在課堂上只是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更多的是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我從“講授者”變成了“傾聽者”,但我相信給了學生一個自由、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也使課堂變成“高效課堂”不再是神話!
G623.2
A
1674-9324(2014)27-0230-02